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减字浣溪沙 贺铸 |
释义 | 减字浣溪沙 闲把琵琶旧谱寻,四弦声怨却沉吟,燕飞人静画堂深。欹枕有时成雨梦,隔帘无处说春心。一从灯夜到如今。 鉴赏 在封建社会里,礼教束缚着男女青年,剥夺了他们自由交往和恋爱的权利。这种对于人性的扼杀,给女子带来的痛苦尤甚,古诗词中写闺怨的作品比重之大,可以为证。本篇就是一首很好的闺怨词。 “闲把”句用韦庄《谒金门》(春漏促)“闲抱琵琶寻旧曲”,写一位少女百无聊赖,抱持琵琶重弹旧曲。“寻”通“ 过片“欹枕”二句对仗。上联写少女情思之炽热:梦中会得像宋玉《高唐赋》里那位“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的巫山神女一样,飞到情人身边。下联写客观现实之冷酷:一道门帘就像沉重的棺盖,使闺中人与世隔绝,无处诉说她的怀春相思之心。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从”句:“灯夜”即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前后几天,城市处处张灯结彩,通宵达旦。平日“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姑娘们,难得有这样的好机会,可以获准外出嬉游。“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就在如此良宵,不知发生过多少个青年男女冲决封建礼教的网罗而自由恋爱的故事。本篇所写,亦属此类。主人公最后一次见到她的恋人,也就是在元夜,从那以后,再没有机会相聚,故而魂牵梦绕,郁郁至今。 《浣溪沙》末句最为难写,单句叶韵,收束全篇,短短七字,须独立见意,精彩出场,功力稍有不至,即难免凑拍趁韵之讥。然而贺铸此作,却偏偏以末句著称。清代著名词学评论家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说:“贺老小词工于结句,往往有通首渲染,至结处一笔叫醒,遂使全篇实处皆虚,最属胜境。”并举本篇为例曰:“妙处全在结句,开后人无数章法。”我们试看前五句,当然句句不苟,也构成了很幽索凄厉的意境,表达出极缠绵悱恻的情怀,但它们总还是个平面;而末句给出上述种种状况的时间持续度,点明“雨梦”“春心”由来已久。以数学拟之,前五句好比底数M,末句则有如它右上角的n次方号,读来寻常七字,殊非警策,然其功效之大,陡使前五句所抒情怀的厚度成倍翻番。白雨斋可谓深得此词三昧。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