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鹊桥仙 赵以夫 |
释义 | 鹊桥仙 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锦笺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鉴赏 这是一首为友人写的伤离之作。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表明,时在初秋,天凉暑退,夜色沉沉,在她的小楼中,在七夕的欢乐的宴席上,她偷偷地赠给他一条碧色的丝巾,表达她内心的情意。这三句写初逢情事。按内容次序,当在下文,词中这样安排,既使句子顿挫有味,也能突出“翠绡”一句。“翠绡”,疏而轻软的碧色丝巾,古代女子每以馈赠情人。秦观《八六子》词:“素弦声断,翠绡香减。”也写由翠绡而忆及爱恋的女子。翠绡传情,故夜宴亦倍增欢乐,天气也仿佛格外清爽。那天晚上他沉浸在欢乐与幸福当中,一切都完整地、永久地留在心上。“深夜”一句,暗点“七夕”。 “竹边荷外再相逢”,这是暗通情愫之后的一次幽会。时间或许是次年的七夕吧,地点在荷塘附近的丛竹旁边一个美丽而幽僻的处所。席上初逢,虽有灵犀一点,也只能借物传情;这回则可以尽情地互诉衷曲了。但是,这句却只写了竹韵荷风的谈情说爱的环境,留下许多空白,让读者去联想和补充。以上写两次欢会,以“再”字相连,层次清楚,联系紧密。“又还是、浮云飞去”,往事匆匆,逝如浮云,无影无踪。三句把许多情事,比作天际浮云,令人顿生惆怅;结束往事的回忆,逗出下片的千缕“闲愁”,无限“寻思”。 “锦笺”二句,睹物怀人,叹惋无尽。“锦笺”,精致华美的信纸,是指她来的信笺。“尚湿”,是说墨迹未干。“珠”,指珍珠镶嵌的首饰,当是“再相逢”时的赠物。一“尚”一“未”,上承情事,下启愁怀。锦笺墨迹未干,珠饰还散发着她的香气,而往事云散,旧情难续。万种愁怀,由“空惹”一句道出。为什么说“空惹”?或许是因为信物尚存,难成眷属,“锦笺”“珠香”于事无补;“闲愁千缕”,也是自寻烦恼罢了。 但是,惹出“闲愁千缕”的,不仅是她的赠物,还有七夕这个夜晚以及跟它有关的神话传说。《岁华纪丽》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牛郎、织女一年一会,已属不幸,而他们连一年一会也不可能,该是多大的不幸啊!最后以牛郎、织女反衬,既切合题意,亦深化了主题。 这首词上片写欢情,下片写离恨,中间以“又还”二句过渡,铺排得体。上、下映衬,加上“鹊桥人”的对比,中心十分突出。全词笔淡而情浓,是一篇有特色的作品。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