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星 诗经 |
释义 | 小星 《诗经·召南》 嘒彼小星〔1〕,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2〕嘒彼小星,维参与昴〔3〕。肃肃宵征,抱衾与裯〔4〕。寔命不犹。 注释 〔1〕嘒(huì):微明貌。 〔2〕寔:同“实”,《韩诗》作“实”。 〔3〕参(shēn)、昴(mǎo):皆星宿名。 〔4〕裯(chóu):被单,一说床帐。 鉴赏 这首诗文字并不难懂,写的是一个人半夜赶路,自叹命运不济,不如别人。我们读后,却似看到一幅粗笔水墨图画:淡墨抹出天空,微微露着几颗星星,下面浓墨点染出一个人影,抱着行囊匆匆走路,好一派夜色朦胧、四野寂静的风景。 画中有人,诗中却只写了这个人的行动和思想活动,而不见其面目。这个人是谁?他为什么夜间赶路?这就不免引起人们的许多遐想。 一种说法,此是一位贱妾。此说始于《毛诗》,《毛诗序》说:“《小星》,惠及下也。夫人无妬(妒)忌之行,惠及贱妄,进御于君,知其命有贵贱,能尽其心矣。”原来古代国君多妻,夫人最贵,得与国君同眠起。她若居心妒忌,则众妾皆不得御进。《毛诗序》的意思是,今夫人不妒忌,发善心施惠于贱妾,允许贱妾自抱铺盖去陪伴君主,但也不得专夕,事毕即退,因此她知道贵贱不同,是各有身份职责的。此说立于经典,自唐汉以来,为学者所尊信,成为传统。文人吟诗作文,引经据典,多以“小星”为媵妾的代称。 另一说法,是三家诗说。《韩诗》曰:“嘒彼小星,喻小人在朝也。”(《昭明文选·魏文帝杂诗》吕向注引)《齐诗》曰:“旁多小星,三五在东,早夜晨行,劳苦无功。”(焦延寿《易林·大过之共》)唐代白居易《六帖》引此诗“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列“奉使类”,正用三家诗之说。这一说是认为诗中之人乃一从役的小吏。 宋代出现了疑古派,渐渐觉得《毛诗》说不合道理,诗中只有“衾裯”和妇女沾点边,其余都不相类,不知《毛诗序》何所见而云然。所以宋人如章俊卿、程大昌、洪迈等皆反《毛诗》说,而以为使臣勤劳之诗。清代解《诗》新派如姚际恒、方玉润也持此说。方玉润作《诗经原始》缘姚说更推广其意曰:“山川原之间,仰头见星东西历历可指,所谓戴星而行也;‘抱衾与裯’云者,犹后人襆被之谓;‘寔命不同’则较‘我从事独贤’(按:此乃《小雅·北山》诗句),稍为浑厚,若谓众妾,则是乃其常分,安见为后妃之惠及妾媵乎?然则诗旨自分明,无如诸公之错会其解者何哉!夫‘肃肃宵征’者,远行不逮,继之以夜也;‘夙夜在公’者,勤劳王事也;命之不同,则大小臣工之不一,而朝野劳逸之悬殊也;既知命不同,而仍克尽其心,各安其分,不敢有怨天心,不敢有忽王事,此何如器识乎!” 此说一出,《毛诗》说渐衰。到了近年,《诗经》学家如陈子展《诗经直解》、高亨《诗经今注》及诸《诗经》译本,便都以为这是小臣勤劳之诗了。 此诗属《召南》,其时代应该是西周前期,和《周南·卷耳》相先后。《卷耳》乃大夫级使臣出使思归之诗,这首《小星》亦为人臣从役感叹劳苦之作,与之相类。前者是大夫,此则是夙夜奔走的卑下小臣,二人阶级地位悬殊,故两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显著的不同。 在表现手法上,此诗也有美妙的特点。全诗二章十句,两章大同,主题是小臣诉苦,其表现手法可以总括为两句话:“粗中有细,画龙点睛。”兹以一章为例,略加说明:前面说过,读此诗犹如看一幅粗笔水墨画,首二句写一个夜色苍茫的大环境,而仅以几颗小星点缀出来;后二句写从役劳苦,而仅以“肃肃”二字形容之。试想四句诗中如果没有这些小字眼,这幅画岂不变成一塌糊涂吗?所以说粗中有细。但这还不够,四句诗把环境人物画出来了,但还是死的,这就用得着第五句“寔命不同”。第五句确实起了起发作用,它使人物活起来,使主题突现出来,我们说这是画龙点睛之笔,岂不然乎?再加上次章换了几个字眼又重复一下,使人物更加生动,主题更加明确,于是画变成了诗,一首意味深长的完美的好诗。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