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七发 枚乘 |
释义 | 七发 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曰:“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乎〔1〕?”太子曰:“惫〔2〕,谨谢客。”客因称曰:“今时天下安宁,四宇和平〔3〕,太子方富于年〔4〕。意者久耽安乐〔5〕,日夜无极;邪气袭逆〔6〕,中若结 客曰:“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65〕,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66〕,不欲闻之乎?”太子曰:“仆愿闻之〔67〕。” 注释 〔1〕少间(jiàn):稍愈。 〔2〕惫:疲劳。 〔3〕四宇:四方,即天下。 〔4〕方富于年:正当年轻的时候。方,正。年,年岁。 〔5〕意者:料想。下文自“久耽安乐”至“大命乃倾”,均为吴客料想之事。耽,沉溺。 〔6〕袭逆:侵入体内。 〔7〕中:指胸中。结 〔8〕纷屯:昏乱的样子。澹淡:摇荡的样子。 〔9〕嘘唏:叹息。烦酲(chéng):烦闷得像喝醉了酒。酲,病酒。 〔10〕惕(tì)惕怵(chù)怵:忧惧不安。 〔11〕瞑:入睡。 〔12〕虚中:元气损伤,体内虚弱。重听:听觉不灵。 〔13〕越渫(xiè):涣散。 〔14〕咸:都。 〔15〕聪明:指听觉和视觉。眩曜:迷惑混乱。 〔16〕悦怒不平:谓或悦或怒,不能平静。 〔17〕久执不废:长久保持这些病态而不治愈。废,止。 〔18〕大命:生命。倾:坏、倒塌。 〔19〕岂:表疑问,犹言“是否”。是:这些,指上述病症。 〔20〕“赖君之力”三句:言仰赖国君之力,天下太平,可以长期耽于安乐,所以常常有这些症候,但尚未到如此严重的地步。 〔21〕宫居:住在宫中。闺处:处于内室。 〔22〕保母:抚育贵族子女的妇女。 〔23〕傅父:辅导贵族子女的男子。 〔24〕欲交无所:想与人交往也没有机会和途径。 〔25〕温淳:味道浓厚。甘膬(cuì):脆甜可口。膬,同“脆”。 〔26〕脭(chéng):肥肉。 〔27〕杂遝(tà):众多纷杂。曼暖:轻细温暖。 〔28〕燂(chán):火热。烁:热。暑:热。 〔29〕销铄(shuò):熔化。挺解:松散。 〔30〕恣:放纵。支:通“肢”。 〔31〕和:调和。 〔32〕出舆入辇(niǎn):出入都要乘车。舆和辇都是车。 〔33〕命曰:叫作。蹶(jué)痿(wěi):身体麻痹不能行动的病症。机:征兆。 〔34〕洞房:深邃的房屋。清宫:清凉的宫室。 〔35〕寒热:感寒或受热。媒:媒介。 〔36〕皓齿:洁白的牙齿。蛾眉:如蚕蛾触须一样细长的眉。皆代指美女。 〔37〕伐:砍伐,伤斫。性:生命。 〔38〕脓:通“ 〔39〕腐肠:使肠子腐烂。 〔40〕靡曼:柔弱的样子。 〔41〕委随:萎软。 〔42〕淫濯:宏大、膨胀。 〔43〕堕窳(yǔ):懈怠无力。 〔44〕越女:越国的女子。侍前:在前面侍奉。 〔45〕齐姬:齐国的姬妾。奉:与“侍”同义。 〔46〕游燕:游乐欢宴。燕,通“宴”。 〔47〕纵恣:放纵。曲房:深幽的房屋。隐间:秘室。 〔48〕甘餐毒药:把毒药当作甘甜的食物吃。 〔49〕戏猛兽之爪牙:与猛兽的爪牙戏耍。 〔50〕所从来者:得病的由来。至:极。 〔51〕“淹滞”句:长期耽搁下去而不治愈。淹滞,滞留,耽搁。 〔52〕扁鹊:古代良医,郑(今河北任丘)人,姓秦,名越人。治内:治疗体内的疾病。 〔53〕巫咸:传说中的神巫,相传他能通过祷祝为人除去疾病。治外:即从身体外部凭借祷祝除去疾病。 〔54〕“独宜”句:只应该让世上的君子来医治。宜:适于、应该。 〔55〕博见强识(zhì):博闻强记。识,记忆。 〔56〕承间(jiàn):乘机会。语:谈论。 〔57〕变度易意:改变其思虑和心意。 〔58〕羽翼:犹言辅佐之人。 〔59〕淹沉:沉溺。 〔60〕浩唐:即浩荡,放荡不定。 〔61〕遁佚:放纵作乐。 〔62〕奚由:从哪里。奚,何。 〔63〕诺:应承之词。 〔64〕“病已”二句:等病好了,就照你这番话去做。 〔65〕无:同“勿”,不要。药石:药物。 〔66〕要言:至理名言。妙道:精深的道理。说(shuì):劝说。去:除去疾病。 〔67〕仆:自身谦称。 客曰:“龙门之桐〔1〕,高百尺而无枝。中郁结之轮菌〔2〕,根扶疏以分离〔3〕。上有千仞之峰〔4〕,下临百丈之谿〔5〕。湍流溯波〔6〕,又澹淡之〔7〕。其根半死半生。冬则烈风、漂霰、飞雪之所激也〔8〕,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9〕。朝则鹂黄, 注释 〔1〕龙门:山名,在今山西省河津县和陕西省韩城县之间。桐:树名,其材适合制作琴瑟。 〔2〕郁结:指桐木纹理的积聚。轮菌:屈曲。 〔3〕扶疏:伸展分布。 〔4〕仞(rèn):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5〕谿(xī):山间的河沟。 〔6〕湍流:湍急的流水。溯波:逆流的波浪。 〔7〕澹淡:摇荡。 〔8〕漂:通“飘”。霰(xiàn):小冰粒。激:激荡。 〔9〕感:触动。或言通“撼”(hàn),震撼。 〔10〕鹂黄:鸟名,即黄鹂。 〔11〕羁雌:失群的雌鸟。迷鸟:迷失方向的鸟。 〔12〕独:孤独。鹄(hú):鸟名,即天鹅。 〔13〕鹍(kūn)鸡:鸟名。 〔14〕背:离。涉:至。 〔15〕琴挚: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名挚,善于弹琴,故称“琴挚”。斫斩:砍下。 〔16〕野茧:野蚕茧。 〔17〕孤子:无父或无父母的孩子。钩:衣带上的钩。隐:琴上的装饰。 〔18〕九寡:有九个儿子的寡妇。李善《文选》注引《列女传》:“鲁之母师,九子之寡母也。不幸早失夫,独与九子居。”珥(ěr):耳饰。约:琴徽。以上二句的用意,张铣以为:“取孤子寡妇之宝而用之,欲其多悲声也。”(见《文选》五臣注) 〔19〕师堂:一称“师襄”,古代乐师。据《韩诗外传》,孔子曾向他学琴。操:演奏。《畅》:古代琴曲名。 〔20〕伯子牙:即伯牙,是古代一位精通琴艺的人。 〔21〕秀 〔22〕虚:空。壑:山谷。槁:枯。 〔23〕绝区:险峻之处。回溪:曲折的溪流。 〔24〕翕(xī)翼:合起翅膀。翕:合。去:离开。 〔25〕蚑(qí):蟏蛸,蜘蛛的一种。蛴(qí):虫名。蝼:蝼蛄。 〔26〕拄:支撑,此指张开。喙(huì):嘴。 客曰:“ 注释 〔1〕 〔2〕菜:用菜调和。蒲:香蒲,根、茎可食。以上二句说,小牛腹下的肥肉,用笋和香蒲来调和配搭为菜。 〔3〕和:羹。 〔4〕冒:通“芼”(mào),用菜调和。山肤:植物名,即石耳,可食用。以上二句说,肥狗的肉羹,用石耳调制。 〔5〕楚苗之食:用楚地苗山所产之禾做食物。禾,稻米。 〔6〕安胡之饭:用菰(gū)米做的饭。 〔7〕抟(tuán)之不解:聚在一起不散开,言其米性黏。抟,团聚。 〔8〕一啜而散:一吃入口中就散开了。啜,尝,饮。 〔9〕伊尹:商汤时大臣,善烹饪。煎熬:烹调。 〔10〕易牙:春夏时齐桓公幸臣,擅长调味。调和:指调和五味。 〔11〕熊蹯(fān):熊掌。臑(ér):同“胹”,煮烂。 〔12〕勺药:即芍药,根可入药,古人以为有调合五脏的功能,亦常用作调料。 〔13〕薄耆(qí):切为薄片的兽脊肉。按:疑耆通“鬐”,鱼脊鳍。炙:烤肉。 〔14〕鲙(kuài):切得很细的鱼肉。 〔15〕秋黄之苏:在秋天变为黄色的紫苏。苏,紫苏,药草名,可食用。 〔16〕白露之茹:经受秋露的蔬菜。茹,蔬菜。 〔17〕兰英之酒:用兰花浸泡的酒。英,花。 〔18〕山梁之餐:用野鸡肉做的食物。这里即用山梁代指野鸡。 〔19〕豢豹:人们豢养的豹。此句指用豹胎做的食物。 〔20〕歠(chuò):饮。 〔21〕汤:热水。沃:浇。以上二句说,无论小吃大饮,都如热水浇雪,非常爽快。 客曰:“钟、岱之牡〔1〕,齿至之车〔2〕。前似飞鸟,后类距虚〔3〕。穱麦服处〔4〕,躁中烦外〔5〕。羁坚辔〔6〕,附易路〔7〕。于是伯乐相其前后〔8〕,王良、造父为之御〔9〕,秦缺、楼季为之右〔10〕。此两人者〔11〕,马佚能止之〔12〕,车覆能起之〔13〕。于是使射千镒之重〔14〕,争千里之逐〔15〕。此亦天下之至骏也〔16〕,太子能强起乘之乎?”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注释 〔1〕钟、岱:岱,当作“代”,皆古赵国之地名,以产马著称。牡:雄马。 〔2〕齿至之车:以年齿适中的马驾的车。齿至,年齿适中。 〔3〕“前似”二句:形容马跑得快。距虚:兽名,善奔走。 〔4〕穱(zhuō)麦:选择先熟的麦子。穱,择。服处:服用,指饲马。 〔5〕躁中烦外:言马饲养得肥壮,所以性情烦躁而亟思奔驰。 〔6〕羁:拘系。坚辔:结实的辔头。 〔7〕附:顺。易路:平坦的道路。 〔8〕伯乐:春秋时人,善于相马。相(xiàng):观察。 〔9〕王良:春秋时晋国擅长驾车的人。造父:相传为周穆王的御者。御:驾驭车马。 〔10〕秦缺:古代勇士。楼季:战国时魏国的勇士,善于攀登跳跃。右:即车右,古代乘车时位于右边的武士。 〔11〕此两人者:指秦缺和楼季。 〔12〕佚:通“逸”,奔跑。 〔13〕覆:倾倒。起:掀起。 〔14〕射:打赌。镒(yì):二十四两。 〔15〕争:竞赛。逐:奔跑。以上二句是说马善于奔驰,可以用它与人进行千镒之注的赌赛,千里之遥的赛跑。 〔16〕至骏:最好的马。 客曰:“既登景夷之台〔1〕,南望荆山〔2〕,北望汝海〔3〕,左江右湖〔4〕,其乐无有〔5〕。于是使博辩之士〔6〕,原本山川〔7〕,极命草木〔8〕,比物属事〔9〕,离辞连类〔10〕。浮游览观〔11〕,乃下置酒于虞怀之宫〔12〕。连廊四注〔13〕,台城层构〔14〕,纷纭玄绿〔15〕。辇道邪交〔16〕,黄池纡曲〔17〕。溷章、白鹭,孔鸟、鹍鹄,鹓 注释 〔1〕景夷:台名。李善《文选》注引《战国策》:“鲁君曰:‘楚王登京台,南望猎山,左江右湖,其乐之忘死。’”近人王文濡以为京台即景夷台,在今湖北省监利县北。 〔2〕荆山:王文濡以为即猎山,在今湖南省华容县境。 〔3〕汝海:即汝水,源出河南省鲁山县,东南流入淮河。称海,以形容其大。 〔4〕江:指长江。湖:指洞庭湖。 〔5〕其乐无有:那种乐趣是世上所没有的。 〔6〕博辩:博学而有口才。 〔7〕原本山川:陈说山川的原本。 〔8〕极命草木:尽举草木的名称。极,尽。命,命名。 〔9〕比物属(zhǔ)事:将各种事物进行排比归纳。属:连接。 〔10〕离辞连类:连缀同类事物写成文章。离同“丽”,附丽。 〔11〕浮游:漫游。 〔12〕虞怀:宫名。 〔13〕连廊:堂下的房屋四周相连。廊,堂下四周的屋子。四注:屋顶四面皆成坡形,都可以向下流水。注,流。 〔14〕台城:有台的城。层构:重叠的建筑。 〔15〕纷纭:繁盛。玄:黑色。这句是形容城的颜色。 〔16〕辇(niǎn)道:乘车往来的路。邪交:纵横交错。邪通“斜”。 〔17〕黄池:同“潢池”,积水的池塘。纡曲:曲折。 〔18〕溷(hùn)章:鸟名。白鹭:鸟名,羽毛雪白。孔鸟:即孔雀。鹍(kūn)鹄:鸟名。鹓(yuān) 〔19〕螭(chī)龙德牧:指头上和腹下有花纹的雌鸟和雄鸟。螭,雌龙。龙,雄龙。这里借指雌鸟和雄鸟。德,头上的花纹。牧,腹下的花纹。 〔20〕邕(yōng)邕:鸟和鸣之声。 〔21〕阳鱼:即鱼。古人以鱼类属阳,故称阳鱼。 〔22〕奋:摇动。翼:鱼鳍。振:抖动。 〔23〕漃(jì)漻(liáo):清静之水。 〔24〕芳苓:草名。 〔25〕女桑:柔嫩的小桑树。河柳:河旁赤茎小杨。 〔26〕素叶:叶色单纯,指女桑。紫茎:指河柳。 〔27〕苗松:苗山的松树。豫章:樟树。 〔28〕条:枝。造:达到。 〔29〕并闾:即棕榈树。 〔30〕极望:极目望去。 〔31〕众芳:各种各样的花。芬郁:香气浓郁。 〔32〕乱于五风:指色彩缤纷。乱,驳杂。五风,指不同的颜色。一说五风指五方之风,则此句紧承上文,有花香浓郁,随风四处飘荡之意。 〔33〕从容猗(yī)靡:指树木枝叶在风中舒缓地摇摆着。猗靡,摇摆。 〔34〕消息阳阴:此句紧承上文,形容树木枝叶随风摇摆时光泽变幻的样子,犹言“时隐时现,或明或暗”。消息,灭和生,引申为隐现。阳,明。阴,暗。 〔35〕荡乐:纵情作乐。娱心:使心情愉悦。 〔36〕景春:战国时纵横家,善于辞令。佐酒:陪伴饮酒。 〔37〕杜连:古代善于鼓琴的人,传说为伯牙之师。理音:奏乐。 〔38〕肴糅(róu):各种鱼肉之类的荤菜。错该:错杂赅备。 〔39〕练色:经过选择的色彩,犹言“最美的色彩”。练,选择。 〔40〕流声:经过选择的乐声,犹言“最美的乐声”。流,也有选择之意。 〔41〕激楚:楚地歌曲名。因楚地音乐声调激切,故称激楚。结风:歌曲结尾的余声。 〔42〕郑、卫:古代郑、卫两国的音乐多变古调而造新曲。皓乐:指优美动听的乐曲。 〔43〕“先施”至“傅予”:皆古代美女名。先施,即西施,越国美女。阳文,楚国美女。吴娃:吴国美女。闾娵(zōu):梁王魏婴之美人。余不详。 〔44〕杂裾:用各种色彩修饰衣裾。杂,五彩相合。裾,衣的前、后襟。垂髾(shāo):垂着燕尾形的发髻。 〔45〕目窕:用目光挑逗。窕,通“挑”。心与:心中相许。 〔46〕揄流波:取流水洗身。揄,引,取。 〔47〕杂杜若:错杂地佩戴着杜若。杜若,香草名。 〔48〕蒙清尘:指头发上像蒙罩着一层尘雾。 〔49〕被(pī)兰泽:用兰花的香脂沐发润身。被,通“披”。 〔50〕嬿(yàn)服:闲居之服,便服。御:侍奉。 〔51〕靡丽:豪华。皓侈:盛大奢侈。皓,通“浩”。 客曰:“将为太子驯骐骥之马〔1〕,驾飞 客见太子有悦色,遂推而进之曰〔32〕:“冥火薄天〔33〕,兵车雷运〔34〕, 客曰:“未既〔43〕。于是榛林深泽〔44〕,烟云暗莫〔45〕,兕虎并作〔46〕。毅武孔猛〔47〕,袒裼身薄〔48〕。白刃硙硙〔49〕,矛戟交错〔50〕。收获掌功〔51〕,赏赐金帛。掩 注释 〔1〕驯:驯服。骐骥:骏马。 〔2〕飞 〔3〕乘(chéng)牡骏之乘(shèng):乘坐骏马驾的车。前“乘”字为动词,后“乘”字为名词,指车。牡骏,骏马。 〔4〕右夏服之劲箭:右手拿着夏后氏箭袋中的强劲的箭。夏,指夏后氏。服,通“箙”,盛箭之器。 〔5〕左乌号(háo)之雕弓:左手拿着刻镂花纹的乌号弓。乌号,良弓名。雕,刻镂。 〔6〕云林:云梦中的树林。云梦,楚国著名的大泽,在今湖北省。 〔7〕周驰:围绕奔驰。兰泽:生有兰草的泽地。 〔8〕弭节:驻车。江浔(xún):江边。 〔9〕掩青 〔10〕游:当作“溯”,迎着,向着。 〔11〕陶阳气:春天的空气令人心情舒畅。陶,畅。 〔12〕荡春心:涤荡春日里伤感的情绪。 〔13〕狡兽:凶猛的野兽。 〔14〕集轻禽:众箭集中射向轻捷的飞禽。 〔15〕极犬马之才:充分发挥猎犬骏马的才能。 〔16〕困野兽之足:把野兽追逐得足力困乏。 〔17〕穷相(xiàng)御之智巧:使辅佐的人和驾车的人都竭尽其智慧和技巧。相,指辅佐之人。御,指驾车之人。 〔18〕恐虎豹:使虎豹恐惧。 〔19〕慴(shè)鸷鸟:使猛禽畏惧。 〔20〕逐马:奔驰的马。鸣镳(biāo):镳上的铃铛响着。镳,马嚼子的两端露出嘴外的部分。 〔21〕鱼跨麋角:此句费解。清人胡绍愥以为“跨”“角”并捕取之名(见《文选笺证》)。朱东润主编之《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释此句为:似鱼之腾跃,似麋之角逐。 〔22〕履游:踩、踏。麕(jūn):兽名,即獐子。 〔23〕蹈践:践踏。麖(jīng):兽名,大鹿。 〔24〕汗流沫坠:这是描写犬马奔驰时的样子。沫坠,流下口沫。 〔25〕冤伏陵窘:这是描写禽兽被追逐时的样子。冤伏,畏缩藏伏。陵窘:急促窘迫。 〔26〕创:创伤。 〔27〕后乘(shèng):跟随在后面的车子。 〔28〕校(jiào)猎:设置栅栏,围圈禽兽,然后猎取。至壮:极其壮观。 〔29〕阳气:喜悦的气色。见(xiàn):出现。 〔30〕侵淫:渐进。 〔31〕几:几乎。大宅:面部。 〔32〕推而进之:进一步。 〔33〕冥火:夜间点燃的火焰。冥,夜。薄,迫近。 〔34〕雷运:像雷鸣般地运行着。 〔35〕 〔36〕羽毛:鸟羽和旄牛尾,都是旌旗的装饰物。肃纷:整齐而盛多。 〔37〕角逐:竞争。 〔38〕慕味:追求美味。 〔39〕徼(yāo)墨广博:遮拦猎取野兽的烧田范围广博。徼,拦截。墨,烧田。古人在打猎的地方纵火焚烧,烧过的土地发黑,故称作“墨”。 〔40〕圻(yín):通“垠”,边际。 〔41〕纯粹:指禽兽毛色纯一。全:通“牷”,指躯体完备的野兽。牺:指毛色纯一的野兽。 〔42〕公门:君主之门。 〔43〕未既:话还没有说完。既,尽。 〔44〕榛(zhēn)林:丛林。 〔45〕暗莫:昏暗不明。 〔46〕兕(sì):犀牛。作:出现。 〔47〕毅:刚毅。武:勇武。孔:很。 〔48〕袒(tǎn)裼(xī):脱去衣服,裸露身体。身:亲身。薄:迫近,指与野兽搏斗。 〔49〕硙(ái)硙:同“皑皑”,白。 〔50〕矛、戟:兵器名。 〔51〕收获掌功:收获猎物并记录功劳。掌,掌管。 〔52〕掩:盖。 〔53〕牧人:负责牧养牲畜的官。一说指参加打猎的官。席:摆设席位。 〔54〕旨酒:美酒。 〔55〕羞:美味的食物。炰(páo):以火烧熟的食物。脍(kuài):细切的肉。炙:烧烤的肉。 〔56〕御:进献。 〔57〕涌觞(shāng):斟满酒的杯子。觞。酒杯。并起:齐举。 〔58〕必:守信用。 〔59〕决绝以诺:无论拒绝或应允,但凭一诺,态度非常坚决,毫不犹豫。决绝,坚决。 〔60〕贞信之色:忠贞诚信的表情态度。 〔61〕形于金石:通过乐器的演奏表现出来。金石,指乐器。 〔62〕陈唱:久唱。 〔63〕万岁无 〔64〕直:只,只是。为诸大夫累:成为群臣的累赘。 客曰:“将以八月之望〔1〕,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2〕。至则未见涛之形也,徒观水力之所到〔3〕,则恤然足以骇矣〔4〕。观其所驾轶者〔5〕,所擢拔者〔6〕,所扬汩者〔7〕,所温汾者〔8〕,所涤汔者〔9〕,虽有心略辞给〔10〕,固未能缕形其所由然也〔11〕。怳兮忽兮〔12〕,聊兮慄兮〔13〕,混汩汩兮〔14〕,忽兮慌兮〔15〕,俶兮傥兮〔16〕,浩 客曰:“不记也〔46〕。然闻于师曰,似神而非者三〔47〕:疾雷闻百里〔48〕;江水逆流,海水上潮〔49〕;山出内云,日夜不止〔50〕。衍溢漂疾〔51〕,波涌而涛起。其始起也,洪淋淋焉〔52〕,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 注释 〔1〕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2〕广陵:扬州,即今江苏省扬州市。曲江:江名,在扬州城外,今淤塞。 〔3〕徒:仅仅。 〔4〕恤然:惊惧。 〔5〕驾轶:腾越。 〔6〕擢拔:耸起。 〔7〕扬汩(yù):飞扬激荡。 〔8〕温汾:回旋。 〔9〕涤汔(qì):聚结冲激。 〔10〕心略:智慧。略,智。辞给(jǐ):善于辞令。 〔11〕“固未能”句:也不能详细地说出江水所以产生这些景象的道理。缕,细致。形,指表达描述。 〔12〕怳(huǎng)兮忽兮:兮是语气词。怳忽,形容江水浩渺,模糊不清。 〔13〕聊兮慄(lì)兮:聊慄,恐惧。这是形容江涛骇目惊心的样子。 〔14〕混汩(gǔ)汩兮:混,水势浩大。汩汩,水流声。这句是说江水浩大,汩汩而流。 〔15〕忽兮慌兮:忽慌,同“怳忽”。 〔16〕俶(tì)兮傥(tǎng)兮:俶傥,卓异不凡。 〔17〕浩 〔18〕慌旷旷兮:慌,通“荒”,远。旷旷,辽阔广大。这句说江水辽远广大。 〔19〕秉意:犹“注意”。南山:当是江水发源之处。 〔20〕通望:纵观。东海:指江水所往之处。以上二句言观涛者注视着南山,纵观江水,一直望到东海。 〔21〕虹洞兮苍天:言天水苍茫,连为一体。虹洞,相连。 〔22〕极虑:远虑,尽思虑之所及。崖涘(sì):边际,当指天水相连之处。这句是说极目天水相连处,心神亦随之而往。 〔23〕流揽:浏览。 〔24〕归神日母:言心神随江水驰向东方的太阳。日母,指太阳。 〔25〕“汩(yù)乘流”句:言浪涛疾速地顺江流而东下。汩,疾速。 〔26〕纷纭:形容波浪盛多。流折:曲折地奔流。 〔27〕缪(jiū)往:错杂纠结地流去。不来:不返回。 〔28〕朱汜(sì):大概是地名,未详。 〔29〕虚烦:空虚烦闷。益:更加。怠:怠倦。以上二句说观涛者见江涛逝去,心中空虚烦闷而愈如怠倦。 〔30〕莫(mù)离散:指晚潮退去。莫,同“暮”。发曙:指早潮到来。 〔31〕存心:安定心神。自持:克制自己。以上二句说,自晚潮退去,直到早潮又来,才使心神安定下来而能自持了。 〔32〕澡概:洗涤。概,通“溉”。 〔33〕洒练:洗涤。五藏:五脏。藏,通“脏”。 〔34〕澉(gǎn)澹:洗涤。 〔35〕颒(huì)濯:洗濯。 〔36〕揄弃:挥掉。揄,挥。恬怠:怠惰。 〔37〕输写(xiè):排除。写,同“泻”。淟(tiǎn)浊:污浊。 〔38〕分决:解决。狐疑:疑虑。 〔39〕发皇:启发,使之清明。皇,明。 〔40〕淹、滞:久。 〔41〕伸伛(yǔ):使驼背的人挺直身躯。伛,曲背。起躄(bì):使跛足的人起来行走。躄,跛足。 〔42〕发瞽:使盲目的人睁开眼睛。发,开。瞽,盲目。披聋:使耳聋的人听见声音。披,开。 〔43〕“况直”句:何况只是小有烦闷和饮酒过量而得病的人呢!直:只。酲:病酒。 〔44〕“发蒙”二句:启发蒙昧,解除迷惑,这是不值得说的事。二句见《黄帝内经·素问》,原文作“发蒙解惑,未足以论也”。 〔45〕气:气象。 〔46〕不记:不见于记载。 〔47〕“似神”句:像神而又不是神的特征有三种。 〔48〕“疾雷”句:疾雷般的涛声闻于百里,这是特征之一。 〔49〕“江水”二句:写特征之二。上潮:涨潮。 〔50〕“山出内(nà)云”二句:山上吞吐云气,日夜不止。此特征之三。内:通“纳”。 〔51〕衍溢:盛大涌溢。漂疾:湍急。 〔52〕洪淋淋焉:形容巨浪涌起,倾泻而下。洪,大。淋淋:水倾泻而下。焉,语气词。 〔53〕浩浩:形容水势浩大。 〔54〕素车:涂以白土的车。帷盖:车的帷幔和顶盖。 〔55〕云乱:像云气一样纷乱。 〔56〕扰扰:纷乱。腾装:整备行装,奔腾前进。 〔57〕旁作:横流。奔起:奔腾上扬。 〔58〕“飘飘”句;言波浪飞涌如同主帅在轻车上率领军队前进。轻车:古代兵车名。勒兵:统率军队。 〔59〕六驾蛟龙:言江涛奔腾之势和如同用六条蛟龙驾车驱驰。 〔60〕附从:跟从。太白:河神。一说为帅旗。 〔61〕纯(tún)驰:或停聚或奔驰。纯,通“屯”。浩蜺:形容浪涛高大。 〔62〕骆驿:即“络绎”,连续不绝。 〔63〕颙(yóng)颙卬(áng)卬:波高的样子。 〔64〕椐(jū)椐强强:相随。 〔65〕莘(shēn)莘将(qiāng)将:盛大雄壮。 〔66〕壁垒重(chóng)坚:形容波涛就像重叠坚固的壁垒。 〔67〕沓(tà)杂:众多。军行(háng):军队的行列。 〔68〕訇(hōng)隐匈礚(kē):形容涛声宏大的象声词。 〔69〕轧盘:广大无垠。涌裔:波涛奔流。 〔70〕原不可当:实在不可抵挡。 〔71〕傍:通“旁”。 〔72〕滂渤怫(fú)郁:汹涌激荡。 〔73〕暗漠:昏暗不明。感突:互相撞击。 〔74〕上击下律:上下冲击。律,当作“硉”(lù),石从高处滚下。 〔75〕突怒:奔突发怒。 〔76〕蹈壁:拍击壁岸和渡口。冲津:冲击渡口。 〔77〕穷曲随隈(wēi):言浪涛遍及江流曲折之处。穷,尽。穷、随都有遍及之义。曲、隈,指曲折之处。 〔78〕逾:越过。出:越出。追(duī):通“堆”,沙堆。 〔79〕或围:大概是地名。或,古“域”字。 〔80〕荄(gāi)轸谷分:如山陇之相隐,川谷之区分。荄,通“陔”,山陇。轸,隐。 〔81〕回翔青篾:像车在回旋奔驰。回翔,回旋。青篾,车名。 〔82〕衔枚檀桓:如口中衔枚一样无声地盘桓。枚,古代行军时,衔在口中以禁止喧哗的器具。檀桓,盘桓。 〔83〕弭节:驻车,比喻江水稍停。伍子之山:因伍子胥而得名的山。 〔84〕通厉:远行。胥母:山名,在今江苏省。场:祭祀的处所。 〔85〕凌:越过。赤岸:地名。 〔86〕篲(huì):扫,很快地越过。扶桑:神话中的树名,在太阳所出处。 〔87〕横奔:纵横奔流。 〔88〕诚:确实。厥:其,它的。武:威武。 〔89〕振:通“震”,震动。 〔90〕沌沌浑浑:波浪相随。 〔91〕混混庉(dùn)庉:波涛之声。 〔92〕庢(zhì)沓:受到阻碍,沸涌而起。庢,阻碍。沓,沸涌。 〔93〕清:清波。逾跇(yì):逾越。 〔94〕侯波:阳侯之波,即大波。阳侯,传说中的大波之神。 〔95〕藉藉:地名。口:通道或关隘。 〔96〕回:逃避。 〔97〕纷纷:众多。翼翼:雄壮。 〔98〕荡:冲激。 〔99〕背:反。 〔100〕覆亏:摧毁。 〔101〕平夷:荡平。畔:岸。 〔102〕险险戏(xī)戏:险阻。戏,通“巇”。 〔103〕陂(pō)池(tuó):同“陂陀”,倾斜,这里指倾斜的江岸。 〔104〕决胜:取得胜利。 〔105〕 〔106〕披扬:飞溅。 〔107〕失势:失态。 〔108〕颠倒偃(yǎn)侧:犹言“东倒西歪”。颠、偃皆倒伏之义,侧,倾斜。 〔109〕沋(yóu)沋湲湲:形容颠倒的样子。 〔110〕蒲伏:同“匍匐”,伏地而行。连延:连续。 〔111〕踣(bó):跌倒。 〔112〕洄暗:昏乱不清。以上四句言神奇怪异的景象不可胜言,简直要把人惊骇得跌倒,使人神思昏乱而心情悲怆。 〔113〕诡观:奇异的景象。 客曰:“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1〕,若庄周、魏牟、杨朱、墨翟、便蜎、詹何之伦〔2〕,使之论天下之精微〔3〕,理万物之是非。孔、老览观〔4〕,孟子筹之〔5〕,万不失一〔6〕。此亦天下要言妙道也,太子岂欲闻之乎?”于是太子据几而起〔7〕,曰:“涣乎〔8〕!若一听圣人辩士之言!”涊然汗出〔9〕,霍然病已〔10〕。 注释 〔1〕奏:进,引荐。方术:道德学术。资略:资望和智谋。 〔2〕庄周……詹何: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有才学的人。伦:类。 〔3〕精微:精深微妙的道理。 〔4〕孔、老:孔子和老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览观:指对上列诸人的言论加以审察鉴定。 〔5〕孟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筹:谋划。 〔6〕万不失一:不会有万分之一的失误。 〔7〕据:倚着。几:小桌子。 〔8〕涣:解,散。这里有消除困惑、头脑清醒的意思。乎:感叹词。 〔9〕涊(niǎn)然:流汗的样子。 〔10〕霍然:疾速。 鉴赏 《七发》不仅是西汉前期重要辞赋家枚乘的名作,而且也是我国辞赋史上的重要篇章。它的出现,标志了我国辞赋由骚体向散体的转化和衍变,也标志了西汉新体辞赋的正式形成,无论是从内容上说还是从形式上说,对西汉以及后代辞赋的发展和写作,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辞赋发展史上,它具有重要地位。 枚乘(?—前140年),字叔,淮阴人,西汉前期重要的辞赋家。先为吴王刘濞的郎中。吴王谋反,他曾上书劝阻,吴王不听,他去吴至梁,为梁孝王的宾客。前154年,吴、楚七国反叛,他又上书劝吴王罢兵,亦被拒。不久,汉景帝平息了“七国之乱”,枚乘也因之名重于当世。景帝曾任命他为弘农都尉,他不乐于郡吏生活,以病辞官,复游于梁。梁孝王死,他回到了家乡。汉武帝素闻其名,前140年即位后,即以安车蒲轮征召他,惜其已年迈,死于赴京的途中。 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作为九篇,可惜大都遗失。今传有《七发》《梁王菟园赋》《柳赋》三篇,“梁”赋错讹难读,“柳”赋又不可靠,所以只有这一篇《七发》才算真正完整地流传下来。另外,他还有《上吴王书》《再上吴王书》,据说就是当年劝阻吴王刘濞反叛时写的。虽然他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但这篇《七发》却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了重要的位置。 “七发”是七项具有启发意义的言论或事件。枚乘所抒写的内容,正为此意。他汲取并采用了楚辞诸如《卜居》《渔父》以及宋玉辞赋中所惯用的对答体式,以夸张铺排的语言虚构故事: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并乘机指出楚太子的病源就是由于“久耽安乐”的缘故。吴客指出,住则洞房清宫,吃则甘脆肥脓,衣则杂遝曼暖,行则出辇入舆,再加上无节制的声色、游宴的享受,就是身体“销铄”“挺解”“腐肠”“伐性”的根源。这种病,仅凭“扁鹊治内,巫咸治外”和“药石针刺灸疗”是医治不好的。接着,他先后用绝妙的音乐、味美的饮食、轻疾华贵的车骑和欢快尽情的游宴去启发、诱导楚太子,劝他“强起”而去听、去尝、去乘、去游,而楚太子都因“病,未能也”,表示不感兴趣。接着,吴客又用盛大壮观的田猎和惊险引人的江涛加以启发、引诱,楚太子虽然颇有兴趣,有了“悦色”和“起色”,但仍因“病”而“未能”亲去。最后,吴客又以“要言妙道”启发、诱导楚太子,可是虽然只说了简要的几句,楚太子却“据几而起”“涊然汗出”而“霍然病已”了。 这是一个精巧有趣而寓意深厚的故事。对写作动机,后人的理解不同。刘勰《文心雕龙·杂文》说:“枚乘摛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盖七窍所发,发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粱之子也。”《文选》五臣注说得更为直接:“七发者,说七事以起发太子也。”但是李善在注《文选》时,却另辟新说。他认为,“乘事梁孝王,恐孝王反,故作《七发》以谏之。”北宋以来的学者,又认为是“谏吴王濞谋反之作”。我们细审此赋的思想内容,看不出枚乘所写的七件事与梁王或吴王的谋反有什么关系,而且于史无据,倒是五臣注文说得简明贴切。刘勰说“戒膏粱之子”是正确的,但硬把“七发”和人的“七窍所发”联系在一起,则含混、牵强,不可理解。综观全赋,“七发”和“七窍”是没有直接联系的。枚乘写作此赋的意旨,显然是在说明:奢侈腐化、淫逸享乐是封建贵族阶级的病源,要治理好这种疾病,单靠良医药石是无济于事的,只有用“要言妙道”来提高思想认识,充实精神生活,才能铲除“淹沉之乐,浩唐之心,遁佚之志”而得以健康地生活。这种认识,客观上既是对封建贵族阶级奢侈腐化、纵恣淫逸生活的揭露和批判,又是封建地主阶级中下层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和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的反映。对于一切贪图和追求物质享受的人来说,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意义。因此,这篇赋作的认识价值和教育价值至今依然是很高的。 《七发》虽体制宏大,但由于作者善于布局构思,故不臃肿平板,其结构严整紧密,层次条理清楚,行文富有起伏和变化。警奢侈、戒淫逸,讽邪劝正,是这篇赋作的思想灵魂;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开阔了它的精神境界;铺丽排彩、绘形绘色、状声拟神的描述,又给全赋涂抹了优美的靴帽和衣饰。虽然它已具有过分排比铺陈,恢奇夸张和浮丽辞藻的缺点或弱点,但还不像后来一些逞辞大赋那样堆砌、臃肿和板滞,行文仍不失挥洒自如、气势磅礴。它既继承了战国时代楚辞和纵横家的文风、余韵,又为以后两汉辞赋的写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其艺术成就相当杰出。 《七发》的出现,为辞赋开拓了一种新的文体。刘勰《文心雕龙·杂文》中说:“自《七发》以下,作者继踵。观枚氏首喝,信独拔而伟丽矣。及傅毅《七激》,会清要之工;崔骃《七依》,入博雅之巧;张衡《七辨》,结彩绵靡;崔瑗《七厉》,植义纯正;陈思《七启》,取美于宏壮;仲宣《七释》,致辨于事理。自桓麟《七说》以下,左思《七讽》以上,枝附影从,十有余家。”萧统《文选》专门列有“七”体。据有人统计,“七”体发展到唐以前,共达四十家之多。虽然后来的一些“七”文无论是思想或艺术都远远赶不上枚乘,但仅从众多作家追步、模仿这一点上来说,也可看出其影响之大、之深、之远了。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