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荡妇秋思赋 萧绎 |
释义 | 荡妇秋思赋 荡子之别十年,倡妇之居自怜〔1〕。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2〕。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3〕?天与水兮相逼,山与云兮共色〔4〕。山则苍苍入汉,水则涓涓不测〔5〕,谁复堪见鸟飞?悲鸣只翼〔6〕!秋何月而不清?月何秋而不明?况乃倡楼荡妇,对此伤情〔7〕。于时露萎庭蕙〔8〕,霜封阶砌。坐视带长〔9〕,转看腰细。重以秋水文波〔10〕,秋云似罗。日黯黯而将暮,风骚骚而渡河〔11〕。 妾怨回文之锦〔12〕,君思出塞之歌〔13〕。相思相望,路远如何!鬓飘蓬而渐乱〔14〕,心怀愁而转叹。愁萦翠眉敛〔15〕,啼多红粉漫。已矣哉!秋风起兮秋叶飞,春花落兮春日晖〔16〕。春日迟迟犹可至,客子行行终不归。 注释 〔1〕荡子:游荡在外的丈夫。倡妇:指曾为歌舞艺伎的妻子。 〔2〕远树含烟:远处的树木烟雾迷茫。 〔3〕“平原如此”句:平原辽阔,丈夫离几千里? 〔4〕相逼:相连。共色:一样的颜色。 〔5〕苍苍:深青色。汉:银河。不测:指江河湖海。 〔6〕堪见:忍看。只翼:孤单的一只鸟。 〔7〕“况乃”句:况且荡子之妇,面对此景怎能不伤情! 〔8〕露萎庭蕙:露水使庭中蕙草枯萎。 〔9〕带长:人瘦,腰带显长。 〔10〕重以:再加上。 〔11〕黯:光线黯淡。骚骚:刮风声。 〔12〕回文之锦:苏蕙《璇机图》故事。 〔13〕出塞之歌:李延年作出塞乐府诗。 〔14〕飘蓬:植物名。 〔15〕敛:皱眉。 〔16〕“秋风”句:秋叶、落花喻青春流逝。 鉴赏 梁代的几位皇帝都喜爱文学并注意网罗文士。梁元帝萧绎是描绘艳情的高手,《荡妇秋思赋》即是此中代表之作。《荡妇秋思赋》写了一位原是妓女后又嫁人的妇女。她出嫁后,得不到丈夫的爱情,被撇在家中独守空房十载。她在凄凉的秋色中哀叹自己的命运,心情非常痛苦。全赋仅有一百余字,却写得缠绵悱恻、哀怨交集,不失为南朝抒情小赋中的佳品。作者并不凭借奇字、难字和生僻典故取胜,而是靠精巧的艺术构思、情景交融的笔法和层层推进的结构,把人物形象描绘得十分鲜明动人,把人物的情感写得十分细腻深切,赋文也非常娟丽、和谐、流畅和自然。梁王朝偏安江左,国势不振,所以宫廷文人的作品内容狭窄,局限于山水田园、闺房艳情和个人感情的圈子里,往往缺乏风骨,流于轻靡。但是在文艺形式和技巧方面,它们还是有贡献的。这一时期,作家们对自然美和人本身的美的认识有了飞跃,写景抒情的赋作逐渐取代了叙事状物赋,形成了抒情小赋的空前繁荣的局面。特别是对女性神态、体形美的描写,表现了创作题材的拓宽和审美意识的深化。“永明体”诗歌的出现,也使赋作更加注意了声韵美。《荡妇秋思赋》便体现了这样的时代特点。作为一个封建帝王,萧绎是个残忍而又虚伪的家伙,但是作为文学家,他还是很有才能的。其兄萧纲(简文帝)说他“斯文未坠,必有英绝领袖之者,非弟而谁?”足见对他的推许。他写艳情的技巧的确相当纯熟。赋比起曹丕的《艳歌行》来,思妇的情怀表现得更为细腻得体。文末“春日迟迟犹可至,客子行行终不归”一句,用春日可期、荡子之归不可期来结束全篇,就显得想象丰富、余味隽永,而且煞尾干净利落。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