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点绛唇 姜夔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点绛唇

姜夔

金谷人归,绿杨低扫吹笙道。数声啼鸟,也学相思调。 月落潮生,掇送刘郎老。淮南好,甚时重到?陌上生春草。

这是写离情的词。上片说聚首的欢愉,下片写分携的痛苦。上下片内容不是同时。欢聚或在春晚、夏初。离散似是冬季。

据有些词论家的意见,白石苦恋合肥一个琵琶伎。词人以宋光宗绍熙元年庚戌(1190)到合肥,见《淡黄柳》词序,第二年辛亥正月二十四日离开,见《浣溪沙》词序。又据一些词看,辛亥年他似乎再到过合肥,经秋再次离去。这首《点绛唇》就是再到合肥又离去时的作品。请参看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所载《行实考》第七《合肥词事》。知道这件事至少对欣赏这首《点绛唇》是有益的。

首句“金谷人归”,金谷是什么意思?除普通以代指园中多美人以外,还有三种可能:(一)或暗示琵琶女姓梁。《岭表录异》上云:“石崇以明珠三斛换绿珠于容州,本姓梁氏。”(二)或美其人妙解音律。干宝《晋纪》云:“石崇有伎人绿珠,美而工笛。”与本词下句“吹笙”疑有联系。(三)或意在引起一极美好的宜于美人的环境的想象。庾信《春赋》云:“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白石《凄凉犯》词序云:“合肥巷陌皆种柳。”此金谷一喻之根据。夫合肥当日不过一荒凉边城。“出城四顾,则荒野烟草,不胜凄黯。”(《凄凉犯》词序)“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淡黄柳》词序)似此城郭,岂宜为美人居止?幸其多柳,故不惜重笔渲衬,比于金谷,差足为伊人居处增色,不是随意用典。

这还不是本词妙笔。其妙在起句即顿,对于爱侣的容妆,两情的契合,不着一字。以下三句,都只写景。本来,世间情人相对,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直见深心,更不容一语表白,何况文字?这就是写情常寓于景,写景就是写情的心理根据。玉田《词源》卷下“离情”说:“言情之词,必借景色映托,乃具深婉流美之致。”实际上,久别重逢、患难遭遇的两心,是言语道断,不容拟议的。一定要表示,只有借外物来表示倒容易些。再说,所谓写景,不过是词人把自己的感情喷射向外物,与物“一化”,就是庄子所谓“物化”。这里的绿杨啼鸟,实际是词人对吹笙人的整个灵魂的拥抱。还不仅此,不仅是词人化身为自然来“庄严”自己的情人,而且,尤其是,在词人眼中,她俨然就是宇宙的中心,是君临自然的。一切都是为了她而奉献的。中国传统文学中此例颇多,我想只举曹子建的《洛神赋》。当写到人神心通的时候,洛神感动了。于是“屏翳(雨师)收风,川后静波,冯夷(河神)鸣鼓,女娲(这里用为音乐女神)清歌”。看吧,洛神就是人间天上的中心,因为她就是美和爱。但创造的魔杖还是握在诗人(或词人)的手中的。诗人是可以驱遣鬼神,再创造世界的。韩愈说李白、杜甫“陵暴万象”,当作如是理解。

本词虽分两片,却非平列。上片是追忆,追忆似水的柔情,如梦的深永。下片是词的现实世界。下片写诀别。“月落潮生”,语出元稹《重赠乐天》:“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掇送”犹断送(张相说)。“刘郎”,用入天台山遇仙女的刘晨自比。“天若有情天亦老”,何况自知无分再见神仙的刘郎呢。“淮南好”,好,难道不在有那人么?一语即转,如闻哽咽。淮南二字连末句看。用淮南小山《招隐士》赋:“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这和《江梅引》结韵同意。彼词说“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本词“陌上生春草”五字截断众流。顿时使上片的“小得团圞”(玉溪句:“小得团圞足怨嗟”),尽成愁绪。杜牧之诗“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题安州浮云寺楼……》),可以题此词。

(曹慕樊)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