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南【中吕·瓦盆儿】己巳立秋夜雨悼亡姬胥云房作 梁辰鱼
释义

南【中吕·瓦盆儿】

己巳立秋夜雨悼亡姬胥云房作

梁辰鱼

【瓦盆儿】虚堂坐雨,西风萧瑟起林皋。听落叶,小窗敲。怎禁他云房独掩夜寥寥,空赢得泪痕浓,黯淡了鲛绡。谁怜我破题儿新秋第一宵?你何处绝无消耗,想那里邮亭稀,雁鱼少,书难到。愁咏楚些,魂断倩谁招!

【榴花泣】帘栊深处,常独伴那多娇,今只剩影潇潇,只见妆台尘锁翠钿抛。罗衣带结,犹系紫丝绦。记恩多怨少,七年心难对旁人道。谩追他旧日风仪,只怜伊病来容貌。

【喜渔灯】几回欲觅巫山庙,恐飞梦杳,阳台下空雨暮云朝。虽则是遇伊,遇伊又被鸡惊觉。鸳衾冷转觉无聊。烟消,风花露草,好添香寒灰怎烧?

【尾声】蓬山隔,云路遥,何日闲吹月下箫,肠断东风第五桥。

鉴赏

此套曲是梁伯龙在一个秋意来袭的雨夜悼念自己的亡姬胥云房而作的。南朝江淹《别赋》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更何况此别又是死别呢?此曲一开头就写景,西风簌簌,秋雨潇潇,落叶翻飞,雨打小窗,真是秋风秋雨愁煞人也。此情此景,词人独坐空房,物是人非,伊人不在,词人怎不黯然神伤?此情无计可消除,只空留得泪痕湿透鲛绡!景是情中景,情是景中情,典型的情景交融。情到深处,词人虚怀设想,自己的心上人为什么音讯全无?莫不是那里邮亭稀少,没有鱼雁捎书传信?自己的相思情能否传到呢?楚辞是屈原宋玉这些楚国人创立的一种地方性诗歌,其地域特点非常明显,“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楚辞常常使用“些”“兮”等楚地方言词汇,这里“楚些”就是指楚辞。楚辞最擅长抒发悲情,屈原曾写了一篇《招魂》,当然屈原为谁招魂不得而知,有人说他是为楚王招魂,有人说他为自己招魂,还有人说是宋玉为屈原招魂。伯龙吟咏楚辞,是为他的心上人招魂,将爱人的魂魄招回,既可以不让自己的爱人成为孤魂野鬼,又可以抚慰自己的寂寞相思,然而谁能够做自己的青鸟呢?也许这只能是词人美好的的梦想吧?美梦醒来,更让自己惆怅伤感。既然芳魂难招,词人就陷入对过往缠绵悱恻岁月的怀想中。在〔榴花泣〕里,词人看到云房穿过的衣,用过的翠钿,回想他们在这里消磨过的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前程往事,历历在目,可伊人何在?芳踪难觅,孤影潇潇,其中的恩爱缠绵,是难与外人道的啊!睹物思人,伯龙想的最多的不是云房生前的风姿神韵,更多追忆的却是云房缠绵病榻的楚楚可怜,从这个细节中,我们可以读出词人对云房超越了男欢女爱的小儿女情感,肉体的情感已上升为精神的爱。词人也想效仿楚王,跨越时空阻隔,与巫山神女,谱写一曲人神之恋,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永不分离。可即便这样,欢娱是短暂的,痛苦是永恒的,美梦被败兴的鸡惊觉,翡翠衾寒,鸳鸯瓦冷,恐怕更让人无法忍受吧?别做这样的美梦了,还是给自己的爱人焚一炷香,遥寄哀思吧。虽然在前面的套曲中,词人已反复申说自己的情感,可接近〔尾声〕了,他还是意犹未尽,“蓬山隔,云路遥,何日闲吹月下箫,肠断东风第五桥”让人不自觉地联想到唐明皇觅杨贵妃芳魂时也是上穷碧落,下及黄泉,蓬莱仙山,最终得见佳人,但词人也清醒地意识到蓬山隔阻,云路迢迢,只让人肝肠寸断。

从曲体形式上看,伯龙长于套数,其雅丽的曲风,也以套数表现最为充分。此词堪称代表,整套曲曲风雅丽,用典很多,语言风格与楚辞相类,描摹情感非常细腻,写得缠绵悱恻,感人至深。对于其套曲创作的优劣得失,明王骥德一方面说在明代南曲作家中“长套亦惟是陈秋碧、梁少白最称烂漫”,但另一方面,也毫不客气地指出:“陈、梁多大套,颇著才情,然多俗意陈语。”(见明王骥德《曲律》卷四)王骥德肯定陈铎与梁辰鱼的“才情”,但也指出他们“多俗意陈语”,是中肯的。尤其是梁辰鱼的创作,如果从散曲文学的成就看,他在明代算不得一流,他不少词化的散曲,语工而意不新,情泛而境不奇。此曲有词的雅致,只不过遣词用语中,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5: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