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好事近 杨万里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好事近

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艳,看十五十六。

这首词咏月,不过直接写月的只“月色已如玉”一句。月的形和神,是用衬托法表现出来的。

衬托月亮,最简单的办法是去写云彩,用常语说,即“烘云托月”。杨万里抛开这一陈熟的套路,采用了纯新的方式。上片以谷、斋、竹作陪衬。诚斋是作者的书斋名,万花川谷是作者的花园名。“月未到诚斋”,自然不无遗憾;但“先到万花川谷”,倒也令人欣喜,因为这同样是词人的天下。况且,也不必为诚斋惋惜,因为“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月照幽篁,别有一种韵味。这半阕中,同是月光,在万花川谷的当是朗照,在“一庭修竹”的当是疏淡,在诚斋的又当是浓阴下的幽明。——同样月色竟有这许多情态,明暗层次又是这样分明,难怪上片无一字直接写月,却叫人处处感受到月的媚态。上片是以物托月,下片则以月自托。词中说:今天才是十三,月色已如美玉,若到秋光奇艳的十五十六,它定然更不寻常!这里明显地在用十三之月衬托十五、十六之月,然而由于本篇的作意是写今夜的月色,所以句中又含有用十五、十六的满月衬托十三夜月色的意思:现实的月同遥想的月两相辉映,各各更见其妙了。

杨万里写诗,最讲“活法”、“透脱”。他在《颐庵诗稿序》中说:“尝食夫饴与荼乎?人孰不饴之嗜也?初而甘,卒而酸。至于荼也,人病其苦也;然苦未既,而不胜其甘。——诗亦如是而已矣。”他认为诗不能像糖:一放进嘴,就知道它是甜的,吃到最后,却变成酸的;诗应当像荼(古茶字),经过品尝才让人感知它的甜味。我们读这首咏月词,初时只见全篇仅有一句写月,还是用的“如玉”这个相当陈旧的比喻,很可能有几分扫兴,——这正是在“病其苦”。可是只要你细心品尝下去,那么洒在绿叶红花上的月光,伴和着挺拔修竹的月光,在月的阴影中的诚斋,今夜的月,十五十六的月,便都会成为一幅幅各具特色的月光图。这些图全都经得起人们的反复吟味,因而全篇也就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的艺术效果。再说作者使用的又是白描手法,用这种引而不发的方式启人想象,其表达力往往可以超过一切言词。比如,词中说“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艳,看十五十六”,十五十六的月色自然好极了。但如何好法呢?不论你想出多么优美的字眼来形容,其他读者仍然可能想象到更美十倍的境地中去。——凡此种种,又是本篇“苦未既,而不胜其甘”的地方。

不过,这首词的透脱处还不仅在此。你如果继续品尝,还可能发现作者是在写月,但又不全在写月,更重要的,他是在借月写人。不然,月光朗照之下什么不好写,却偏要写他的园、他的竹、他的斋呢?应当说,这些环境既是作者生活情趣的表现,也是他精神世界的窗口。花的芬芳,竹的正直,书斋所象征的人品,以及用来作比喻的玉的坚和洁都透露出一种高贵而贞雅的审美趣味,而清寒如玉的月光也就寓有了更丰富的人格象征意义。当然,这些也都是要欣赏者通过咀嚼而慢慢品味的。

(李济阻)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