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贺新凉(游西湖有感) 文及翁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贺新凉

文及翁

游西湖有感

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谁人是?千古恨,几时洗? 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

〕 ① 黍离之地:语出《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诗序认为此诗是东周士大夫途经西周都城镐京,感叹宫殿荒凉,长满禾黍而作。后人即以“黍离”之地借指故国故都。此处借指北宋故都汴京。 ② 新亭堕泪:见《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③ 中流击楫:据《晋书·祖逖传》载:东晋初年,祖逖统兵北伐,渡江至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④ 磻溪:水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南。相传周朝开国大臣吕望(姜太公)未遇周文王之前在磻溪隐居钓鱼。 ⑤傅岩:地名,在今山西平陆县东。相传殷朝大臣傅说未受高宗重用之前,曾在傅岩当筑墙的工奴。

这首词据李有《古杭杂记》载,是文及翁登第后与同年进士一起游览西湖时作。文及翁是西蜀绵州(今四川绵阳)人,游湖时有人问他:“西蜀有此景否?”触动了他忧时念国的情怀,于是即席赋词,写下这首忠愤之词。词中谴责南宋统治者满足于虚假的承平景象,歌舞享乐,不图规复,并对南宋只倚靠一条长江天险的偏安残局深怀忧虑。

“一勺西湖水”,起句点题。一勺,比喻西湖范围之小,容量之浅。可就是这么一弯湖水,南渡以来,竟成为君臣上下偏安一隅的安乐窝。为加强语气,下文连用“百年歌舞,百年酣醉”两个排比句,以揭露南宋历朝君王相因成习的腐朽生活。再从数字方面看,以“百”衬“一”,恰成对照,鲜明而突出。“回首”以下从北宋亡国的事实引出沉痛教训,语调渐转抑郁,如泣如诉。洛阳是北宋的西京,城市繁华,多名花奇石、园林胜景,它的兴废,象征着天下的治乱盛衰。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云:“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废兴。”又云:“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本词“回首洛阳花石尽”似化用此语而影射北宋末年的史实。徽宗赵佶为建造寿山艮岳,派朱勔到江南一带搜罗奇花异石,骚扰百姓,直接导致方腊起义,最后,风雨飘摇中的北宋王朝终于为金兵所灭,故都沦陷,禾黍满宫。作者有感于此,极目北望,不但洛阳花石已化为灰烬,就是汴京宫殿亦已成为黍离之地,淹没于迷茫烟雾之中,岁月渐久,南渡君臣早已将它遗忘。“回首”二句通过回顾和联想将“洛阳花石”和“黍离之地”,一盛一衰,两相对比,抚今追昔,其讽刺意义已十分明显,下句再以“更不复”三字领起,递进一层,由微婉的讽刺转而直接抨击现实。繁华的故都已荒芜不堪,南渡君臣又不思收复,甚至连新亭对泣、空发感叹的人都没有一个!至此,作者内心的愤激再也压抑不住,语调也由抑郁低沉转为高亢激越。“簇乐红妆摇画舫”,形容湖上笙簧竞奏、仕女相杂寻欢作乐的场面。面对这种场面,作者不禁想起西晋末年祖逖中流击楫、矢志北伐的故事。祖逖的誓言犹铮铮在耳,可眼前满载“簇乐红妆”的西湖画舫中,哪儿能找得到祖逖的身影!一边是沦陷荒芜的国土,一边是醉生梦死的游乐,不由得作者要迸发出“千古恨,几时洗”这样悲愤填膺的呼声。

以上由西湖游乐触景生情引出纵论国事,悲慨淋漓的情怀。下片紧承“千古恨,几时洗”而发表政见,议论时事。

“余生”三句表明作者立志救国的决心和要求朝廷起用贤才的希望。澄清志,见《后汉书·范滂传》:“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这里充分表现作者欲挽狂澜、澄清中原的远大志向。“磻溪未遇”和“傅岩未起”,分别用姜太公遇周文王和殷高宗重用傅说的典故,指明要振兴国运、谋图规复,必须大力起用贤才。接着,“国事如今谁依仗?衣带一江而已”两句,一问一答,对腐朽的南宋王朝不懂得依靠人力而一味倚仗长江天险的心理,给予辛辣的讽刺。“衣带”极言江之细窄,不足凭恃。“便都道、江神堪恃”,更是对一班昏君庸臣亡国论调的揶揄挖苦之词。最后,“借问”几句,笔锋一转,对士大夫中不问国事的风气也作了尖锐的批评。南宋国力不振,朝廷固然要负主要责任,而一些自命清高的士大夫,一味寄情山水,对国事不闻不问,也加深了社会政治的危机。“孤山林处士”,指北宋初年的高士林逋,他隐居在西湖的孤山,种梅养鹤,终生不仕。林逋生当北宋太平之世,不求宦达,可说是清高的表现。但南宋后期国运岌岌可危,一班士大夫却以忘怀国事高自标榜,只能说是消极逃避责任的表现,无怪乎作者要发出“天下事,可知矣”这样沉重的感慨了。联系上片歇拍“千古恨,几时洗”,可以见出作者内心的忧愤何等深广!

本词抨击苟安之风不遗余力,词中特多设问和感叹句,方式多样,或从对比中发问:“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谁人是?”或自问自答:“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或但问而不答,唯以动作表情:“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或以发问表感慨:“千古恨,几时洗?”就语言风格而言,散文化、议论化的倾向十分明显,体现了辛派词人“以文为词”的特点。特别是本词下片由正面述志和论政,到批驳“江神可恃”的谬论,进而针砭士大夫的弊病,沉痛激愤,真可谓南宋词中之《陈政事书》。

(蒋哲伦)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