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六州歌头 刘过 |
释义 | 六州歌头 镇长淮,一都会,古扬州。升平日,珠帘十里春风、小红楼。谁知艰难去,边尘暗,胡马扰;笙歌散,衣冠渡,使人愁。屈指细思,血战成何事,万户封侯。但琼花无恙,开落几经秋。故垒荒丘,似含羞。怅望金陵宅,丹阳郡,山不断,郁绸缪。兴亡梦,荣枯泪,水东流,甚时休?野灶炊烟里,依然是、宿貔貅。叹灯火,今萧索,尚淹留。莫上醉翁亭,看蒙蒙雨、杨柳丝柔。笑书生无用,富贵拙身谋,骑鹤来游。 鉴赏 扬州是座古老而繁华的城市,自古为淮盐总汇,商业发达。南宋初年,金兵两次南下,使这座繁华古城顿时变为一片废墟。刘过多次赴杭州应试,均未被录取。下第之后,有时就“臂弓秣马长淮去”(《西湖别舍弟润之》),在扬州一带游历。他目睹兵后扬州的残破景象,不禁怆然,伤时感怀,写下此词。他愤怒地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谴责了金兵的破坏罪行,婉转地表达了报国无路的悲愤。 词的上片写扬州经过“胡马扰”乱后的萧条景象。开头六句,极写扬州旧日的繁华及其重要地位。古城扬州,宋时是淮南东路的首府。它雄镇淮河流域,是长江的门户,抗金的前进基地。作者使用“镇长淮(指淮河)”三字,便突出了扬州的战略地位。“升平日”三句,极写扬州昔日的繁华。“升平日”,即太平时代,也就是金兵南下以前的日子。“珠帘十里春风、小红楼”,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诗句,写昔日扬州十里长街,春风吹拂,雕梁画栋,珠帘掩映,那繁华景象真叫人倾慕。欲抑先扬,自然地过渡到对萧条景象的描写上去。“谁知”六句,写胡马窥江与宋室南渡。“谁知”二字统领以下六句,意谓变出意外,使人诧异。“艰难去”三字,是说艰难困苦的日子到来了,这是对胡马窥江和宋室南渡的总写。“边尘暗,胡马扰”二句,通过对边塞上尘土飞扬,天昏地暗,胡人兵马四处骚扰景象的描写,点出金兵对扬州一带的骚扰破坏,谴责了金兵烧杀掳掠的罪行。“笙歌散”,说明歌妓四处逃散,回应“珠帘”两句,写扬州繁华的消歇。“衣冠渡”,是说面对敌人的侵扰,朝廷官员纷纷渡江南逃,置国家安危、民族生存于不顾。“使人愁”三字,直抒胸臆,道出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屈指细思”三句,揭露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指出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他们不仅渡江南逃,而且乘机谋私,把广大爱国军民的流血牺牲当成他们“万户封侯”的阶梯,由愁到愤,感情逐渐强烈起来。“但琼花无恙”四句,强调指出除了后土祠旁那株唐人栽种的琼花没有遭到摧残,年年照旧开落以外,一切都被破坏了。那旧时的营垒,荒芜的丘园,见到诗人好像羞愧得无地自容一样。以拟人的笔法,表现了作者因无力保卫国土而使它惨遭蹂躏的羞愧感情和对“胡马扰”的愤怒。 下片写兴亡之恨。“怅望金陵宅”六句,写山河之恨。“金陵”“丹阳”,唐代都指现在的江苏镇江。镇江,和扬州隔江相望,地理位置极其优越,陈亮曾称赞它“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念奴娇·登多景楼》),完全有条件作出兵北伐收复中原的前进基地。作者用“怅望”二字领起,对南宋统治集团不知利用镇江依群山傍大江的优越的地理条件抗金,表示无限惋惜。“兴亡梦”六句,承以上六句写历史的兴衰与个人荣枯的感慨。辛稼轩《南乡子·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有怀》词说:“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确,镇江是王朝兴衰、南北纷争的历史见证。东吴孙权,曾凭借它争霸中原;南朝刘裕,也曾依靠它出兵北伐,他们都曾因建立过英雄业绩而煊赫一时,但又都相继灭亡了,成了历史的陈迹。作者化用辛词,说明历史的兴衰,个人的荣枯,一代接着一代,无穷无尽,正像那滚滚东流的江水,不知何时是个尽头!这几句交织着国家兴衰之感、个人身世飘零之恨,情深意真,非常感人。“野灶”三句,是说从扬州向北望去,炊烟袅袅,军营遍地,敌人依然驻扎着大批部队,被灭亡的威胁并没有消失,进一步对“兴亡梦”作了具体申述。“叹灯火”三句,是说回视扬州,人家稀少,市面萧条,而自己却不能投笔从戎,报仇雪耻,反而淹留在这座空城里,心情十分沉痛,又对“荣枯泪”作了确切的解释。“醉翁亭”,此指平山堂,在扬州西北的蜀岗上,为北宋欧阳修所建。欧阳修《朝中措》说:“手种堂前杨柳,别来几度春风。”苏东坡《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说:“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莫上醉翁亭”三句,运用欧、苏词意,说明不要去平山堂眺望那烟雨迷茫的景色,因为它会使人惆怅不已。“笑书生无用”三句,是愤激之言。殷芸《小说》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刘过很喜欢使用这个典故,如“心期处,算世间真有,骑鹤扬州”(《沁园春·送王玉良》),又如“书生不愿悬金印,只觅扬州骑鹤钱”(《上袁文昌知平江》)。作者在这里运用这个典故,说明自己没有本事,不像那般官吏,善于谋取富贵,只好骑鹤来游扬州。回应开头,暗含讥讽,结束了全词。 这首词写景比较成功,其主要特点有二:一是善于把写景同抒情结合起来,融抒情于写景之中。比如上片用“珠帘十里春风、小红楼”写扬州昔日的繁华,用“但琼花无恙,开落几经秋。故垒荒丘,似含羞”写今日扬州的残破,前者表现作者的喜悦心情,后者衬托作者的悲凉况味,都恰到好处。二是写景富有诗意。比如下片的“蒙蒙雨、杨柳丝柔”二句,不光写出了登上平山堂所看到的江南烟雨迷茫的景色,还能在景物中透露出作者忧心国事、惆怅失意的情思,形象具体,真挚动人,饶有情味。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