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井栏砂宿遇夜客
释义 井栏砂宿遇夜客      

李涉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鉴赏】关于这首诗,有一则故事:作者有次路过皖口(即皖水入长江处的渡口,在今安徽安庆市),夜宿江村,碰上绿林豪杰。头领问李涉是什么人。跟随李涉的人说出了他的名字。头领便说:“若是李涉博士,不抢他的东西。久闻诗名,只希望写一篇诗送我。”李涉于是写了这首诗。(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下“江客仁”条)

诗人好运,恰恰遇上喜欢风雅的绿林好汉,方成就了这样一段美谈。联想到公元前212年,当罗马士兵攻入叙拉古城时,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正在演算公式,他没有李涉那样幸运,被士兵杀害。曾宣称“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那样的豪气干云,毕竟敌不过野蛮的屠刀。相反,这则趣闻生动的告诉我们,唐代确是诗歌的时代,即使在草野,诗人也有如此广泛的影响,并因此得到尊重与善待。

回到诗歌本身,首句纯是写实。“潇潇”,形容雨声。“江上村”,即诗题中的“井栏砂”。

第二句“绿林豪客”常用来指旧社会无法生活而聚集起来劫富济贫的人,这里用来婉称强盗,以“夜知闻”将夜宿遇劫之事带过,小心谨慎的用词背后,也可略微体会到诗人彼时的惊魂初定。“夜知闻”一语,流露出对自己诗名闻于绿林的得意自喜,同时,也蕴含着对爱好风雅的“绿林豪客”的称赏。

后两句即事抒发议论。“逃名姓”,即隐姓埋名,隐居之意。如刘长卿《送陆羽之茅山寄李延陵》“处处逃名姓,无名亦是闲”,钱起《岁暇题茅茨》“谷口逃名客,归来遂野心”,孟郊《寄张籍》“君其隐壮怀,我亦逃名称”,罗隐《送梅处士归宁国》“殷勤为谢逃名客,想望千秋岭上云”。李涉曾与弟李渤隐居庐山白鹿洞,又徙居终南山,仕宦生涯屡遭贬谪,后终归隐。其诗中也不乏“转知名宦是悠悠”、“一自无名身事闲”、“荷蓑不是人间事,归去沧江有钓舟”一类句子,大约不时有隐居之想。“他时不用逃名姓”云云,是对上文“夜知闻”的回应,意思是,我本打算将来隐居避世,逃名于天地间,但如今不必了,因为“世上如今半是君”,想逃姓名也逃不成了啊。话语轻松诙谐,以“君”敬称强盗,巧妙地完成了对强盗首领的再次恭维。另一方面,语句中流露出庆幸与欣喜之意,因为这些“绿林豪客”如此敬重诗人、富于人情,并不可怕可憎,反倒亲切可爱了,甚至可令诗人不必隐居避世了。据说豪客们听了他的即兴吟成之作,饷以牛酒,应该非常受用。同时,这两句也表达出诗人对世事的感受与评价。

“世上如今半是君”,客观描绘出中唐乱象。更深一层看,世上处处见强盗,反而不必逃名,则诗人此前的逃名之想,逃的是何人?显然别有所指。它所指的应该是那些不蒙“盗贼”之名而所作所为却比“盗贼”更甚的人,是那些逼得人民无以为生、只能造反的人,相比之下,眼前的这些“绿林豪客”反而更可亲近。所以,诗人用亦庄亦谐的笔调,既让自己保命全身,也侧面为后世读者留下了当时社会的一幕真实图景。

作者:冯丽霞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463-464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4 2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