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少年游 蒋捷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少年游

蒋捷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蒋捷出身宜兴望族,虽说是宋朝末科进士,毕竟还是少年科第,有一番才人意气、名士风流的胜概。宋亡之后,时代和他自身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读过他的《虞美人·听雨》词,都会对他少年、壮年、老年生活的巨大变化产生深切的同情。他有不少抒情的作品,外示旷达与玩世,而内抱苦节与隐痛,并非真正消沉,实是排遣苦痛。如果说《虞美人·听雨》是他的生平的最概括的自叙,那么这首《少年游》则是他的创作的最委婉的自叙。

“枫林红透晚烟青”,以写景起调。烟青叶红,表面上写得绚烂,但细思之,枫叶深红,正是经霜长久,“透”了即要飞空落地;“烟青”又是傍“晚”:这都给人以折磨久、凋零近、黄昏逼的凄恻迟暮之感,而这正是一个年老遗民的遭遇的写照。“客思满鸥汀”,接以抒愁之句,那是很自然的。“客思”,指作客江湖的亡国飘泊之愁;“鸥汀”,表示人在水乡,面对闲暇栖息的鸥鸟和平静空阔的沙汀,还是此愁充满,一“思”便即景见情。“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这首词放在他词集的末了几首中,当是晚年之作,“二十年”,应是亡国后的二十多年。他爱竹,故想“种竹”,因为竹节坚硬中虚,在传统的观念上,是被当作保持高节与虚心的象征的,它与松、梅被称为“岁寒三友”。种竹,寄托亡国遗民的心事;竹的幽雅潇洒的形象,也适合词人的审美趣味。要“种竹”而“无家”,正见国破家亡。在这种情况下,还不想改变自己的好尚,而只能“借竹为名”,更加可悲。宜兴有竹山,在县东北六十里的太湖之滨,传说作者曾隐居于此,故自号竹山;“借竹为名”,主要指此。他爱竹,词中常以杜甫《佳人》中的“日暮倚修竹”为典故写到了竹,如有三首《贺新郎》词就写到“空掩袖,倚寒竹”, “空敛袖,倚修竹”, “泪点染衫双袖翠,修竹凄其又暮”。

下片,“春风未了秋风到”,意味着时间在无所作为的苦痛情况中消逝,只感到季节迅速地变换,其余是一片空虚。点出“秋”字,与前“枫林红透”照应,表示写词季节。“老去万缘轻”,与《虞美人·听雨》的“悲欢离合总无情”,同一意境。词人是热情的、是非分明的,为什么要表示这种淡漠、麻木的感情呢?从他的词中看,包含了失去少年欢乐和豪情壮志的悲哀:“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 “计无此、中年怀抱”, “况无情,世故荡胸中,凋英伟”。也包含了对新贵骄横、庸人得意,以及不能坚持民族气节者的愤慨:“休羡彼,有摇金宝辔,织翠华裾”, “扰扰匆匆尘土面,看歌莺舞燕逢春乐”, “人道云出无心,才离山后,岂是无心者”。可见他是用冷漠、麻木来表示对黑暗现实的蔑视的,“轻”彼元初政治、社会的“万缘”,含有一定的反抗意味。“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亡国后,不能在词中呼唤救亡,发抒壮志;即使要歌唱这些,也不免“恨无人解听开元曲”, “怕人间谱换伊凉,素娥未识”,那么,只好以颓唐、闲散、放浪的形态自污,以山水、渔樵为知音,写一些只能曲折地表现“平生”的“闲吟闲咏”,让舟子、渔人,去作“棹歌”歌唱了。“棹歌”又与“鸥汀”呼应,表示写词地点。“闲”是被迫的,“闲淡”是被迫养成的;“无闷”“无愁”正是愁闷大到无可收拾的“假象”。

这首词,用闲适、淡漠的面貌写悲痛,笔调出以潇洒、轻逸,表现了《竹山词》风格的另一方面。

(陈祥耀)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