词条 | 南北合套【黄钟·醉太平】司官叹 韩朝衡 |
释义 | 南北合套【黄钟·醉太平】 司官叹 【醉太平北】漫道司官,地位清高。文章收拾簿书劳,上衙门走遭。笑当年指望京官好,到於今低心下气空烦恼,要解得个中辛苦耐人熬。听从头说晓。 【醉花阴北】几曾见伞扇旗锣红黑帽,叫名官从来不坐轿,只一辆破车儿代腿跑。剩有个跟班的夹垫驮包,傍天明将骡套。再休题游翰苑三载清标,只落得进司门一声短道。 【画眉序南】办事费推敲。手不停披目昏眊,那案情律意都用把心操。还有滑经承〔1〕弄笔蹊跷,与那疲贴写〔2〕行文颠倒。细思量坐把精神耗,才约伴回堂画稿。 【喜迁莺北】大人的聪明洞晓,相公的度量容包。单只为一字宽严须计较,小司官对答周旋敢挫挠。从今那复容高傲,少不得改稿时要颠头簸脑,上堂时要垂手虾腰。 【归朝歌南】西院路匪遥,候堂官偏难凑巧。东垣事更饶,钞案件常防欠早。受用些汗流浃背的秋阳照,沙飞扑面的冬风暴。那顾得手颤心摇,肠枯舌燥。 【四门子北】百忙中错误真难保,暗地里只眼先瞧。只望乞面去呆须脸燥,那知道吃雷回吓得魂消。若是例难逃,律不饶,忙检举也半边焦。只怕诖误因公几降调,幸得霹雳声过雨点小,赶办过平安暂保。 【包老催南】公堂事了,拜客去西头须先到,约债去东头须亲造。急归来,栅闭沟开沿途绕。淡饭儿才一饱,破被儿待一觉,奈有个枕边人却把家常道。 【水仙子北】道只道非絮叨,你清俸无多用度饶,房主的租银促早,家人的工钱怪少。这一只空锅儿等米淘,那一座寒炉儿待炭烧。且莫管小儿索食傍门号,怎当得哑巴牲口没麸草。况明朝几家分子,典当没分毫。 【双声子南】空烦扰,空烦扰,五旬外头颅老。休嗟悼,休嗟悼,千里外家山邈。无文貌,没机巧,怪不得办事徒劳,升官尚早。 【尾声北】回头顾影真堪笑,把平生壮气半向近年消。这便是做司官行乐图儿信手描! 注释 〔1〕 经承:清代各部院衙门承担书写文稿等事吏人的总称,亦名承差。 〔2〕 贴写:抄录文书的人员。 鉴赏 司官,清代六部尚书和侍郎以下按司、处、房、厅、所、馆设置,官员有郎中、堂主事、员外郎、主事以及司务、笔帖式等,直到七品小京官。广义司官当指六部郎中、堂主事以下的所有官员。从曲子内容看,司官主要指负责办理文书、催督、考核之类工作的堂主事、司务等官员。《司官叹》主要写对司官的职守、生活等境况的感慨。 〔醉太平北〕一曲总领全文。其中“个中辛苦耐人熬”是中心词,也是全曲的主旨。但是,作者并不是直接道出,而是由“漫道”领起,先说大家普遍认为京官地位清高,再进而说“我”当年也认为京官好。接着用“到於今低心下气空烦恼”逆接,才引出了“个中辛苦耐人熬”这一中心句。虽然只有数句,却一波三折。首先是对京官的看法,其次分别为:大家看到的只是表象,自己本来的看法属想当然、一厢情愿的误解,真实的境遇。通过对两种有偏颇的看法否定引出主旨,其中还隐含了“我”看法的转变,表达很是有力。 〔醉花阴北〕一曲用比较的方法写对司官仪卫简陋的不平。比较的双方是其他官员与司官,比较点是仪卫。前者出门的仪仗有伞、扇、旗、锣,出行坐的是轿子,有戴红黑帽的前引和后从;后者却只有一辆破车儿、一个跟班。两者相互比较,司官出门的官仪寒酸可见。因此,发出了翰林苑这个清水衙门三年,只落个进入司门路途较近,再别无所获的感叹。 “办事费推敲”领起下文对司官公务方面的感慨,“个中辛苦耐人熬”为本套的中心部分。包括了〔画眉序南〕〔喜迁莺北〕〔归朝歌南〕〔四门子北〕等四首曲子,涉及了三个方面。一是本职工作的情况:繁多、操心、费力的文案工作;二是地位低下,与上司相处,要陪小心、受苦辛;三是工作出了纰漏后的后果。其中比喻生动,语言形象,如“少不得改稿时要颠头簸脑,上堂时要垂手虾腰”“受用些汗流浃背的秋阳照,沙飞扑面的冬风暴。那顾得手颤心摇,肠枯舌燥”等等,颇为夸张。简言之,作者用漫画式勾勒的笔法,生动地再现了司官“个中辛苦耐人熬”的情形。 〔包老催南〕〔水仙子北〕两曲由“公堂事了”领起,主要写司官们公事之余的生活况味。“拜客”“约债”两句写司官们忙完公事后的交游。一是拜访上司,一是借债。前者不能去晚,后者必须亲到,所以回家就晚。因为夜禁,路栅关闭,沟渠封桥,回家沿途只得绕道而行。回到家中的境况是:淡饭一饱,破被儿中正准备睡一觉,老婆却在枕边唠叨。她絮絮叨叨:你的俸禄太少,家中开资却大——房租要交、下人嫌工资少、无米下锅、炉中缺炭、小孩饿得啼哭、牲口没料。明天还有几家人情分子要钱,家中可典当的东西也没有了。通过日常生活的拮据表现了司官的薪俸养家糊口十分艰难。 〔双声子南〕和〔尾声北〕是对全套散曲内容的总结。认为司官的工作整日耽于公文,既无礼文仪节,也不会玩弄机巧,再辛劳也是为他人做嫁衣,徒劳无益。升不了官,发不了财,人生理想、豪情壮志都将消磨殆尽,空熬一头白发。 清戴璐《藤阴杂记》卷二说:“韩春湖朝衡……尝填曲述司官况味,穷形尽相,一时传诵。”准确概述了本曲的内容及其影响。该书还将此曲题为《司嘲》,元人散曲中以“嘲”为题者较多,如《嘲妓家匾食》等,嘲为戏谑嘲弄之意。韩朝衡自身为司官,即使曾命名此曲为《司嘲》,也为自嘲,在嬉笑背后隐藏着生活的辛酸。其艺术风格可以借用“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来概括,曲境、笔法之豪辣灏烂在清代散曲乃至所有散曲中不可多得。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