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瑞鹤仙(归宁都) 赵长卿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瑞鹤仙

赵长卿

归宁都,因成,寄暖香诸院。

无言屈指也。算年年底事,长为旅也。凄惶受尽也。把良辰美景,总成虚也。自嗟叹也。这情怀、如何诉也。谩愁明怕暗,单栖独宿,怎生禁也。 闲也。有时临镜,渐觉形容,日销减也。光阴换也。空辜负、少年也。念仙源深处,暖香小院,赢得群花怨也。是亏他,见了多教骂几句也。

赵长卿自号仙源居士,南丰(今属江西)人,宋宗室。据说他“不栖志纷华,独安心风雅,每遇花间莺外,辄觞咏自娱”(毛晋跋《惜香乐府》语)。《惜香乐府》凡十卷,此词见卷七,为独木桥体。

小序里说的宁都(今属江西),为长卿客居之地。暖香诸院,包括“暖红”、“暖春”等,皆为妓馆,在南丰,两地相距一百多公里。据其《蝶恋花》序谓“宁都半岁归家,欲别去而意终不决”;结句云“宦情肯把恩情换?”,似乎他在宁都当小官,时有弃官归去之意。试读《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一词:“离愁晚如织,托酒与消磨。奈何酒薄愁重,越醉越愁多。……有恨空垂泪,无语但悲歌。”下片说:“速整雕鞍归去,着意浅斟低唱,细看小婆娑。”看来他是尝够了异乡孤寂的滋味,偶得归家就不想离开;但终于再去,去了又后悔。《瑞鹤仙》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思想情况下写的。

词的上片,写羁旅之感。一起便勾勒出一个离群索处、暗数年华消逝的多情者形象。“算”字承“屈指”来,独在异乡为异客,年复一年,不知究竟为的什么。尤其难忍耐的是:“凄惶受尽也。”凄凉苦闷,何可尽言?把良辰美景都虚度了,只有独自叹息,又能向谁倾诉呢?这一小段与柳永《雨霖铃》“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所写的内容近似,可以说异曲同工。“愁明怕暗”,含有“日夜不宁”的意思。“单栖独宿”是旅中景况,全词情事的主体和出发点,这种“孤眠滋味”,教人怎么承受得了?

下片写怀念旧好之情。换头以一短句引入。说明公务余暇,时光也很难捱。有时揽镜端详,自觉容颜衰减。感光阴之易迁,能无辜负少年之叹。“念仙源深处”以下数句,进一步追怀往事,写自己当年相聚时曾博得众人的欢心,分别至今,定遭到她们的埋怨。正像杜牧诗说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词人深感内疚,承认是亏待了。今后再见,甘愿被数落薄幸,让她们多骂几句吧!这同于《祝英台近·武陵寄暖红诸院》的“恶情绪。因念锦幄香奁,别来负情愫。冷落深闺,知解怨人否”,而语更径直。这样作结,既轻松,亦恳切,让对方获得更多的安慰。

在当时的社会,所谓酒色之娱,原不足为奇。但对于那些不幸者,有寄予同情和贱视玩弄之别。赵长卿应属于前者。在他的词集里,可以看到“如何即是出樊笼”词句,这是为“笙妓梦云忽有剪发齐眉修道之语”而写的《临江仙》。同调另一首小序又说:尝买一妾文卿,教之写东坡字,唱东坡词。原约三年,文卿不忍舍,其母坚索之去,嫁给一个农夫,其后仍保持唱和往还。但他当日处理这一租赁怪事时,能尊重文卿之母意见,并未倚势勉强。看来赵长卿亦可谓“狭邪之大雅”(黄庭坚序《小山词》语)。

从词的表现艺术看,全词采用娓娓而谈的方式来写,平易中有深婉之致。在词的体式上采用独木桥形式,韵脚全用“也”字。这样对于舒缓语气,增益谐婉,产生一唱三叹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作用。

赵长卿的词“多得淡远萧疏之致”(《四库总目提要》语)。他往往用平易通俗的语言来写内心丰富的感情世界。笔触伸入到心灵的每一角落,直接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乍看起来似意随言尽,反复咀嚼则别有风味,能于平淡中见深远,于萧疏中见缜密。《瑞鹤仙》一词,可以视为这种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宛敏灏 周家群)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