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南【越调·小桃红】忆外 林以宁
释义

南【越调·小桃红】

忆外

林以宁

【小桃红】暗风萧瑟起林皋,卷得那一天的同云罩也。看空闺中朱门欲闭转无聊,飞霰乱飘繇。咱便有凤笙吹,倩谁调;薰炉暖,同谁靠也。怎当他竹上梅梢,共夜漏,一声声生生的把魂销。

【下山虎】画楼晚眺,想着前朝,把手阳关道。柳垂嫩条,转眼是暮景冬天,六花袅袅。我这里重重绣幕交,尚然几冻倒;他那里伴凄凉一敝貂。冒雪冲寒去,病余体劳,想杀伊人天际遥。

【五般宜】咱为你担愁思瘦成楚腰;咱为你尘封镜翠眉懒描;咱为你清泪透鲛绡。待要向游子寄语,晚云缥缈,天涯去了,如何是好。须知道总贫困相依,胜黄金身畔绕。

【五韵美】寄来的平安报,声声劝我休恼,道相逢应须在春杪。刀环尚杳,怎不教伤人怀抱。幸得个新诗句格调高,灯影下还细细将伊意儿寻讨。

【山麻稭换头】梦忆着燕山道,望着那滚滚黄河,堪渡轻桡。今宵,谁将那倩女的魂灵相召?怎安排一腔心事,半眶清泪,千种情苗?

【江神子】多君才思高,更和那卫玠丰标,使人梦想魂劳。垆头春暖酿新醪,待归来和他倾倒。

【尾声】孤帏片影寒风悄,残雪里一灯相昭,还只索和衣儿睡到晓。

鉴赏

这篇散曲是一首典型的闺情之作。题为《忆外》,即想念丈夫钱肇修。据《钱塘县志·名臣》载:“(钱肇修)学问渊博,工诗。年四十游燕,辇下公卿皆折节与交。登辛未(清圣祖康熙三十年,即1691年)进士,授河南洛阳令,擢监察御史,直声大振。平居性恬淡,不治生产,公余辄读书。妻林以宁,亦工诗。方宰河阳日,衙斋萧散,熏炉茗椀,则夫妇唱酬,为士林佳话。”可知,林以宁与钱肇修是一对风雅夫妻,志趣投契,感情相当深厚。又按此曲〔山麻稭换头〕有“梦忆着燕山道”之语,“燕山道”代指北京,可知这篇套数当写于钱肇庆官监察御史时。丈夫在京供职,不能常常回来,山高水远,夫妻相隔,离愁别恨便不免萦绕林以宁的心头,让她诉于笔端。此曲即以女性的手笔,叙写独守闺房的哀怨孤寂、相思怀人的苦闷忧愁,刻画细腻,情感深挚,一吟三叹,整首散曲弥漫着浓浓的伤感之情。

首曲〔小桃红〕用寒风萧瑟、彤云密布、雪花飞舞等最具冬天特征的景物,极写萧瑟寒冷的氛围,构成了凄清冷落、孤独酸楚的境界,从而衬托出林以宁独守空闺的“无聊”和“魂销”。“无聊”“魂销”亦是本曲的情感基调。曲中的“凤笙吹”暗用萧史弄玉吹箫相和的典故,既是作者对往昔的夫妻之爱和唱和之乐的怀念,亦反衬出今日久别相思的哀怨。接着,〔下山虎〕一曲写登楼晚眺,抒发作者百无聊赖、盼夫归来的情绪。作者回忆前朝送别情景,“柳垂嫩条”,而今却是暮景冬天,雪花袅袅。作者由自己寒冷想到丈夫的寒冷与不易,由己及人,表现对丈夫的关切。〔五般宜〕承接上曲,直抒胸臆,以排比句式,叙说别后的无聊魂销,满腹相思。末二句则抒写感慨,写出了“悔教夫婿觅封侯”(唐王昌龄《闺怨》)的诗意,令人黯然神伤。〔五韵美〕一曲紧扣“恼”字,写作者面对“寄来的平安报”所产生的痴情痴想痴感。丈夫归期尚杳,着实伤人怀抱。作者百感交集,苦闷、怨尤、失落、疑虑等诸多情绪纷至沓来,而“幸得个新诗句格调高,灯影下还细细将伊意儿寻讨”这一细节描写,即将作者这些复杂心情传神写出。其后〔山麻稭换头〕一曲融化典故,以元郑光祖杂剧《倩女离魂》中的张倩女自况,“梦忆”丈夫,希望能以魂魄追随而去,进一步表现其对丈夫魂牵梦绕的情怀。接下去〔江神子〕,林以宁为“梦想魂劳”的丈夫塑造了一个内外俱美的美好形象:不仅“才思高”,更有晋人卫玠(字叔宝)般“丰标”。为缓解相思之苦,作者想象别后重逢的情景,“垆头春暖酿新醪,待归来和他倾倒”,这当然是作者的自我安慰,也表现了作者对幸福圆满生活的美好愿望。〔尾声〕则照应〔小桃红〕,写残雪孤灯、孤帏片影的“无聊”和“魂销”。独守空房的寂寞孤独、寒冷凄凉,使得作者只得“和衣儿睡到晓”,对丈夫的刻骨相思和深情眷恋跃然纸上。

这套曲子是以女性的手笔,以敏锐纤细的感受,写“闺情”“闺怨”,故其与男性笔下的同类作品明显不同。首先,林以宁所思念的对象是明确的,就是她的丈夫钱肇修。而在男性文人的代言体之作中,女主人公是虚构的,所思念、期盼、等待的对象也是虚构的。其二,本篇作品中虽也有空闺的孤寂,但同时也表现出对丈夫的关切和爱戴。相思不是因为空床难守,而是因为精神的需求,这其实反映了超越男女原欲的真爱。反之,在男性作家笔下,却总是夸大女性空闺的寂寞难耐,只因为男性缺位,她们就无比痛苦,以致无法入睡。女主人公感情寄托单一,精神空虚。这说明,由男性来替女子设想总有些不切之处,存在对女性的曲解。因此,女性作家的作品更能反映当时妇女的生活及心态等等,她们所写的闺中生活才是当时女性的所思所想。林以宁的这套曲子抒写相思,反复回环渲染,景情相融,将寂寞孤独的情绪推到了极致,显示了女性作家特有的风格——细腻宛转,是清代闺情曲中的杰作。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20:3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