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神女赋 宋玉 |
释义 | 神女赋〔1〕并序 昔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2〕,使玉赋高唐之事〔3〕。其夜王寝,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玉。玉曰:“其梦若何?”王对曰:“晡夕之后,精神怳忽,若有所喜〔4〕。纷纷扰扰〔5〕,未知何意。目色仿佛〔6〕,乍若有记〔7〕。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8〕。罔兮不乐,怅而失志〔9〕。于是抚心定气〔10〕,复见所梦。”玉曰:“状何如也?”王曰:“茂矣美矣,诸好备矣〔11〕。盛矣丽矣,难测究矣〔12〕。上古既无,世所未见。瓌姿玮态〔13〕,不可胜赞〔14〕。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须臾之间,美貌横生〔15〕。烨乎如花,温乎如莹〔16〕。五色并驰,不可殚形〔17〕。详而视之,夺人目精〔18〕。其盛饰也,则罗纨绮缋盛文章〔19〕,极服妙采照万方〔20〕。振绣衣,被袿裳〔21〕。 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30〕。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31〕。其象无双,其美无极〔32〕。毛嫱障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33〕。近之既妖,远之有望〔34〕。骨法多奇〔35〕,应君之相。视之盈目,孰者克尚〔36〕?私心独悦,乐之无量。交希恩疏,不可尽畅〔37〕。他人莫睹,王览其状。其状峨峨〔38〕,何可极言!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39〕。眸子炯其精朗兮,瞭多美而可观〔40〕。眉联娟似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41〕。素质干之 注释 〔1〕神女:即巫山神女,见《高唐赋》注(7)。 〔2〕云梦:见《高唐赋》注(1)。浦:水滨。 〔3〕见《高唐赋》。 〔4〕晡(bū)夕:傍晚。怳(huǎng)忽:心神不定,糊涂。怳,通“恍”。所喜:《文选》注:忽然喜悦。 〔5〕纷纷扰扰:神志凌乱的样子。 〔6〕仿佛:看不真切。 〔7〕乍(zhà):忽然。记:记住不忘。 〔8〕寐(mèi):睡。寤(wù):睡醒。 〔9〕罔(wǎng):迷惑。怅(chàng):失意。 〔10〕抚心:以手摸胸。 〔11〕茂:美好。好:美,善。 〔12〕盛:美。究:推寻,探求。 〔13〕瓌姿玮(wěi)态:美好的身姿神态。瓌,玉璧之一种。 〔14〕不可胜赞:不可能称赞得尽(夸赞不尽)。胜(shēng),尽。 〔15〕横生:洋溢而出,充分表露出来。横(héng)。 〔16〕烨(yè):光盛鲜亮。温:柔和。莹(yíng):玉色光洁。 〔17〕五色:各种颜色。殚(dān):尽。 〔18〕目精:眼瞳,视觉。 〔19〕罗纨(wán)绮(qí)缋(huì):指衣饰高贵华美。罗,质地稀疏的丝织品。纨,白色细绢。绮,素地织纹起花的丝织品。缋,彩色丝织物。盛:多。文章:错杂的色彩或花纹。 〔20〕极服:最美的衣服。妙采:美好的色彩。万方:四方。 〔21〕振:抖动。被(pī):通“披”。 〔22〕 〔23〕步裔(yī)裔:形容步履轻盈。 〔24〕媠(tuǒ)被服:披上美好的服装。媠,美好。侻(tuì)薄装:薄薄的衣装正合适。侻,合适,适宜。 〔25〕沐兰泽:用香兰浸油泽以洗头。沐,洗头。芳:香,香气。 〔26〕全句意为:性情温和安适,适宜侍奉在君王之旁。 〔27〕顺序卑:和谐柔弱。顺序,和谐,适宜。卑,柔弱。调心肠:心肠调顺。 〔28〕盛:美。赋:铺叙其事。 〔29〕唯唯:恭敬而顺从的应答词。 〔30〕姣丽:美丽。阴阳:指天地,日月。渥(wò)饰:得天独厚的美质。渥,厚。 〔31〕华藻:文彩修饰。可好:合适美好。可,合适。翡翠:鸟名。奋翼:振动翅膀。 〔32〕象:形象。极:穷尽。 〔33〕毛嫱、西施:皆古美女名。障袂(mèi):用衣袖遮蔽。障,阻隔,遮蔽。袂,衣袖。程式:《文选》注:程比姿式。 〔34〕妖:艳丽,妩媚。望:姿望。 〔35〕骨法:旧时指人的骨相,即骨骼、形体、相貌,以此推论人的命运、性格。奇:特异。 〔36〕孰者克尚:谁能匹配得上?孰,谁。克,能。尚,匹配。 〔37〕交:结交,往来。畅:舒展,尽情。 〔38〕峨峨:指仪容端庄盛美。 〔39〕庄姝(shū):端庄美丽。温润:温和柔顺。 〔40〕眸(móu):眼珠。炯(jiǒng):明亮。精朗:明亮。瞭:眼珠明亮。 〔41〕联娟:同“连娟”,微微弯曲。蛾扬:眉毛扬起,形容美人笑的样子。的(dì):鲜明。 〔42〕素质:白色质地,指美人肤色洁白。干(gàn):躯体。 〔43〕姽婳(guǐ huà):娴静美好。婆娑:盘旋。轻巧地移动。 〔44〕广意:心广意宽。翼放纵:像鸟的翅膀那样随意放纵。绰宽:宽绰。 〔45〕縠(hú):绉纱,薄如雾。徐步:缓步,慢步。墀(chí):殿上空地。珊珊:象声词,凡玉、铃、钟、雨等声音舒缓者常作珊珊。 〔46〕延视:久视。流波:流水波纹,比喻神女晶莹灵活的眼光。将澜:将起波澜。 〔47〕奋:挥动。衽(rèn):衣襟。踯躅(zhí zhú):徘徊。 〔48〕澹:恬静。愔嫕(yīn yì):安闲柔顺。愔,和悦,安闲。嫕:柔顺。沈(chén)详:深沉安详。 〔49〕容与:犹“犹豫”,迟疑不定的样子。原(yuàn):通“愿”,诚实。 〔50〕将来:将要过来。旋:盘旋。 〔51〕褰(qiān):撩起,用手提起。帱(chóu):床帐。御:侍奉。愿:希望。惓(quán)惓:恳切的样子。 〔52〕贞亮:贞节忠诚。絜(jié):通“洁”。卒:终。难:拒斥。 〔53〕陈嘉辞:陈述美善的言辞。嘉,美,善。对:回答。芬芳:香,香气。 〔54〕精:精神。凯康:通“慨慷”,感慨,激动。 〔55〕神独亨(hēng)而未接:《文选》注:神虽许通,竟未结爱。亨:通达顺利。茕(qióng)茕:孤零的样子。 〔56〕然诺:许诺。喟(kuì):叹息。 〔57〕 〔58〕鸣:作响,发出响声。玉鸾:雕玉为鸾鸟形状的饰物。 〔59〕敛(liǎn):收起,约束。 〔60〕顾:回视。女师、太傅:皆为神女的师傅。 〔61〕接:交接。辞:告辞,告别。 〔62〕迁延:拖延。引身:动身,抽身。 〔63〕中:内心。相首:相向,向往。首,向。 〔64〕眄(miǎn):斜视,多情的样子。精彩:神采。 〔65〕横出:横生,见前注(15)。记:记录,记载。 〔66〕怖覆:恐怖而反覆。 〔67〕不遑(huáng)。没有闲暇。遑,闲暇。讫(qì):完毕,终了。不及:来不及。究:探求。 〔68〕假:借。遽(jù):匆忙,急速。 〔69〕徊:通“迴”“回”,回环。失据:失去依靠。据,依,靠。 〔70〕 〔71〕怀:想念。语:告诉。 〔72〕惆怅:因失意而伤感、懊恼。垂涕:流泪。曙:天明,天亮。 鉴赏 此赋作于《高唐赋》后,是《高唐赋》的姊妹篇。在《高唐赋》里,宋玉编织了一个楚怀王与巫山神女梦中幽会的浪漫故事,描绘了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的亦幻亦真、扑朔迷离的形象。现在襄王也来到云梦之浦、巫山之下,又面对着与怀王当时相同的一片朝云暮雨的迷蒙景色,不禁心摇目眩,想入非非,于是在最容易勾起人遐思冥想的日暮黄昏之际,在似睡非睡的“精神怳忽”的痴迷状态中,做起了美梦。他在梦里见到一位“状甚奇异”的美女,感到“若有所喜”,但清醒过来时,又“寤不自识”,觉得空虚惆怅,“不乐”“失志”。然而美梦对他毕竟太有吸引力了,因此他“抚心定气,复见所梦”。梦虽然是人的无意识思维,它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任意纵横驰骋,但终究是潜藏在人意识深处的信息的反映。从作品中对襄王做梦的精彩叙述来看,他反复追求、念念不忘的是美色,这样就挖出了襄王灵魂深处最隐秘的东西,使之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让人们发现权势赫赫的一国之君,原来不过如此。襄王做梦是通过他自己的口讲出来的,显得更加真实可信。这种揭露和讽刺方法,既巧妙又有力,既可免祸又很深刻,符合宋玉宫廷侍从的身份地位,也表现他心中的不平和过人的才气。像襄王这样热衷于女色的国君,能有什么心思去“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高唐赋》)呢?无怪乎像屈原那样正道直行、忧国忧民的人遭谗被逐,也无怪乎像宋玉这样才华出众的人不受重用,悲夫! 《神女赋》的最主要的艺术特色在于从不同角度对神女的美丽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它堪称是一篇“美女赋”。作品首先盛赞神女“茂矣美矣,诸好备矣”,“上古既无,世所未见”,把她说成是集众美于一身的古今第一大美人,造成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紧紧地抓住了读者,使读者急欲寻根究底,想弄清楚神女到底美在何处。接着从各个方面具体地描绘刻画了神女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她身材适中,丰满而不纤弱(“ 为了塑造神女形象,作品反复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有的以物喻人,用自然界各种美好的事物来比喻神女如花,如玉,若游龙,若翡翠,若白日,若明月,似乎各种美好物体的特性都集于神女一身。有的以人喻人,用人们熟悉的绝色美女来比喻神女:“毛嫱障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神女之美远远超过了这些人间美女,使她们在神女面前不得不障袂掩面,黯然无色。这种多形式多层次的比喻的交织运用,能够化抽象为具体,使神女“美貌横生”的形象鲜灵活现,而不再是虚幻缥缈的了。 宋玉精雕细刻的神女形象,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宋玉之前,《诗·卫风·硕人》赞美卫庄公夫人庄姜“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虽然被誉为“美人图”,但它没有《神女赋》描绘得全面充分。屈原在《九歌》中塑造了湘水女神和山鬼等女神形象,但也没有《神女赋》刻画得细致入微。宋玉对《诗经》和《九歌》中关于女性形象的描写手法有所学习和继承,但更有自己的发现和创造。因此,《神女赋》影响了后世许多赞美女性形象的作品,如建安时代曹植的《洛神赋》就是接受它的影响的杰出作品之一。 这篇赋的后半部分还反复申述神女想要亲近襄王的多情的心态:“褰余帱而请御兮,愿尽心之惓惓”,“精交接以来往兮,心凯康以乐欢”,直到她要离去时,也还是“似逝未行,中若相首”,“迁延引身”,“意离未绝”,但最后却是“欢情未接”。这些描写,使作品的思想内容更加呈现出复杂性。我们认为,宋玉以神女自况,表现他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欲伸其志的希望。他自恃才华出众,认为理当受到重用,然而襄王虽“美其才”,却“以为小臣”(习凿齿《襄阳耆旧传》),显然,这对于宋玉来说是大材小用了。所以他那种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不平的苦闷情绪,就时有流露。他在《九辩》里反复写道:“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悲忧穷戚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悼余生之不时兮,逢此世之俇攘”。但他低下的地位和软弱的性格,决定了他不可能像屈原那样勇敢抗争和愤怒呐喊,而只是对襄王感恩戴德:“愿衔枚而无言兮,尝被君之渥洽”,“欲寂寞之绝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因此,他希望襄王能像尧舜和齐桓公任用贤能那样来任用自己:“尧舜皆有所举任兮,故高枕而自适”,“宁戚讴于车下兮,桓公闻而知之”。宋玉的这种悲愁和希望,在《神女赋》里不是直接流露出来的,而是非常含蓄地表达出来的。他学习屈原在《离骚》里创造的以美人比君子的象征手法,把神女写得那么美丽而多情,就是以她来象征自己具有出众的才华和为君效劳的希望。神女虽多情,但终于“情独私怀,谁者可语”?宋玉虽然想要有所为,但最后还是不可为,其主要原因当然是在于昏聩荒淫的襄王不能也不愿去任用贤能之士。这是宋玉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宋玉的遭遇和才华感动了后代无数身世经历与他差不多的文人墨客,“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可以说士人怀才不遇是整个封建时代的悲剧,宋玉只不过是其中一人而已。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