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酌 诗经
释义

颂·周颂

於铄王师!〔1〕

呵,光荣的王师!

遵养时晦。〔2〕

率领你们消灭了殷商。

时纯熙矣,〔3〕

顿时天下重见光明,

是用大介。〔4〕

从此上天永垂吉祥。

我龙受之,〔5〕

我顺承天意继承帝业,

王之造。〔6〕

赫赫的功勋归武王,

载用有嗣,〔7〕

大周帝业后继有人。

实维尔公允师。〔8〕

先公永远是榜样。

注释

〔1〕於(wū):叹词。铄:通“烁”,光亮的样子。

〔2〕遵:率。养:取。晦:昧。

〔3〕纯:大。熙:光明。

〔4〕介:善。大介:大善,犹大祥。

〔5〕我:祭者自称。龙:“宠”的借字。

〔6〕(jiǎo):勇武的样子。造:为,事功。

〔7〕载:则。嗣:继承。

〔8〕尔公:你的先王,指周武王。允:信。师:师法,榜样。

鉴赏

《酌》,是周朝宗庙祭祀的著名乐章。《汉书·董仲舒传》称:“虞氏之乐莫盛于《韶》,于周莫盛于《勺》。”《勺》即《酌》。《礼记·内则》云:“(童子)十有三年(岁),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舞勺”,说明《酌》还是周代的著名舞乐,而且被规定为奴隶社会贵族少年的必修课之一。这首诗就是配乐节舞的歌辞。诗的作者,汉代的研究者论定是周公姬旦。武王灭商后不久去世,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诗作于摄政期间。《郑笺》说:“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归政成王,乃后祭于庙而奏之。其始成,告之而已。”《白虎通·礼乐篇》《风俗通义》《汉书·礼乐志》《繁露·质文篇》都持这种看法。清人陈奂考证说:周公所作“《维天之命》,礼成,告文王;此乐成,告武王”。这首诗就是周公祭告于武王而作。据记载,周代最大的乐章是《大武》之乐,《大武》共六章,都是歌颂武王克商之功的。但是,这六章的名称却没有能够确凿地记载下来。后来的解诗者推论,因为《酌》也是歌颂武王灭商立国武功的,因此认为《酌》就是《大武》乐的六章之一,所以《毛诗序》说“《酌》,告成《大武》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酌》就是向武王祭告成功的《大武》乐章之一。近代的王国维还进一步论定《周颂》中的《昊天有成命》《武》《酌》《赉》《桓》《般》等六篇即分别为《大武》乐的六章。这一说法虽然缺乏确凿的依据,还有一些疑窦没有解决,但《酌》是歌颂武王灭商武功的著名舞乐,诗是乐曲的歌辞,却是可以肯定的。

《酌》一章八句,前六句歌颂武王克商立国之功,后二句祭告周朝祚胤永锡,以慰先王。诗的大意是说:呵,光荣的王师,武王率领你们攻克殷商,消灭了那无道的昏君,使得天下重见光明。从此以后,周朝国运隆昌。我大周承受上天的宠信继承帝业,造就了这显赫功勋的是武王。周朝的帝业后继有人,武王永远是师法的榜样。

由于《酌》所歌颂的对象是克商立国的武王,他已不是其他《颂》诗里所歌颂的周朝的远祖那种神话传说式的荒诞离奇形象,而是天下共戴的君主,所以诗纯粹从政治、道德观念出发,对武王克商立国的功绩作虚美的赞颂,而不再把他作为荒诞无稽的神来塑造。同时,颂祀的另一目的还在于奏告武王,由他所奠定的帝业后继有人,以及自己辅佐大任的完成,已没有再对武王灭商的历史事实和功绩作具体追叙的必要。所以全诗祷告成功代替了咏史,歌颂赞美代替了叙事,在充满着谀词颂声中渗透着浓厚的天命观念和说教意味。

在艺术形式方面,由于它是朝廷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要配合打击乐器和繁琐的礼仪程序,并保留着原始宗教和巫祝载歌载舞的形式,而歌辞篇章短小、又没有分章,乐曲的节奏一定缓慢,所以歌辞的语言典重板滞,词语庄重严正。再由于它产生在两周前期,年代久远,加之这类祭祀已重在奏告先王,而不再具有早期祭祀的娱神性质,歌辞内容具有那种奏请的文告色彩,所以诗具有结构松散,不分章,不叶韵等散文化的特点。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21: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