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菩萨蛮 李珣
释义

菩萨蛮

李珣

回塘风起波纹细,刺桐花里门斜闭。残日照平芜,双双飞鹧鸪。征帆何处客,相见还相隔。不语欲魂销,望中烟水遥。

鉴赏

李珣今存《菩萨蛮》词三首,都是写思妇怀人之情的,这里选其二首。这一首,上片从景物描写入手,由近及远画出了一幅春日黄昏的图景,但画面中没有人,真像是纯粹的“无我之境”。然而,我们只消仔细品味一下,就会发现其中实有人在,我们正是随着她的眼光在观察风景。“回塘风起波纹细”一句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南唐冯延巳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传说中主李璟曾戏谑他:“干卿何事?”这是人尽皆知的故事。那么李珣这句是否也可以问以“干卿何事”呢?其实,此句与冯句一样,都是在写景中寄托了一种象征意义,所描绘的既是客观的物象,又是主观的心象。幽塘上风吹起的一片涟漪,在自然中是多么细微的一点变化,然而词中的主人公捕捉到了。这一景象只能是百无聊赖的有心人眼中的对象,也正是和主人公寂寞而不安的心境相印的。“刺桐花里门斜闭”承首句交代了时令地点,也暗示了人物的身份。“刺桐”是生长在南方的一种落叶乔木,春间开花,春日刺桐花荫中的黄昏是美丽而幽静的,然而主人公对此并不爱赏。“门斜闭”是说门半掩着,把春色关在门外,给自己留下的是孤寂。一个“闭”字使人顿生一种隔绝感,然而生命的力量、追求幸福的渴望是关不住的,女主人公期待的目光还是透过深寂的小院伸向广阔的世界。“残日”二句就是远眺所见。在古代诗词中,鸳鸯、鹧鸪这些并栖的禽类都象征着爱情的和美,跟前一对对鹧鸪在晚照中双飞双落,好不适意,相形之下,便显出门中人的孤苦伶俜来了。但这一切意思还是隐约的,要到下片才清晰起来。水波和鹧鸪的动,衬出了桐花荫里深院的静,而那静又显出主人公内心的动,景、境、心就这么浑融在一起。

“征帆”二句过片,引起思妇对行人的怀念之情。主人公看到原野上双飞的鹧鸪,自然产生独处的伤感,而思念羁旅在外的丈夫。丈夫出门已久,一叶扁舟不知漂泊在何处,怎不叫做妻子的挂念呢?“征帆何处客”是思妇在想象,也引导着读者的想象,由小院飞越到江湖之上,无形中拓宽了词境。相思就想相见,然而远隔千里,又不知道他究竟在什么地方,也还是只有徒唤奈何。想到这里,她不禁黯然魂销了。梁代江淹《别赋》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不语欲魂销”用其语点明了别愁,揭出全词主旨。末句“望中烟水遥”承上“相见”句将视野推向远处,收束全词。相思所以相望,相望还是相隔,眼前唯有一望无际的浩渺烟波而已,但她还是望,这望实际上是寄托着思。从思到望,再到思、再到望的这个循环,鲜明地刻画了一个感情深挚、爱恋执著的思妇形象,很是动人。

这首词结构分明,上片景物描写启发下片之情,下片的情绪抒发又回注上片之景,点活所寓之意,上下衔接得极其自然。写景之清丽可喜,抒情之缠绵动人,更具有十分的魅力。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21: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