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游天台山赋 孙绰 |
释义 | 游天台山赋并序 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1〕。涉海则有方丈、蓬莱〔2〕,登陆则有四明、天台〔3〕,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4〕。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5〕。所以不列于五岳,阙载于常典者,岂不以所立冥奥,其路幽迥〔6〕?或倒景于重溟,或匿峰于千岭〔7〕;始经魑魅之途〔8〕,卒践无人之境;举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禋祀〔9〕,故事绝于常篇,名标于奇纪〔10〕。然图象之兴〔11〕,岂虚也哉!非夫遗世玩道,绝粒茹芝者,乌能轻举而宅之〔12〕?非夫远寄冥搜,笃信通神者,何肯遥想而存之〔13〕?余所以驰神运思,昼咏宵兴,俯仰之间〔14〕,若已再升者也。方解缨络,永托兹岭〔15〕。不任吟想之至,聊奋藻以散怀〔16〕。 太虚辽阔而无阂,运自然之妙有,融而为川渎,结而为山阜〔17〕。嗟台岳之所奇挺〔18〕,实神明之所扶持。荫牛宿以曜峰,托灵越以正基〔19〕。结根弥于华岱,直指高于九疑〔20〕。应配天于唐典,齐峻极于周诗〔21〕。 邈彼绝域,幽邃窈窕〔22〕。近智以守见而不之,之者以路绝而莫晓〔23〕。晒夏虫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24〕。理无隐而不彰,启二奇以示兆〔25〕:赤城霞起以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26〕。 睹灵验而遂徂〔27〕,忽乎吾之将行。仍羽人于丹丘,寻不死之福庭〔28〕。苟台岭之可攀,亦何羡于层城〔29〕?释域中之常恋,畅超然之高情〔30〕。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铃铃〔31〕。披荒榛之蒙茏,陟峭崿之峥嵘〔32〕。济楢溪而直进,落五界而迅征〔33〕。跨穹隆之悬磴,临万丈之绝冥〔34〕。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35〕。揽樛木之长萝〔36〕,援葛藟之飞茎。虽一冒于垂堂,乃永存乎长生〔37〕。必契诚于幽昧〔38〕,履重崄而逾平。 既克于九折,路威夷而修通〔39〕。恣心目之寥朗〔40〕,任缓步之从容。藉萋萋之纤草,荫落落之长松〔41〕。觌翔鸾之裔裔,听鸣凤之嗈嗈〔42〕。过灵溪而一濯,疏烦想于心胸〔43〕。荡遗尘于旋流,发五盖之游蒙〔44〕。追羲、农之绝轨,蹑二老之玄踪〔45〕。 陟降信宿,迄于仙都〔46〕。双阙云竦以夹路〔47〕,琼台中天而悬居。朱阁玲珑于林间,玉堂阴映于高隅〔48〕。彤云斐亹以翼棂,皦日炯晃于绮疏〔49〕。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50〕。惠风伫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51〕。建木灭景于千寻〔52〕,琪树璀璨而垂珠。王乔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蹑虚〔53〕。骋神变之挥霍,忽出有而入无〔54〕。 于是游览既周〔55〕,体静心闲。害马已去〔56〕,世事都捐。投刃皆虚,目牛无全〔57〕。凝思幽岩,朗咏长川〔58〕。尔乃羲和亭午,游气高褰〔59〕。法鼓琅以振响〔60〕,众香馥以扬烟。肆觐天宗,爰集通仙〔61〕。挹以玄玉之膏,嗽以华池之泉〔62〕。散以象外之说,畅以无生之篇〔63〕。悟遣有之不尽,觉涉无之有间〔64〕。泯色空以合迹,忽即有而得玄〔65〕。释二名之同出,消一无于三幡〔66〕。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于不言〔67〕。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于自然〔68〕。 注释 〔1〕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县北。神秀:奇异秀丽。 〔2〕方丈、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3〕四明:山名,在今浙江宁波市西南。 〔4〕玄圣:道家所谓的至圣神人。游化:游历变化。窟宅:居住的洞府。 〔5〕峻极:极其高峻。嘉祥:嘉美吉祥。瑰富:有很多珍贵物产。人神:指人间和仙界。 〔6〕常典:历代皆尊的典籍。阙:通“缺”。所立冥奥:所在之地幽深隐蔽。幽迥(jiǒng):僻远难走。 〔7〕倒景:倒影。重溟:大海。 〔8〕魑魅(chī mèi):鬼怪。 〔9〕陟(zhì):登。禋(yīn)祀:祭祀。 〔10〕常篇:常典。奇纪:特殊的记载。 〔11〕图象:天台山的景象。兴:出现。 〔12〕遗世:脱离世俗。玩道:研习道术。绝粒:不吃粮食。茹芝:吃灵芝。 〔13〕远寄:将心志寄托于渺远的仙境。冥搜:访求幽冥之所。笃信通神:虔诚的信仰与神灵相通。遥想而存之:遥寄对仙山的思念。 〔14〕俯仰之间:一刹那,瞬间。 〔15〕方解缨络:正要摆脱世事的纠缠。缨络:本指珠玉缀成的妆饰物,引申为缠绕。 〔16〕奋藻:铺陈文辞。 〔17〕太虚:宇宙。阂(hé):阻隔,阻碍。妙有:道家所谓无中生有之道。川渎(dú):河流。阜(fù):山丘。 〔18〕台岳:天台山。 〔19〕荫:遮蔽、庇护。牛宿:牵牛星座。托灵越:立身于灵秀的越国。正基:奠定根基。 〔20〕结根弥于华岱:根基盘结比华岱更深远。弥:远。华:华山。岱:泰山。直指:峰峦挺拔。九疑:九疑山。 〔21〕应配天于唐典:根据唐尧的典章,天台山应当配天。配天:德配于天。 〔22〕邈(miǎo):远。绝域:与人世隔绝之地。 〔23〕近智:智力短浅的人。守见:拘守成见。不之:不到。 〔24〕哂(shěn):嘲笑。夏虫疑冰:夏季的小虫活不到冬天,不知道冰是什么。语出《庄子》。整:整理。翮(hé):鸟羽。矫:飞。 〔25〕理无隐而不彰:无论多么深奥的道理都可以彰明。二奇:指下文的赤城、瀑布。 〔26〕赤城:天台山之峰。霞起:如腾起的云霞。建标:立物为标记。界道:划出一条界线。 〔27〕徂(cú):往。 〔28〕仍:追随。羽人:仙人。丹丘:传说中神仙居住处。福庭:福地、乐园。 〔29〕层城:传说中昆仑山上神仙居住处。 〔30〕释:抛弃。域中:尘世。 〔31〕被:穿。毛褐(hè):粗糙的毛制衣服。金策:金饰手杖。铃铃:手杖触地之声。 〔32〕榛(zhēn):丛树。蒙茏:茂盛。峭崿(è):陡峭山崖。 〔33〕楢(yóu)溪:天台山一溪流。五界:天台山一地名。迅征:急速前进。 〔34〕穹隆:拱形。悬磴:高悬的石桥。绝冥:深渊。 〔35〕莓苔:石桥上的青苔。搏:用手抓住。 〔36〕樛(jiū)木:弯曲的树木。 〔37〕一冒:冒一次险。垂堂:堂檐下。永存乎长生:永葆长生之道。 〔38〕契诚:用诚心去投合。幽昧:道家深奥的玄理。 〔39〕克:能够。:登上。威夷:绵延舒缓。修通:通畅无阻。 〔40〕寥朗:开阔。 〔41〕藉:凭借草地而坐。落落:孤高状。 〔42〕觌(dí):见。裔裔:形容舞姿优美。嗈(yōng)邕:和鸣声。 〔43〕灵溪:天台山中一溪流。烦想:世俗杂念。 〔44〕荡遗尘:扫荡遗留的俗念。发五盖之游蒙:揭开五盖的昏蒙。佛家以贪欲、瞋恚、睡眠、调戏、疑悔为五盖。游蒙:昏蒙愚昧。 〔45〕羲(xī)农:伏羲氏和神衣氏。绝轨:高超的行迹。二老:老子和老莱子。玄踪:玄妙的踪迹。 〔46〕陟降信宿:登高走低过了一两夜。信:两夜。宿:一夜。 〔47〕双阙:天台山的双阙山。竦:通“耸”。 〔48〕阴映:闪着冷暗之光。高隅:高山的深处。 〔49〕斐亹(fěi wěi):形容花纹复杂。翼:承接。棂(líng):窗格。皦(jiǎo)日:明亮的太阳。炯晃:光辉灿烂。绮疏:饰有花纹的窗孔。 〔50〕八桂:桂树林。森挺:茂盛挺拔。凌霜:傲立不怕霜雪侵犯。五芝:道家所说的五种灵芝。含秀:花苞。晨敷:在清晨开放。 〔51〕伫芳:蕴藏着芬芳。阳林:山南的树林。涌溜:涌流。阴渠:山北的沟道。 〔52〕建木:神话中的仙境之树。 〔53〕王乔:仙人王子乔。控鹤:驾驭仙鹤。应真:佛教中的罗汉。飞锡:罗汉执锡杖飞行。蹑虚:腾空。 〔54〕骋神变:施展着神奇的变化。挥霍:疾速。出有而入无:出入于虚无和真实之境。 〔55〕周:遍。 〔56〕害马已去:语出《庄子》,意谓除去害群之马。 〔57〕投刃皆虚,目牛无全:典出《庄子》中“庖丁解牛”。 〔58〕朗咏:放声高歌。 〔59〕尔乃:于是。羲和:太阳。亭午:正午时分。高褰(qiān):向高处散开。 〔60〕法鼓:佛教说法时召集听众的鼓。 〔61〕肆:遂,将要。觐(jìn):朝见。天宗:最高的神。爰:于是。通仙:众神。 〔62〕挹(yì):用勺舀取。玄玉之膏:传说神仙所食的黑色玉膏。嗽:饮。华池:传说中昆仑山上的仙池。 〔63〕散:宣讲。象外之说:超脱于物象之外的学说。无生之篇:佛经。 〔64〕遣有之不尽:还没有将俗念排除干净。涉无之有间:对虚无境界的理解尚有差距。 〔65〕泯色空以合迹:消灭色和空的界限,使二者合一。色指人所感触到的一切事物的现象;空指世界本质虚空。即有而得玄:从“有形”中认识到虚无的玄理。 〔66〕二名:指“有”和“无”。三幡:佛教术语,指色、空、观。 〔67〕恣语乐于终日:整日纵情谈论。等寂默于不言:与默默不语是相同的。 〔68〕浑:混同。冥观:深入观察。兀(wù):茫然。 鉴赏 作者孙绰(314—371),东晋文学家,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绰少时与兄弟渡江,家居会稽,喜山水。官至廷尉卿。绰博学善文,名冠江南,与许洵同为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作家。因其诗充满玄学佛理,故枯燥无味。他的散文和赋较为著名。散文中以碑诔文为当世所推重;赋作多散佚。《遂初赋》已不存,《望海赋》亦残,惟《文选》所载《游天台山赋》为后世所称。 天台山在浙江东部,是仙霞岭山脉的东支。由于地处偏僻,故在古代鲜为人知,直到四世纪晋南渡后方渐为名胜,孙绰是最先著文赞颂它的人。这篇赋虽杂有不少玄言,但工于刻画山水,文字也清丽隽永,出色地描绘了天台山的神秀多姿,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它以山水为题材,采用雏形的游记形式的赋作,对当时和后世的游记、山水诗文都有很大影响。 赋文前面的小序,陈述了作者写这篇赋的缘由,并概括地介绍了天台山的美景。小序点明了这篇赋的题旨,表现了作者对天台山美景的神往和超脱尘世的愿望,是一篇精炼的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散文诗,一开头就能引人入胜。 赋文按照内容可以分为三段。从开头到“瀑布飞流以界道”为第一段。这段文字介绍了天台山的博大、高峻以及山口处的两大奇景。它首先写天台山处于灵秀越地,属于牵牛星座分野,这就无形中给这座山涂上了神话色彩。接着又说它的根基比华山、泰山还要深厚,高度超过了九嶷山,是一座足以“配天”、堪与中岳嵩山并称的“峻极”之山。最后用山口的赤城、飞瀑的特殊景象来突出天台山的“奇”,引出下文的进一步描绘。从“睹灵验”到“忽出有而入无”是第二段。这段按照作者进山的路线逐层描绘天台山的景色。作者从艰险的行程中体会到探险的乐趣,进一步引起了对于生与死这个奥秘问题的反思。这段中的动词如披、陟、济、落、跨、临、践、博、揽、援等,都用得十分准确、恰到好处,使读者如临其境,深深地体会到攀登险道的艰难。过了险途,升入平坦的山路,在山的深处,洋溢着美妙和谐的气氛。这幽静高雅的环境,使作者自感已摆脱了尘世的束缚而进入超然的仙界。这里把写实和写意结合起来,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艺术的夸张,把天台山的宏大、神奇、缥缈的景色,描绘得出神入化。从中我们看到作者善用铺陈、渲染、烘托的技巧来写景和抒情,同时善于用景物来启发说理(那些作者苦心钻研的道佛理论),又以说理加深抒情的特殊手法。最后一段写作者游览后的诵经悟道,以及他想象中的朝见神仙的场面。虽然其中的玄理禅机难免令人费解,但作者致力描绘的一幅香烟缭绕、神人交错、物我同一、回归大自然怀抱的浪漫图画,还是笔触清晰、意境鲜明的。 《游天台山赋》所体现的消极出世思想和恬淡超脱的文风,都与作者所处的时代有直接联系。东晋是我国南北分裂的开始,这个时代动荡不安,充满了内乱外患。由于统治阶级内部倾轧加剧,使许多名士文人惨遭杀身之祸。土大夫阶层和一般知识分子都怀着强烈的忧惧感,所以他们的作品不仅继承了魏晋以来崇尚谈玄、回避现实的风气,而且还增加了一层佛教色彩——即超脱、恬淡的风格。 孙赋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作品。孙绰本人既崇尚老庄哲学,又兼收佛教思想,他的作品中,山水与玄理、佛教哲学结合在一起,这与此前的游览之作相比,可谓又拓一境。他注重语言的平淡,赋中没有任何慷慨不平之音和讽世之意,但由于他富于才情、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所以这篇赋虽然语意恬淡而文字却不枯燥无味,而是清丽雅炼,相当生动。不仅在写景状物方面颇具匠心,而且在杂糅佛老思想于情景时,也显得比较流畅自然。可以说,这篇赋虽重玄言而不废文采,因此它才能长期流传而受人称道。 至于作者的虚幻求仙思想,尽管它反映了当时士大夫的苦闷心情,是一种在逃避现实中求得自我解脱的表现,但毕竟是消极、低沉的,也是我们在欣赏本文时应引起注意的。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