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仙吕·寄生草】闹元宵 金杏园 |
释义 | 【仙吕·寄生草】 闹元宵 醉西施会卖俏,观灯十五游星桥。邀姊妹,杨妃蚕姑同来到。月上梅梢头,只见抹额钟馗,背剑苏秦,桃源二士,这些人们都来灯市取欢乐。孩儿十个,学登高,上天梯,势作望月真奇妙。翁领孙,口里唱的阳春曲,临老也入花丛闹。 鉴赏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篇小令描写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观灯的热闹场景。整篇小令围绕“闹”字展开。这个“闹”既是热闹,又是闹腾。不过,这两者是统一的。有身份各异、形容有别的人们赏月观灯时的闹腾,才有了场面的喧闹。因此,小令选取了四种人,由人而景、而氛围,凸显元宵节的热闹。 最先出现在星桥一带的是一群群女子。这些女子遇到元宵节就异常高兴,一个个涂脂抹粉、面带红晕,如同西施微醉而卖俏一样,容光艳丽。她们最吸引人们的常常先是声音。来的时候常常相互喊叫,生怕落下了谁,一路上姐呀妹呀地嘻嘻哈哈,嚷嚷闹闹,没完没了。其中既有众星捧月、环佩叮当、打扮精致的官宦家室,也有三五成群、衣衫朴素的平常人家的内眷。皎洁的月光,熙熙攘攘的人群,形色各异的灯笼,夹杂着这些活泼的女眷,是元宵节的第一种热闹。第二类是身份各异的观灯男子。这些人中有相貌奇丑的男子,与那些“醉西施”形成鲜明对比;也有苏秦一样企慕功名腾达之读书人,他们想周游天下,投身贤君明主,凭借自己的出众才华博取功名富贵;更有那些祈真求仙、意欲脱离尘世烦恼的道士。这些男子,似乎比女子更能沉住气,月亮已经上梅花梢头,他们才出现在灯市里,仰头观月赏灯,享受这节日的喜庆。他们是元宵节的第二种热闹。当然,在这个欢乐的节日里,最高兴的是那些无忧无虑的孩童。十个孩子,看到月光如此明亮,也登上天梯,学着大人登高探身望月的样子,似乎要将那皎洁的月宫、影影绰绰的嫦娥看个明白。这一番有模有样的神情,为节日平添了许多乐趣,又是元宵节的第三种热闹。这三类人之外,还有一对爷孙,爷爷口中吟唱着《阳春曲》,不顾自己年老,拉着孙子的小手,也来到这灯的海洋、人的海洋,惬意徜徉。 小令中的这四组人,既是赏月者,又是被别人观赏者;既是来看热闹的,又构成了元宵节游星桥的热闹场景。这一手法,与明张岱《西湖七月半》有异曲同工之妙。每一镜头的描写,每一类人的活动,都观察仔细,用词凝练,形神兼备。典故与口语结合,产生亦庄亦谐、雅俗共赏的效果。结尾“翁领孙”的形象、“临老”一词,多少有一些自嘲的成分。唱《阳春曲》的动作,又有一丝矜持在内。将这一老者形象独立出来,不但构成了闹元宵的一部分,而且为整首小令确定了一个洞悉人情、关爱生活的基调。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