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民事堂赋 王十朋 |
释义 | 民事堂赋并序 堂名“民事”,志天语也〔1〕。十朋备员越幕〔2〕,岁将期〔3〕,顾惟不才,瞢然无补〔4〕,日以败官旷职为忧〔5〕。所幸黄堂主人甚贤〔6〕,同僚皆士君子,朝夕讲论,无非民事之要者〔7〕。因为之赋,以志其一二云。 繄越幕有下僚兮〔8〕,名所寓曰民事之堂〔9〕。诵天语之丁宁兮〔10〕,衔圣恩而不敢忘〔11〕。啖民脂以饱妻子兮,犹鼠雀之偷太仓〔12〕。苟不民事之是思兮,又将奚逭虖天殃〔13〕。嗟会稽之大府兮,罹荐岁之凶荒〔14〕。飓风作于孟秋兮〔15〕,雨浸淫而异常。天吴怒而江涛沸溢兮〔16〕,漂庐舍而坏堤防。粢盛害而岁大侵兮,民饥踣而流亡〔17〕。射的黑而米斛千兮〔18〕,撷蓼花而为粮。痛濒海之蚩蚩兮〔19〕,葬江鱼之腹肠。 予尝告其故于前使君兮,请敷奏于岩廊〔20〕。顾幕中平日之辨兮,人乃靳其为狂〔21〕。会伯尊之传召兮,达民瘼于九重〔22〕。予殆有类于辇者兮,亦何恨夫言之不庸〔23〕。洪惟当宁之至仁兮,视赤子其如伤〔24〕。蠲常赋而救天灾兮,出内帑之所藏〔25〕。哀东州之无告兮,惠吾民以龚黄〔26〕。左公孝而右孟博兮,相与协赞其惟良〔27〕。先抚字而后催科兮〔28〕,正今日之所当。宽公私之债负兮,以俟虖岁之丰穰〔29〕。省讼牒之烦苛兮〔30〕,抑蠹政之豪强。节无用之浮费兮〔31〕,俾斯民之小康。兹政事之所急兮,敢不忠告虖黄堂。至若鉴湖利及九千顷兮〔32〕,日侵削而就荒。岁和买无虑十万缣兮〔33〕,曾无一钱之偿。榷酤之利半夺于有力兮〔34〕,财赋浸以荒凉。兼并之弊炽于大族兮〔35〕,编氓馁于糟糠。兹越中之巨害兮,故略言其大纲。 若夫民事之天下兮,固不足以知其详。有一言以尽之兮,曰生之而不伤〔36〕。择守令兮去奸赃,慎勿扰兮如牧羊〔37〕。兹畎亩之惓惓兮,愿入告于天王〔38〕。 注释 〔1〕志:记。天语:皇帝的诏谕。 〔2〕幕:幕府。 〔3〕期:满一年。 〔4〕瞢(méng)然:昏暗。 〔5〕败官旷职:荒忽职守。 〔6〕黄堂:知府的办事厅堂。 〔7〕要:要点。 〔8〕繄(yì):发语词。 〔9〕“名所”句:见《会稽志》。 〔10〕诵:背诵、称颂。丁宁:一作“叮咛”。 〔11〕衔(xián):含。 〔12〕“啖民”句:见《容斋续笔》。 〔13〕逭(huàn):逃避。虖:同“乎”。 〔14〕罹:遭遇。荐岁:连续两年。凶荒:自然灾害。 〔15〕飓风:海上的一种强烈风暴,兼有暴雨骤降。 〔16〕天吴:传说中的水神。 〔17〕粢盛:原为祭祀时放在祭皿中的谷物,此泛指田禾。踣:跌倒。 〔18〕射的:山名,在绍兴。 〔19〕濒海:临海。蚩蚩:敦厚的样子。 〔20〕使君:州、府、郡长官的尊称。敷奏:陈述奏进。岩廊:朝廷。 〔21〕靳(jìn):嘲笑、奚落。 〔22〕会:适巧碰上。伯尊:对府太守的尊称。九重:朝廷。 〔23〕殆:近于。辇者:了解情况而进忠言的人。庸:任用。 〔24〕洪:大水。宁:门屏之间。赤子:百姓。 〔25〕蠲(juān):除去。常赋:每年定的租税。帑(tǎng):国家收藏钱财的仓库。 〔26〕东州:指会稽一带。龚黄:西汉循吏黄霸、龚遂。 〔27〕公孝、孟博:皆东汉桓帝时人。 〔28〕抚字:抚育。摧科:催促租税。 〔29〕俟:待。穰:五谷丰熟。 〔30〕讼牒:诉讼文书。 〔31〕节:节制。 〔32〕鉴湖:即镜湖,在绍兴。 〔33〕和买:常赋之外的一种赋。 〔34〕榷酤:官方管制酒业取得利益的制度。 〔35〕炽:盛。 〔36〕生之而不伤:使人民很好地生活而不伤害他们。 〔37〕如牧羊:见(汉书·卜式传》。 〔38〕畎(quǎn)亩:田间、村野。惓惓:犹“拳拳”,恳切的样子。天王:皇帝。 鉴赏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温州乐清(今属福建)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及第,擢为第一,授绍兴府佥判,累迁著作郎。宋孝宗时,历任饶、夔、湖、泉诸州知州、太子詹事等职,后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著有《梅溪集》。 王十朋在宋史上素以切直敢谏著称,任地方官吏期间,关心民瘼,政绩甚著。赋作有三:《会稽风俗赋》《民事堂赋》《蓬莱阁赋》,合称《会稽三赋》,皆气势宏大,内容丰富。从其思想内容上说,《民事堂赋》更值得重视。 据本赋所述来看,此赋应作于绍兴二十八年(1158),也是他佥判绍兴府的第二年。他抱着“志天语”“衔圣恩”的态度,从关心民瘼的观点出发,描述了绍兴地区由于自然灾害和豪强势力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生活,意欲通过地方长官施行、并通过地方长官向朝廷进奏他的施政意见,充分表现了他关心人民生活、同情人民疾苦、积极改革政治措施的思想和感情,在封建社会的官吏中,这是非常可贵的。 在序文里,作者首先点明题意,说明民事堂命名的来由及意义,交代了所赋的时间、地点、人事及主要内容。作者身为地方佐吏,能够“布上恩,恤民隐”,日以民事为务,就决定了本赋的思想内容是有积极意义的。正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段直述自己佥判绍兴的认识和态度。第二段作者集中描述了绍兴地区人民遭受自然灾害后的苦难生活。作者饱含感情地描绘了一幅悲惨的“苦难图”,充分表达了忧心如焚的心情。第三段是作者针对人民的苦难而提出的施政意见。惜民力、薄赋敛、抑豪强、治民产等主张,是他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也是本赋的重心所在。第四段是本赋的结尾,是作者对自己所赋内容的总结和概括。 从全赋来看,作者以议论入赋,没有过多地铺叙和描绘,语言比较质朴和简明,但一股忠恳、激烈的情感却贯穿于全赋之始终。全赋使用下平十阳韵(吴棫《韵补》中“重”“庸”二字也列入“十阳”),一韵到底,更增强了感情的表达和文章的气势,这在辞赋写作中也是比较突出的。本赋的文采虽然显得不足,但思想内容和感情表达都极为集中、突出。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