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虞美人 陈亮 |
释义 | 虞美人 春愁 东风荡飏轻云缕,时送萧萧。水边台榭燕新归,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鉴赏 这是一首不甚被人注目的抒情小词,因为它在作者那些慷慨激昂的豪放词中显得格外娴雅,不属同一风格,因而便不为选家所重。但平心而论,此词之婉曲清丽,即使放在秦观《淮海集》中,也不失为佳作。当人们高歌其“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那样雄壮的歌辞后,再来曼吟低唱这首小令,倒也别有情趣。 词的上片极力从客观景物中选取可以引逗春愁的细事来创造典型环境。如这里所写的“萧萧雨”(萧萧,同潇潇,指雨声)便是古人常用来写寂寞心境的。但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并不因人、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故其所以不同,乃是因人的心情有异,感于外物,所生之情遂不尽相同。就说这潇潇雨吧,李清照的“潇潇微雨闻孤馆”与岳飞的“潇潇雨歇”则两种心肠。陈亮所写的“萧萧雨”,又别有一番滋味。他写的是在“东风荡飏轻云缕”中不时地被送到愁人耳边的春雨声。闺中人闻雨更添愁思,茫然伫望,只见“水边台榭”旧燕新归,正忙于衔泥筑巢,虽不言双,而双意自在其中。“湿带落花飞”,那双燕衔着带有落花的香泥。“双燕飞来细雨中”自然会引起闺中人的无限愁思了。上片只写客观景物,由主人公耳之所闻及目之所见,并且都得之于无意之中,这显然没有直接写主观的情思。 下片由景及情。作者从眼前铺满落花的小径写到传入耳中的柳上啼鸦,然后转到主人公所思念的“那人”。既无一句不是写景,也无一句不是抒情。换头承上片“落花飞”而特写“海棠糁径铺香绣”,突出了海棠花落的暮春景色。“糁”,是米粒,这里用来形容落花铺地之状。春乃无形之物,本无所谓肥瘦。这“依旧成春瘦”一句,既取暮春花落,春光减色,如人消瘦之意,也由花及人,想到年华流逝,不免伤春瘦损。这已够闺中人凄怆的了,作者再加“黄昏庭院柳啼鸦”一笔:鸦啼本非悦耳之声,啼于黄昏时,啼于庭院内,更添几分惨淡气氛。这愈使思妇倍感孤独,因而引起对昔日朝夕相处的欢乐时光的回忆。“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以皓月之光和如雪的梨花这一片洁白为基色托出“那人”在自己记忆中的形象,虽带几分凄惨色彩,却已呼之欲出了。然而,这毕竟只是记忆中的影像,如何不令人思念无已呢? 这首词不但风韵婉约,情深意密,音韵也极其和谐。依律,《虞美人》每两句换一韵,且上下片各押两仄两平,声本和美。陈亮此调又颇得南唐冯延巳之遗韵,殊不类其余作。周密曾言“龙川好谈天下大略,以节气自居,而词亦疏宕有致”(转引自《词林纪事》卷十一),大约即指此类作品而言。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