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贺圣朝(留别) 叶清臣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贺圣朝

叶清臣

留别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叶清臣是北宋中期人,曾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等官职。他留下的词作很少,除这首《贺圣朝》外,另一首《江南好》已经残缺。本篇被宋黄昇选入《花庵绝妙词选》(见卷六),是写得较好的一首词。

这首词大约是作者在北宋首都汴京留别友人之作。在筵宴上,作者怀着依依不舍的深情,满斟翠绿色的美酒,殷勤地劝友人多喝几杯,不要匆匆归去,因为别易会难啊!时值暮春多风多雨之时,总共三分春色,其中二分是忧愁,一分是风雨,此情此景,多么使人难堪!暮春是牡丹花开放的季节,但它容光短暂,从开放到凋谢,没有多少时间。既然好花不长开,机会难得,还是放声高歌,畅饮美酒,休去诉说离愁别绪吧。只是不知道明年今日牡丹花开放时节,能在何处重逢。

本篇题名《留别》,着重写与友人分手时的离愁别绪,其中既有黯然失色的伤心语,又有豁达排遣的宽慰语,混和着互相矛盾的感情。“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虽然还是以词家习惯运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来描写离愁,但设想奇特,不落俗套,给人以新颖巧妙的感觉。词人对“春色”巧妙地使用了等份分析法,设想“春色”总体为“三分”,而其中的“二分”是“愁”, “一分”是“风雨”。显然,此时此刻的“春色”是“愁”与“风雨”的集合体。其实,这里的“风雨”,只是表象,实质上是明写风雨暗写愁。在文学作品中,离别之际的风雨,往往是造景,它象征着纷乱的、充塞着整个空间的离愁别绪和不忍分袂的临歧之泪。这里写“风雨”,用的正是这种以景写情的笔法。这样看来,三分春色都是愁。词人用全部的春色来写与挚友分手时的离愁别绪,其友情之深,离别之难,就不言而喻了。这里的用笔,貌似轻倩活脱,实质上它饱和了作者的全部感情,字字沉重,确实是情景交融、情深意长的佳句。苏轼著名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有句云:“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大约即是从此处脱胎,可见它如何受到人们的重视。上片,由举杯挽留写到离别情怀,由外部行动而至内心感情,用的是顺叙(正叙)笔法。下片则转折颇多。过片“花开”两句,紧承上片的离愁别绪,并进一步预写别后的相思。“花开”句,用韩偓《谪仙怨》“花开花谢相思”句意,但作者只写“花开花谢”,而不说“相思”,实际上“相思”已包容在上片的离愁别绪之中。有离愁,必有相思,这也是感情上的自然发展。“都来几许”,是说(这种相思)总的算来会有多少,由挚友不得长聚而引起的时序更迭、流年暗换的慨叹与迷惘,亦暗寓其中。这两句深化了上片的离愁。但作者马上又冲破了感伤缠绵的氛围,用“且高歌休诉”句一变而为高亢旷达。这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是作者的自我排遣,表现出作者开朗豁达的胸怀。可是一想到别易会难,明年此际不知能否重逢,心里不免又泛起怅惘之情,使全词再见波折。这首词先写离愁,继而排解宽慰,终写怅惘之情,篇幅不长,但写情比较曲折细致,语短情长,表现出作者留别友人时复杂矛盾的心情。

本篇虽写离愁别恨,但它不像许多婉约派词作那样,写愁恨掩抑低沉、凄伤欲绝。篇中不但有豁达乐观的话,而且全篇语言刚健,笔调雄浑,在惆怅的别情背后,透露出一股豪迈开朗的气息。《宋史》本传载叶清臣为人豪爽刚直,敢于在宋仁宗前直言时政阙失,不畏权贵。本词的豪放风格,也显示出作者的性格特征。

(王运熙 施绍文)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