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商调·黄莺儿】下滩曲 陈钟祥 |
释义 | 南【商调·黄莺儿】 下滩曲 【黄莺儿】白露正横江,下沅湘一苇航,滩声远挟秋声壮。秋山半苍,秋林半黄,秋烟一抹摇双桨。白茫茫,花飞雪滚,转折走本泷。 【莺啼序】恍惚间阵马风樯,乱山迎送如屏障。滩浅处石渹惊雷,滩高处崖争骇浪。风风雨雨更彷徨,添无限烟波情状。打轻 【集贤宾】洞庭波几度扁舟漾,也曾经滟滪瞿唐。空舲峡里愁猿唱,似恁般喷腾泱漭。风声忒逞狂,水势偏奔放。不提防,江山对此增苍莽。 【江儿水】刮耳风涛长,牵情水石狂。怒轰轰似铁骑刀枪响,淅沥沥似风雨船头撞,乱滔滔似潮上广陵江。不是十八滩头上水忙。萧瑟篷窗,有多少凄凉况。 【二犯梧桐树】滩头拜大王,滩尾吞清浪。苍茫高丽,洞外催乌榜。黄狮乱滚波千丈,满天星落水回肠。则只见嵚崎磊落江山莽,经过处莫更回头望。 【尾声】出沅湘,度汉江,一棹西风送客长。江南烟水思茫茫,青山隔岸在钱塘上。 鉴赏 “下滩”,指船下滩头,这是行船时最危险、最紧张的环节,因为船翻人亡,多在此时。虽然不是所有下滩都如此,但大凡船下滩头时,无论船夫还是乘客,心跳总是会加快的——尤其是在险滩处。这套套曲,正是歌咏船下险滩之情状的。 这套曲,很可能是作者一次乘船下险滩亲身经历的文学性记录。此险滩之所在,从曲中略可探寻:首曲〔黄莺儿〕开篇两句就点出所经水域:“白露正横江,下沅湘一苇航。”〔尾声〕又有:“出沅湘,度汉江,一棹西风送客长。江南烟水思茫茫,青山隔岸在钱塘上。”那么,他的航船是经过沅水、湘江,目的地是江南的钱塘(今杭州)。而〔集贤宾〕提到:“洞庭波几度扁舟漾,也曾经滟滪瞿唐。空舲峡里愁猿唱,似恁般喷腾泱漭。”这就更具体而明确,显示出本曲所咏的险滩大约应是在空舲峡。空舲峡在湖北秭归县长江上,亦名空冷峡,水流迅急,唐代诗人陈子昂曾有《宿空舲峡青树村浦》诗。作者拉来长江中著名险滩滟滪堆、瞿塘峡作陪衬,给读者的印象是空舲峡之险似乎还在两滩之上。而作者也用了大量的文字和修辞手法,对滩之险恶作多方具体描绘:“恍惚间阵马风樯,乱山迎送如屏障。滩浅处石渹惊雷,滩高处崖争骇浪”“滩头拜大王,滩尾吞清浪。苍茫高丽,洞外催乌榜。黄狮乱滚波千丈,满天星落水回肠”“刮耳风涛长,牵情水石狂。怒轰轰似铁骑刀枪响,淅沥沥似风雨船头撞,乱滔滔似潮上广陵江”,一连串的比喻,将水之狂、滩之陡、石之乱、声之响,直呈读者眼前。接着再来一句点睛语予以加强:“经过处莫更回头望。”即使已经侥幸挨过了险滩,也千万不要回头再望,因为那将让你后怕不已心惊胆颤的! 唐人刘禹锡有写长江险滩滟滪堆、瞿塘峡的《竹枝词》:“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都是描状险滩而融入哲理,险滩只是陪衬物,重点是归纳哲理与人心。陈钟祥此套则径写滩险而不涉人事,多方描摹唯恐不尽,自属别一种手法。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