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好事近 胡铨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好事近

胡铨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使猿惊鹤怨,误薜萝秋月。

囊锥刚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

这首词很是有名,它联系着南渡初一场斗争,或者说一件大案。绍兴八年秦桧再次入相,力主和议,派王伦往金议和。这事激起了朝野一片抗议,当时身为枢密院编修官的胡铨尤为愤慨,上书高宗说:“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斩三人头(指秦桧、王伦、孙近),竿之藳街。……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戊午上高宗封事》)此书一上,秦桧等人十分恐惧、恼怒,以“狂妄凶悖,鼓众劫持”的罪名,将胡铨“除名,编管昭州(今广西平乐)”,四年后又押配新州(今广东新兴)。胡铨在逆境中不改操守,十年后在新州赋本词,“郡守张棣缴上之,以谓讥讪,秦愈怒,移送吉阳军(今海南三亚)编管”。十年间,秦桧对胡铨的迫害愈演愈烈,直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同时对支持胡铨的朝臣名士也进行残酷的迫害,著名的诗人、词人王庭珪、张元幹就被流放、削籍,“一时士大夫畏罪箝口”, “忠正之士多避山林间”。(参见《宋史·胡铨传》《挥麈后录》卷十等)这首词就是在这样背景下写作的。

上片是说自己本无心于富贵,可是却出来谋官,感到很后悔。“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轻”,轻率,鬼使神差似的,这是对自己的责备;由现在想到当初的轻率,正表示眼下的悔恨。“空使猿惊鹤怨,误薜萝秋月。”“猿惊鹤怨”用《北山移文》文意。南齐周颙本隐北山(即钟山),后应诏出仕,孔稚珪假托山灵及草木禽兽对他进行责备,中有这样的句子:“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薜萝”,幽隐之处,“薜萝秋月”借指隐者徜徉自适的生活,唐张乔《宿齐山僧舍》“晓随山月出烟萝”类此。这里是借猿鹤以自责其弃隐而仕,轻弃了山中佳景。做官而未能遂愿,连用“空”字、“误”字,把自己的悔恨表现得更为强烈。

作者为什么对做官这般后悔呢?从上片看,见出他对“薜萝秋月”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怀念。身窜南荒,这些去国离乡愁绪的产生是十分自然的。同时他写了一首《如梦令》,云:“谁念新州人老,几度斜阳芳草。眼雨欲晴时,梅雨故来相恼。休恼,休恼,今岁荔枝能好。”就是写这种愁绪及其自我开解。但是,这首词恐怕又不只是表现这种情绪,他写悔恨写得那么痛切,当还另有所指。我们再看下片怎么写。

“囊锥刚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囊锥出头”就是“脱颖而出”的意思,用的是毛遂自荐典故。要确切理解这两句的意味,得弄清“刚”、“不道”这两个语辞的意思。据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 “刚”即“硬”, “不道”有“不想”之意。这两句是说:你硬是要出头、逞能,你也不想想这是什么时节、什么世道!很明显,“出头”事是指十年前反对和议、抨击秦桧那场斗争。这用的是埋怨、自责的口吻,还是“悔”。既然悔恨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于是他便学陶渊明“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归隐田里了:“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可是,路上有豺狼挡道,想回也回不去了!词就是这样一气呵成写来(上下片连成一气),写出来当官的悔恨,想归而不得归的苦闷,这对处于特定境遇中的作者来说,是真实的。但是若只是如此理解,又未免皮相了。只要联系一下写作背景,这首词强烈的讽刺意义就看出来了。

“豺狼当辙”即“豺狼当道”,语出《东观汉记·张纲传》:“豺狼当道,安问狐狸!”“豺狼”与“狐狸”对言,是指权奸、首恶,张纲所谓豺狼,是指当时独擅朝政的大将军梁冀,这里用以指把持朝政的秦桧是清楚不过的。张棣说是“讥讪”,秦桧那样恼怒,大概首先是看出“豺狼当辙”用语的含义。其实所谓“讥讪”,不独这一句,细心读去,全词无不暗含着对秦桧等人的抨击。“囊锥刚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自责、悔恨是表面文章,实际上是在骂那些主和误国、陷害忠良的家伙,朝廷里尽是那班家伙,忠正之士想出头也出不了头。上片悔恨“故乡轻别”, “富贵本无心”是暗用了孔子一句话:“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他是不愿出来谋求这种不义的富贵、在丧权辱国的朝廷里当那种不义的官。他那般痛心地忏悔,与十年前上书所说:“臣有赴东海而死,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其心情是一致的。上面这些意思都是借写去国怀乡的形式表现的,不是那么直遂,叫人咀含而悟,其讽刺显得更为犀利。

这首词是作为“罪人”在那险恶的政治气候下写作的,表现了作者无畏的斗争精神和对国事的深切忧愤,它与《戊午上高宗封事》同为反和议斗争的名篇,为作者赢得了很高声誉。朱熹就热烈赞扬胡铨是“好人才”,说:“如胡邦衡(邦衡,胡铨字)之类,是甚么样有气魄!做出那文字是甚豪壮!”(《朱子语类》卷一百〇九)胡铨大概属于鲁迅所说的中国历史上“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那一类。

(汤华泉)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3: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