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薄幸 韩元吉
释义

薄幸

送安伯弟

韩元吉

送君南浦,对烟柳、青青万缕。更满眼、残红吹尽,叶底黄鹂自语。甚动人、多少离情,楼头水阔山无数。记竹里题诗,花边载酒,魂断江干春暮。都莫问、功名事,白发渐、星星如许。任鸡鸣起舞。乡关何在?凭高目尽孤鸿去。漫留君住。趁酴醾香暖,持杯且醉瑶台露。相思记取,愁绝西窗夜雨。

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尽管此词采用了通常送别之作由景而情的手法,但仍有其独到之处。

词的上片着力写送别时的典型环境,达到了细致入微的程度。首句“送君南浦”点明地点,紧接着便画出了一幅声色皆备、有动有静的生动图画。烟柳、残红、黄鹂及树叶是作者精心选取的景物,共同组成了这幅暮春图景。从色彩看,柳丝之“青”、花朵之“红”、鸟儿之“黄”,再加上树叶之绿,五彩缤纷。从声的角度看,在诸多无声之景中,黄鹂却不停鸣啭,无声中的有声,更见突出,显示出“鸟鸣山更幽”的意境。从动静的角度看,“烟柳”等看似静物,实际上暗含动态:杨柳随风飘拂,残红片片飘零,树叶婆娑,黄鹂雀跃。作者所描绘的每一样景物,都能引起读者诸多联想:古人折柳送别,万缕青柳,增强了离情别绪;残红委地,平添凄凉情景,离人见之,陡增感伤情怀;黄鹂自语,是忧是喜?是忧则倍增离情之凄凉,是喜则更衬出喜中之忧。每一种景物,都有着寄托。到这里为止,词中都是让典型事物自己来说话。“甚动人、多少离情,楼头水阔山无数”句,则是直接表述离情。暮春是送别的时令节候,而“楼头水阔山无数”则是离别的地点,这个地点是经过高度概括和典型化的,山、水、楼是古人送别时不可或缺的典型性地点。山、水、楼,动静互相映衬搭配,动者动而静者静,正像送者与被送者一样。青山永驻,危楼高耸,而江水长流不息,增强了永恒与暂忽的对比感,也增强了久居与远徙的对比感,这也许就是古人总是写在高山、流水、危楼下离别的缘故。前面是由景到情。这句又由情回到景上,是与通常写法不同处。接着词中笔锋一转,用一个“记”字,由现实场景拉到回忆中去,但却没有多费笔墨,仅写“竹里题诗、花边载酒”两句,而“诗”“酒”两字一以当十,足以表现送者与被送者之间平时的亲密交往。全片最后用“魂断江干春暮”六字,仿佛电影一样,将镜头拉回到现实中来,结句干净利索,“魂断”结情,“江干”结地点,“春暮”结时令,既是对前面内容的照应,又是全片全部内容的收束。

下片以抒情为主,大致可以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到“凭高目尽孤鸿去”止。这一层显示出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之作。古人的送别之作多局限于个人情感,但这首词却将这种情感加以升华,上升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以及愿为国尽力、却壮志难酬的愤懑。这就具有较为重大的思想意义,具有辛派豪放词的特色。韩元吉是积极主张抗战的,但在当时主和派权奸当道的情况下,他只能空怀壮志,报国无门。词中“功名事”不仅是个人想建功立业,也渗透着对国家存亡的深切关注。“白发渐、星星如许”发出烈士空老的感慨。“任鸡鸣起舞”句用祖逖、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直接表露空有壮志、无所作为的惆怅,而“乡关何在”包含着对丢失中原大片土地的痛惜。这里的每一句都相对独立,包含着极其丰富、复杂的感情。含蓄表露的强烈爱国主义感情,使这首词具有动人的光彩。“凭高目尽孤鸿去”,采用由情到景的手法,种种感情都寄托于主人公登高望断孤鸿这一动作中,将前面的直述一变而为含蓄。主人公望断孤鸿时的种种复杂心情,读者是完全能够理解的。从“漫留君住”到结束,是第二个层次,也是全词的结束。“酴醾”是花,“瑶台露”是美酒,这一层充满了借酒浇愁的意味,实际上同样反映了主人公无法排遣的苦闷心情,想借杯酒消去心中的块垒。这里换用了另一种手法。结句“相思记取,愁绝西窗夜雨”,化用了李商隐《夜雨寄北》的诗意:“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用以表达怀念故里、有家难归的强烈感情。从字面上看,这一层似乎有些意气消沉,但作者将个人情怀扩大为忧虑国家前途命运,将个人之念与国家之念交织在一起,却是难能可贵的。下片的两个层次互为照应,写同样的感情,一明朗,一含蓄;一直接,一委婉。不同的艺术手法,收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6: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