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赋 陆机 |
释义 | 文赋并序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1〕,窃有以得其用心〔2〕。夫其放言遣辞〔3〕,良多变矣〔4〕。妍蚩好恶〔5〕,可得而言。每自属文〔6〕,尤见其情〔7〕。恒患意不称物〔8〕,文不逮意〔9〕,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10〕。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11〕,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12〕,他日殆可谓曲尽其妙〔13〕。至于操斧伐柯〔14〕,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15〕,良难以辞逮。盖所能言者〔16〕,具于此云尔〔17〕。 伫中区以玄览〔18〕,颐情志于典坟〔19〕。遵四时以叹逝〔20〕,瞻万物而思纷〔21〕;悲落叶于劲秋〔22〕,喜柔条于芳春〔23〕。心懔懔以怀霜〔24〕,志眇眇而临云〔25〕;咏世德之骏烈〔26〕,诵先人之清芬〔27〕;游文章之林府〔28〕,嘉丽藻之彬彬〔29〕。慨投篇而援笔〔30〕,聊宣之乎斯文〔31〕。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32〕,耽思旁讯〔33〕,精骛八极〔34〕,心游万仞〔35〕。其致也〔36〕,情曈昽而弥鲜〔37〕,物昭晰而互进〔38〕,倾群言之沥液〔39〕,漱六艺之芳润〔40〕,浮天渊以安流〔41〕,濯下泉而潜浸〔42〕。于是沈辞怫悦〔43〕,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44〕;浮藻联翩〔45〕,若翰鸟缨缴〔46〕,而坠曾云之峻〔47〕。收百世之阙文〔48〕,采千载之遗韵〔49〕,谢朝华于已披〔50〕,启夕秀于未振〔51〕,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52〕。 然后选义按部〔53〕,考辞就班〔54〕,抱景者咸叩〔55〕,怀响者毕弹〔56〕。或因枝以振叶〔57〕,或沿波而讨源〔58〕,或本隐以之显〔59〕,或求易而得难〔60〕,或虎变而兽扰〔61〕,或龙见而鸟澜〔62〕,或妥帖而易施〔63〕,或岨峿而不安〔64〕。罄澄心以凝思〔65〕,眇众虑而为言〔66〕,笼天地于形内〔67〕,挫万物于笔端〔68〕。始踯躅于燥吻〔69〕,终流离于濡翰〔70〕,理扶质以立干〔71〕,文垂条而结繁〔72〕,信情貌之不差〔73〕,故每变而在颜;思涉乐其必笑〔74〕,方言哀而已叹。或操觚以率尔〔75〕,或含毫而邈然〔76〕。 伊兹事之可乐〔77〕,固圣贤之所钦,课虚无以责有〔78〕,叩寂寞而求音〔79〕,函绵邈于尺素〔80〕,吐滂沛乎寸心〔81〕。言恢之而弥广〔82〕,思按之而愈深〔83〕,播芳蕤之馥馥〔84〕,发青条之森森〔85〕,粲风飞而猋竖〔86〕,郁云起乎翰林〔87〕。 体有万殊〔88〕,物无一量〔89〕,纷纭挥霍〔90〕,形难为状〔91〕。辞程才以效伎〔92〕,意司契而为匠〔93〕。在有无而黾勉〔94〕,当浅深而不让〔95〕。虽离方而遁圆〔96〕,期穷形而尽相〔97〕。故夫夸目者尚奢〔98〕,惬心者贵当〔99〕,言穷者无隘〔100〕,论达者唯旷〔101〕。诗缘情而绮靡〔102〕。赋体物而浏亮〔103〕。碑披文以相质〔104〕。诔缠绵而凄怆〔105〕。铭博约而温润〔106〕。箴顿挫而清壮〔107〕。颂优游以彬蔚〔108〕。论精微而朗畅〔109〕。奏平彻以闲雅〔110〕。说炜晔而谲诳〔111〕。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112〕。要辞达而理举〔113〕,故无取乎冗长〔114〕。 其为物也多姿〔115〕,其为体也屡迁〔116〕。其会意也尚巧〔117〕,其遣言也贵妍〔118〕。暨音声之迭代〔119〕,若五色之相宣〔120〕。虽逝止之无常〔121〕,固崎锜而难便〔122〕。苟达变而识次〔123〕,犹开流以纳泉〔124〕。如失机而后会〔125〕,恒操末以续颠〔126〕,谬玄黄之秩序〔127〕,故淟涊而不鲜〔128〕。 或仰偪于先条〔129〕,或俯侵于后章〔130〕。或辞害而理比〔131〕,或言顺而义妨〔132〕。离之则双美〔133〕,合之则两伤〔134〕。考殿最于锱铢〔135〕,定去留于毫芒〔136〕。苟铨衡之所裁〔137〕,固应绳其必当〔138〕。 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適〔139〕。极无两致〔140〕,尽不可益〔141〕。立片言而居要〔142〕,乃一篇之警策〔143〕。虽众辞之有条〔144〕,必待兹而效绩〔145〕。亮功多而累寡〔146〕,故取足而不易〔147〕。 或藻思绮合〔148〕,清丽芊眠〔149〕。炳若缛绣〔150〕,凄若繁弦〔151〕。必所拟之不殊〔152〕,乃 或苕发颖竖〔158〕,离众绝致〔159〕。形不可逐〔160〕,响难为系〔161〕。块孤立而特峙〔162〕,非常音之所纬〔163〕。心牢落而无偶〔164〕,意徘徊而不能揥〔165〕。石韫玉而山晖〔166〕,水怀珠而川媚〔167〕。彼榛楛之勿剪〔168〕,亦蒙荣于集翠〔169〕。缀《下里》于《白雪》〔170〕,吾亦济夫所伟〔171〕。 或托言于短韵〔172〕,对穷迹而孤兴〔173〕。俯寂寞而无友〔174〕,仰寥廓而莫承〔175〕。譬偏弦之独张〔176〕,含清唱而靡应〔177〕。 或寄辞于瘁音〔178〕,言徒靡而弗华〔179〕。混妍蚩而成体〔180〕,累良质而为瑕〔181〕。象下管之偏疾〔182〕,故虽应而不和〔183〕。 或遗理以存异〔184〕,徒寻虚而逐微〔185〕。言寡情而鲜爱〔186〕,辞浮漂而不归〔187〕。犹弦么而徽急〔188〕,故虽和而不悲〔189〕。 或奔放以谐合〔190〕,务嘈 或清虚以婉约〔196〕,每除烦而去滥〔197〕,阙大羹之遗味〔198〕,同朱弦之清氾〔199〕。虽一唱而三叹〔200〕,固既雅而不艳〔201〕。 若夫丰约之裁〔202〕,俯仰之形〔203〕,因宜适变〔204〕,曲有微情〔205〕。或言拙而喻巧〔206〕。或理朴而辞轻〔207〕。或袭故而弥新〔208〕。或沿浊而更清〔209〕。或览之而必察〔210〕。或研之而后精〔211〕。譬犹舞者赴节之投袂〔212〕,歌者应弦而遣声〔213〕。是盖轮扁所不得言〔214〕,亦非华说之所能精〔215〕。 普辞条与文律〔216〕,良余膺之所服〔217〕。练世情之常尤〔218〕,识前修之所淑〔219〕。虽濬发于巧心〔220〕,或受 若夫应感之会〔235〕,通塞之纪〔236〕,来不可遏〔237〕,去不可止〔238〕。藏若景灭〔239〕,行犹响起〔240〕。方天机之骏利〔241〕,夫何纷而不理〔242〕。思风发于胸臆〔243〕,言泉流于唇齿〔244〕。纷葳蕤以 伊兹文之为用〔263〕,因众理之所因〔264〕。恢万里而无阂〔265〕,通亿载而为津〔266〕。俯贻则于来叶〔267〕,仰观象乎古人〔268〕。济文武于将坠〔269〕,宣风声于不泯〔270〕。涂无远而不弥〔271〕,理无微而不纶〔272〕。配霑润于云雨〔273〕,象变化乎鬼神〔274〕。被金石而德广〔275〕,流管弦而日新〔276〕。 注释 〔1〕才士:有才能、善写文章的人。 〔2〕窃:私下。 〔3〕夫(fú):发语词。放言遣词:用词造句。放,置。遣,发。 〔4〕良:确实。 〔5〕妍蚩(yán chī):美丑。 〔6〕属(zhǔ)文:作文。 〔7〕情:实际。 〔8〕恒:常常。意:思想。称(chèn):相符。 〔9〕逮(dǎi):及。 〔10〕能:行。 〔11〕先士:前代优秀作家。盛藻:华美的文章。 〔12〕因:从而。 〔13〕殆:大概。 〔14〕操斧伐柯:拿着斧头砍木料做斧柄。 〔15〕若夫:至于。 〔16〕盖:大概。 〔17〕具:全部包括。云:语气词。 〔18〕中区:区中,宇宙之中。玄览:深刻地观察。玄,幽深。 〔19〕颐(yí):养。典坟:即《三坟》《五典》。 〔20〕遵:顺着。四时:春夏秋冬。叹逝:感叹时间流逝。 〔21〕瞻:观察。思纷:思绪纷繁。 〔22〕劲秋:秋气肃杀,草木凋零,故称劲秋。劲:强有力。 〔23〕柔条:柔嫩的枝条。 〔24〕懔(lǐn)懔:懔通“凛”,寒冷。 〔25〕眇(miǎo)眇:高远的样子。临云:达到云端。 〔26〕世德:祖先的功德。骏:大。烈:功业。 〔27〕诵:咏。清芬:清美芬芳的品德。 〔28〕游:浏览。林府:丛集的府库。 〔29〕嘉:赞美。丽藻:华美的文章。彬彬:文质兼备的佳作。 〔30〕投篇:放下书本。援:取。 〔31〕宣:表达。 〔32〕收视反听:不视不听,聚精会神。 〔33〕耽(dān)思:深思。旁讯:广泛地探求。旁,通“傍”,广。 〔34〕精:精神。骛(wù):驰骋。八极:八方极远之处。 〔35〕万仞(rèn):喻极高之处。仞,古以周尺八尺(一说七尺)为一仞。 〔36〕致:到。指文思到来。 〔37〕曈昽:(tóng lóng):微明的样子。弥(mí):更加。鲜:明晰。 〔38〕物:物象。昭晰(xī):清楚。互进:互相涌进。 〔39〕群言:群书,指诸子百家等书。沥液:比喻精华。 〔40〕漱:含。六艺:指《易》《诗》《书》《礼》《乐》《春秋》六经。芳润:比喻文辞和内容的美好。 〔41〕天渊:天河。 〔42〕濯(zhuó):洗。潜浸:深处浸洗。 〔43〕沈辞:深藏难出的言辞。怫悦:形容吐辞艰涩的样子。 〔44〕重渊:深渊。 〔45〕浮藻:华美的文辞。 〔46〕翰鸟:高飞的鸟。缨:缠绕。缴(zhuó):系在箭上的丝绳。 〔47〕曾:通“层”。 〔48〕阙文:残缺的文字。阙,通“缺”。 〔49〕遗韵:遗留的作品。 〔50〕谢:抛去。朝华:早晨开的花。披:开。 〔51〕夕秀:晚上开的花。振:开放。 〔52〕抚:笼括。 〔53〕选义:选择内容。按部:按部类安排。 〔54〕考辞:考究文辞。就班:置于其所应处的位次。 〔55〕抢景者:有光影的东西。景,同“影”。 〔56〕怀响者:有声响的东西。 〔57〕因枝以振叶:依枝布叶,由本及末。 〔58〕沿波而讨原:沿流寻源,由末及本。 〔59〕本隐以之显:从隐到显,逐步阐说。 〔60〕求易而得难:求易反成艰难,层层深入。 〔61〕虎变而兽扰:抓住主要的,次要的自会归附,像老虎一动而百兽驯服。变,动。扰,驯服。 〔62〕龙见而鸟澜:谓立旨确立,无关的东西自然舍弃,像龙现而群鸟惊散。见,通“现”。澜,分散。 〔63〕易施:容易表达。 〔64〕岨峿(jǔ yǔ):互相抵触。不安:不妥帖。 〔65〕罄(qìng):尽。澄心:清静的心。 〔66〕眇:通“妙”,精微。 〔67〕笼:包括。形:指文章。 〔68〕挫:折取。 〔69〕踯躅(zhí zhú):徘徊不进的样子。燥吻:焦燥的嘴唇。 〔70〕流离:淋漓。濡:浸湿。翰:笔。 〔71〕理:文章的思想内容。扶:扶持。质:根本。 〔72〕文:文辞。条:枝条。结繁:结出繁多的花和果。 〔73〕信:确实。情:内心。不差:不失,一致。 〔74〕涉:进入。 〔75〕操觚(gū):写作。觚,古人用来写字的木简。率尔:不经意的样子。 〔76〕毫:笔端的毛。邈(miǎo)然:杳远的样子。 〔77〕伊:发语词。 〔78〕课:试。 〔79〕寂寞:无声。 〔80〕函:含。绵邈:遥远。尺素:古时用来书写的生绢。 〔81〕滂沛:宏大。 〔82〕恢:扩大。弥:愈。 〔83〕按:探索。 〔84〕芳蕤(ruí):香花。馥(fù)馥:芬芳。 〔85〕森森:茂密的样子。 〔86〕猋(biāo):从下而上刮的旋风。 〔87〕郁:茂盛的样子。翰林:文坛。 〔88〕殊:区别。 〔89〕物:事物。量:度量。 〔90〕挥霍:变化迅速。 〔91〕状:描摹。 〔92〕程:显示。效:献。伎:技巧。 〔93〕司:主,掌握。契:法规。 〔94〕有无:实有和虚无。黾勉(mǐn miǎn):勉力。 〔95〕当深浅:当深当浅。不让:不谦让。 〔96〕遁:避开。方、圆:指规矩。 〔97〕期:希望。相:象。 〔98〕夸目者:好夸张炫耀的人。尚奢:崇尚浮艳。 〔99〕惬(qiè)心者:要求描写恰切的人。贵当:重视精当。 〔100〕言穷者:讲究穷形尽象的人。无隘:表达酣放。 〔101〕论达者:议论通达的人。唯旷:作品广阔、开朗。 〔102〕缘情:因情而生。 〔103〕体物:铺陈事物。 〔104〕披:披露。相:辅助。质:事实。 〔105〕诔(lěi):悼念死者文章。凄怆:悲伤。 〔106〕铭:刻在金器、石器上记功德的文字。 〔107〕箴(zhēn):含有规诫之意的文章。 〔108〕颂:颂扬功德的文字。优游:从容安详。彬蔚:文采丰盛的样子。 〔109〕朗畅:明确畅达。 〔110〕平彻:平正通达。 〔111〕说:论辩的文章。炜晔(wěi yè):光明的样子。谲(jué)诳:奇诡而有诱惑力。 〔112〕邪:淫邪。放:放肆。 〔113〕辞达:文辞畅达。理举:道理站得住。 〔114〕冗长:杂而长。 〔115〕物:事物。 〔116〕体:文章体式。 〔117〕会意:会心。 〔118〕遣言:用词。 〔119〕迭代:互相更替。 〔120〕相宣:相辉映。 〔121〕逝止:去留,指音声变化。 〔122〕崎锜(qí):不妥帖。便:相宜。 〔123〕达变:通晓文辞变化。识次:知道次序。 〔124〕开流:疏通流水。纳泉:引入泉源。 〔125〕失机:失去时机。后会:错过际会。 〔126〕恒:常。操末以续颠:拿末尾续开头。 〔127〕玄黄:颜色调配。玄,黑赤色。 〔128〕淟涊(tiǎn niǎn):污浊。 〔129〕仰偪:与前面抵触。偪,通“逼”。先条:文章的前段。 〔130〕俯侵:与下侵犯。后章:后文。 〔131〕辞害:文辞有毛病。理比:文理顺当。比,顺。 〔132〕义:文意。 〔133〕离之:分开它。 〔134〕伤:妨害。 〔135〕殿最:考课的等差,最上者为最,最下者为殿。锱(zī)铢:古代重量单位。 〔136〕毫芒:毫毛的尖端。 〔137〕铨衡:衡量。 〔138〕绳:准绳。 〔139〕意:文意。適(dí):中,恰如其分。 〔140〕极:中。致:极。 〔141〕益:增加。 〔142〕居要:居于扼要之处。 〔143〕警策:赶马挥鞭。 〔144〕条:条理。 〔145〕兹:此。效:致。 〔146〕亮:实在是。累寡:累赘者少。 〔147〕取足:取一而足。 〔148〕绮合:像织锦那样美丽而密合。 〔149〕芊(qiān)眠:光彩美盛的样子。 〔150〕炳:光耀。 〔151〕凄:动人。繁弦:声调复杂的音乐。 〔152〕拟:撰写。殊:独特。 〔153〕 〔154〕杼(zhù)轴:织布的工具。比喻组织文章。 〔155〕怵(chù):恐。 〔156〕伤廉:有伤廉洁,指抄袭。愆(qiān)义:有损道义。 〔157〕捐:抛弃。 〔158〕苕(tiáo):苇花。颖:禾穗。 〔159〕离众:与众不同。绝致:绝妙的风致。 〔160〕形:影子。 〔161〕响:声音。 〔162〕块:孤独。特峙(zhì):突出。 〔163〕常音:平常的句子。纬:配合。 〔164〕牢落:心情寂寞无所系。 〔165〕揥(dì):通“逖”,远。 〔166〕韫(yùn):藏。晖:光辉。 〔167〕珠:珍珠。媚:美好。 〔168〕榛楛(zhēn hù):丛生灌木,比喻庸音。 〔169〕蒙荣:蒙受光荣。集翠:翠鸟群集。 〔170〕下里:《下里巴人》,较低级的音乐。白雪:《阳春白雪》,较高雅的音乐。 〔171〕济:增加。伟:奇美。 〔172〕短韵:短小文章。 〔173〕孤兴:孤单地发挥。 〔174〕寂寞:孤单。 〔175〕承:承接。 〔176〕偏弦:一侧的弦。 〔177〕靡:无。 〔178〕瘁(cuì)音:憔悴之音。 〔179〕靡:靡丽。 〔180〕混妍蚩:美丑相混。成体:组成文章。 〔181〕累:连累。良质:美好的内容。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 〔182〕下管:歌舞时在堂下吹奏的管乐。偏疾:过于快。 〔183〕应:与堂上相呼应。 〔184〕遗理:遗弃义理。存异:留下奇异的文辞。 〔185〕虚:虚饰。逐微:追求末节。 〔186〕言:言辞。寡情:很少真情实感。鲜:少。 〔187〕浮漂:虚浮不实。不归:没有归宿。 〔188〕么(yāo):细小。徽:琴徽,琴上系弦的绳。 〔189〕悲:感人。 〔190〕谐合:迎合世俗。 〔191〕嘈 〔192〕偶:迎合。 〔193〕曲下:曲调低下。 〔194〕寤:通“悟”,明白。《防露》、《桑间》:古曲名。古人认为都是淫曲。 〔195〕雅:雅正。 〔196〕清虚:清淡。婉约:质朴。 〔197〕烦:繁多。滥:浮辞。 〔198〕大羹:不调五味的肉汁。遗味:余味。 〔199〕朱弦:琴声。清汜:形容古乐之质朴。 〔200〕一唱而三叹:一人唱三人和。 〔201〕既:尽。 〔202〕丰约:文章的繁简。 〔203〕俯仰:指上下气势。 〔204〕因宜适变:因事制宜,适应变化。 〔205〕微:奥妙。 〔206〕喻巧:表达意义巧妙。 〔207〕理朴:道理质朴。辞轻:言辞轻巧。 〔208〕袭故:因袭旧的。 〔209〕沿浊:因袭旧说。浊,污浊。更清:更加清新。 〔210〕览:观。察:觉察。 〔211〕精:精妙。 〔212〕赴节:踏着拍节。投袂(mèi):挥动衣袖。 〔213〕应弦:和着琴声。遣声发声。 〔214〕轮扁:春秋时齐国制造车轮的工匠,名扁。 〔215〕华说:华美的言辞。精:阐明。 〔216〕普:普遍,所有。辞条:即“文律”,指文章的法则。 〔217〕膺:心胸。服:牢记。 〔218〕练:熟悉。常尤:通病。 〔219〕前修:前世贤人。淑:善。 〔220〕濬:深。 〔221〕 〔222〕琼敷:琼花。琼,美玉。敷,花朵。 〔223〕中原:原野之中。 〔224〕橐籥(tuó yuè):古代冶铁时的鼓风工具。罔穷:无穷。 〔225〕纷蔼:繁多。 〔226〕予:我。 〔227〕挈(qiè)瓶:手提汲水的瓶。 〔228〕病:苦于。昌言:美言。属(zhǔ):写作。 〔229〕踸踔(chěn chuō):跛脚行路的样子。短韵:短文。 〔230〕足曲:凑足一篇文章。 〔231〕终篇:写成一篇文章。 〔232〕盈:自满。 〔233〕叩缶(fǒu):打击瓦器。 〔234〕顾:反而。鸣玉:玉磬,古时一种玉制的乐器。 〔235〕应感:灵感。会:时机。 〔236〕通塞:文思的畅通与阻塞。纪:际会。 〔237〕遏:阻挡。 〔238〕止:阻止。 〔239〕景:同“影”。 〔240〕行:指文思涌来。 〔241〕天机:灵感。骏利:形容快,捷。 〔242〕纷:纷乱的文思。 〔243〕思:文思。 〔244〕言:言辞。 〔245〕葳蕤(wēi ruí):繁盛的样子。 〔246〕毫:笔。素:纸。 〔247〕徽徽:文采美盛的样子。溢目:充满眼前。 〔248〕泠(líng)泠:形容声音清脆。 〔249〕六情:喜、怒、哀、乐、好、恶六种情绪。底滞:停滞。 〔250〕志往神留:心志走失,精神停滞。 〔251〕兀(wù):呆立不动。 〔252〕豁(huò):空虚。 〔253〕揽:收聚。营魂:魂魄。赜(zé):幽深玄妙。 〔254〕顿:提起。精爽:精神。自求:独自寻求文思。 〔255〕翳(yì)翳:被掩盖而阴暗的样子。 〔256〕轧(yà)轧:难出的样子。 〔257〕竭情:用尽心力作文。 〔258〕尤:过失。 〔259〕兹物:作文。 〔260〕勠(lù):通“戮”,尽力。 〔261〕惋:叹惜。 〔262〕开塞:文思的畅与阻塞。 〔263〕用:功用。 〔264〕众理:万事万物的道理。 〔265〕恢:扩大。阂:限。 〔266〕津:渡口。 〔267〕俯贻:下留给。则:法度。来叶:后世。 〔268〕仰:上。观象:取法。 〔269〕济:救助。文武:周文王、周武王。指文、武之道,即儒家道统。 〔270〕宣:宣扬。风声:风教。 〔271〕涂:路途。弥:包括。 〔272〕微:细微。纶:包容。 〔273〕配:比得上。沾润:滋润。 〔274〕象:好比。 〔275〕被:刻。金石:指钟鼎和石碑。德广:德业广传。 〔276〕流:流布。 鉴赏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其祖陆逊是三国时吴国的丞相,其父陆抗为大司马。他年轻时才能出众,文章超群。吴灭亡,他退居故乡,闭门勤学十年。公元289年,与弟陆云离乡到洛阳,会见太常张华,为张看重,称为“二俊”。曾官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晋惠帝太安二年(303),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起兵讨伐长沙王司马乂,任命他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兵败被谗,为司马颖所杀。他的文章以《辩亡论》、《吊魏武帝文》、《豪士赋序》、《文赋》等最有名。其诗歌追求辞藻的华丽,多拟古之作。他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与潘岳并称“潘陆”,与其弟陆云并称“二陆”,有《陆士衡集》。 陆机的《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论文。《文赋》的写作时代,杜甫《醉歌行》说:“陆机二十作《文赋》。”此说别无佐证,似不可信。今人逯钦立等人认为是陆机40岁以后之作,根据亦不足,但可供参考。 《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创作论。这篇文章用赋的形式,对文学创作过程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还论述风格和文学创作的一些技巧问题。这是陆机对前人和自己创作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又一新的发展。 《文赋》的主要内容是论述文学的创作过程。一开始是讲创作的准备:“颐情志于典坟”,是说要学习古代典籍;“遵四时”等是说要观察一年四季的景物;“心懔懔”二句是说要心怀高洁。做好这三方面的准备工作,就可以进入创作过程。 进行文学创作,有一个艰苦的构思阶段。“其始也”一段,以生动的语言,对文学创作的构思过程作了生动细致的描写。在构思开始时,不看不听,深深思索,广泛探求,心神飞向极远的八方,遨游在万仞天空。在构思成熟的时候,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由朦胧而越来越鲜明,物象清晰而纷至沓来。于是倾注诸子百家的精华,熔铸六经的文辞。想象有时好像在天池里安稳地漂流,有时如同在泉中洗濯浸泡。有时吐词艰涩,好像游鱼衔钩,从深渊中慢慢地提出水面;有时辞藻涌来,如同飞鸟中箭,从高高的云层中急遽地掉下来。收集百代的阙疑文字,采用千年遗留的韵文。抛开前人用滥的意和辞,就像抛弃已开过的花朵;采用前人未用过的意和辞,就如开未曾开放的花朵。片刻之间可以洞察古往今来,一眨眼的工夫能够观尽天下。在构思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想象的巨大作用,无怪乎黑格尔说,作家“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学》第一卷357页)。 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还有灵感问题。“若夫应感之会”一段就是论述这一问题。陆机对灵感的开塞来去描写得形象而又深刻,非深知其中甘苦的人是无法道出的。他认为灵感来的时候是挡不住的,去的时候是阻止不了的。藏起来如同影子消失,出现时好像声音响起。在灵感涌现时,没有什么纷乱的思绪是理不清的。文思发于心中如同疾风,文辞流于唇齿如同涌泉。丰富多彩的文思,你只要用纸笔去写好了。写出来的文章,文采妍美满目,音韵清脆悦耳。在灵感闭塞时,心志散去,精神滞留。呆呆地像枯死的树木,空空地如干涸的河流。虽然竭尽心力探索奥秘,提起精神去寻求。但是,文理不明更加隐伏,文思难出如同抽丝。有时竭尽心神反多悔恨,有时信笔写来倒少谬误。虽写文章在于我,然实非我力之所能及。所以我常抚空怀而自叹,弄不清文思开塞的根由。陆机对艺术构思过程中的灵感现象的描述是比较真实的客观的,作为灵感理论的开端,它对后世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赋》主要是讨论艺术创作的构思问题,也谈到结构、剪裁、文体、风格、语言等问题。陆机在论述艺术构思之后,提出了结构问题。他以生动的比喻,描述了六种不同的结构方式。这只是举例说明问题,并不是说结构的方式只有这六种。陆机在讨论结构时,特别强调“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这种以内容为主干,以文辞为枝条的思想,值得我们注意。一篇文章的好坏,和剪裁的关系极为密切。文章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毛病,用剪裁的办法去掉毛病,就可以成为佳作。不然则为劣品,所谓“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文章剪裁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陆机提出:“考殿最于锱铢,定去留于毫芒。”经过衡量,文章如仍有不当之处,就要根据法度,加以纠正,使之恰当。至于语言,陆机认为:第一,要讲究韵律。第二,要有警句。第三,要有独创性。此外,陆机关于风格和文体的论述,比较值得我们注意。 刘勰曾对《文赋》作了评论,他说:“昔陆氏《文赋》,号为曲尽,然泛论纤悉,而实体未该。”(《文心雕龙·总术》篇)又说:“陆《赋》巧而碎乱。”(《序志》篇)这是说,《文赋》的优点是“曲尽”“巧”,即详尽、巧妙。缺点是“泛论纤悉”“碎乱”“实体未该”,即所论琐碎,杂乱,论述根本性问题不完备。所谓根本性问题,当指儒家思想。刘勰指出了《文赋》思想方面的不足,也表现出他自己的局限性。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