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都人士 诗经
释义

雅·小雅

都人士

彼都人士,〔1〕

那位美男子,

孤裘黄黄。

狐皮袍子黄又黄。

其容不改,

仪容不改有常度,

出言有章。

言语应对合法章。

行归于周,

那人远行回周京,

万民所望。

众人爱慕万民仰。


彼都人士,

那位美男子,

臺笠缁撮。〔2〕

薹草斗笠黑带系。

彼君子女,

那位美女士,

绸直如发。〔3〕

秀发浓密直如丝。

我不见兮,

思而不见音书绝,

我心不说。

我的心中不愉悦。


彼都人士,

那位美男子,

充耳琇实。

佩戴充耳镶美石。

彼君子女,

那位美女士,

谓之尹吉。〔4〕

都夸德行美且直。

我不见兮,

我思我念不相见,

我心苑结。

我心郁结愁绪牵。


彼都人士,

那位美男子,

垂带而厉。〔5〕

佩带长长向下垂。

彼君子女,

那位美女士,

卷发如虿。〔6〕

卷发上翘如蝎尾。

我不见兮,

我思我念难聚首,

言从之迈。

我愿随你远行游。


匪伊垂之,

他那佩带向下垂,

带则有余。

佩带下垂长又长。

匪伊卷之,

她那卷发弯又弯,

发则有〔7〕

卷发高翘又飞扬。

我不见兮,

我思我念不相见,

云何盱矣!〔8〕

何其忧闷何其伤!

(袁梅译)

注释

〔1〕都:美,漂亮,可指容貌、仪表、风度,亦可指品德。

〔2〕臺:“薹”之假借。薹,草名,多年丛生植物,茎呈扁三棱形,质硬,可制蓑笠。缁撮:黑色的系带。

〔3〕绸直如发:“发如绸直”之倒置。绸:丝也。

〔4〕尹:正。吉:善。尹吉:指其美德正而善。

〔5〕厉:《诗毛氏传疏》:“古厉、烈声相通。《尔雅》,烈,余也。烈谓之余,厉亦谓之余。‘垂带而厉’即下章言‘匪伊垂之,带则有余’也。”

〔6〕虿(chài):蝎类毒虫尾部之刺,曲而上翘,以此来形容卷发之美。

〔7〕:飞扬、飞举、上翘的样子。

〔8〕盱:“吁”之假借,忧伤。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不得见面、双方都沉浸于相思之苦中的情歌。由于男女双方的形象都在诗中出现,诗人对他们的美都作了具体描写,再加上对“都”字字义理解上的分歧,历来对其主旨的理解分歧极大,或以为“周人刺衣服无常”(《毛诗序》),或以为“乱离之后,人不复见昔日都邑之盛、人物仪容之美,而作此诗以叹惜之”(朱熹《诗集传》),或以为系“忆念故人之辞”。细味此诗,当作男女相思之辞来理解最为妥帖。

首章单赞男子之美,暗念女子对他的思念。先从衣着、仪容、语言之美写起,然后说到他在周国的京城简直是万众瞩目的美男子,姑娘倾心于他正是情理之中的事。

二至五章都是男女并提,先用第三人称将男女之美分写,然后用第一人称合写男女双方的心事,构思极其巧妙。

首先我们必须注意诗中对于男子和女子之美的描写各有所侧重:写男子主要从佩戴物来烘托其美,无论是系黑带的斗笠,还是镶美石的充耳,或是长长下垂的佩带,都不是直接写男子之美,因为在第一章已对男子的衣着、仪容、语言之美作了直接描写,现在再以佩戴物来烘托,男子之美就写得更加全面了。写女子主要从她的头发和品德之美直接来显示,因为头发可以代表她的面貌、仪态和风度,品德可以代表她的思想,这样也很全面了。至于二章写她秀发浓密直如丝(“绸直如发”),四章写她卷发上翘如蝎尾(“卷发如虿”),是否矛盾呢?我们以为并不矛盾。诗意是说她的秀发有的如丝绸那么平直,有的如蝎尾那样卷曲,曲直相配,真是美极了。

其次我们必须注意诗中合写双方相思之苦时上句都是“我不见兮”,即男不得见女,女不得见男,四章句子重复,加浓了双方思念之苦。更加巧妙的是在第二句的变化上,从“我心不说”“我心苑结”“言从之迈”到“云何盱矣”,采用递升修辞格,显示痛苦的程度愈来愈浓,到最后,简直有点无法控制了。如此运笔,使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代诗人杰出的才华!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21: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