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词牌 词牌简介
释义

词牌 词牌简介

词是合乐的诗体。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说:“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言耳。”“其实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也。”词作者初依曲谱填词,曲名即是词调名,或称“词牌”。也偶有部分先作词后谱曲者,其词调按作词情事、词中情意或字句等命名。唐宋词调的来源,据今人归纳,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来自民间曲子。

二、来自边地或域外。

三、创自教坊、大晟府等国家乐府机构。

四、创自乐工歌妓。

五、词人自度曲。

六、摘自大曲、法曲。

此外尚有少数来自琴曲、佛教道教音乐曲调等。其中一、二两类即所谓“胡夷里巷之曲”,为词调的主要来源。以后词的音谱散亡,词乐失传,作词者只能依据前人作品的句读、平仄斟酌下笔,词的调名就只成为文字格律的标志了。

至于词调命名之由来,据近人詹安泰《词学论稿》,大约有下列各种:

一、以词中所咏之事物为调名。如《醉公子》咏公子醉、《采莲子》咏采莲等。

二、以词中之情意为调名。如《长相思》写久别之情,《更漏子》写夜长难寐等。唐五代词,多咏调名本意,一、二类多属此情况。

三、以词中之字句为调名。或用起句,如韩翃之《章台柳》等;或用末句,如吕岩之《梧桐影》等;或摘句中之字,如毛文锡之《纱窗恨》等。

四、以句举词,因而名调。此类与创始之词取词中字句命名之例微有不同,乃就旧有词调易以新名,如后人因苏轼之《念奴娇》而别名《大江东去》或《酹江月》,因晁补之之《摸鱼儿》而别名《买陂塘》等。至若贺铸、张辑之取自作词中语以改易调名,又与前者同中有异。由此而调名愈益繁复。

五、以全篇之字数为调名。如《十六字令》、《百字令》。

六、以篇中各句之字数为调名。如《三字令》。

七、以句法名调。如《字字双》,以句句皆有双字“斑复斑”、“山复山”等。

八、取古人诗语以为调名。此例甚多,如杨慎《词品》及都穆《南濠诗话》所举《蝶恋花》取梁元帝“翻阶蛱蝶恋花情”、《满庭芳》取柳宗元“满庭芳草积”等。后人对此一说法也有不同意见,不能以其有偶合者即认为是其调名所自出。

九、以非所咏事物为调名。此类盖就其时随所触发之事物以名词,而词之内容不必与调名相应。如唐明皇自潞州还京师,夜半举兵诛韦后,民间制《夜半乐》《还京乐》二曲;宋教坊家人买盐,于纸角中得一曲谱,翻成曲调,遂名此曲为《双调盐角儿令》等是。

十、以地名作调名。如《氐州第一》《石州慢》《扬州慢》《荆州亭》等是。

十一、以人名作调名。如《念奴娇》《何满子》等。

调名缘起,大略如此。词调至繁,异名亦多,命名情况颇为复杂,只能说其大概,亦不必一一推求其原始。清人毛先舒《填词名解》、汪伋《词名集解》,可以参看,但其中穿凿附会处亦不一而足,不必过信其说。

本书所收词调本名及异名377个,现简介如下,供读者参考。简介文字,除采用本社出版的《辞海》所收词牌条目释文外,其余另行编写,参考书目不备列。

词牌编列以每条首字笔画为序。

(文落编写)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