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题陶处士象 张羽 |
释义 | 题陶处士象 五儿长大翟卿贤,鼓泽归来只醉眠。 篱下黄花门外柳,风光不似义熙前。 鉴赏 “处士”是古时不愿为官或未尝为官之士的一种称呼,犹今人之称“先生”。由此可知诗人看到的这幅陶渊明像,画的是弃官归田后的情况,很可能是一幅渊明醉酒图。 “五儿长大翟卿贤”,诗的第一句就有别趣。诗人撇开陶先生的清高不言,开口就说其家庭琐事。渊明有五子。其《责子》诗云:“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不过在乡下,文化也值不了几个钱。好在他们都长大成人,生活上不必让父亲担忧。何况渊明继室翟氏夫人为人贤淑,家事就更不用他本人操心。看来这句诗为陶先生解除了一切家庭负担,好让他放心喝酒,做老太爷去。“彭泽归来只醉眠”是说渊明在东晋曾为彭泽令,“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晋书·陶潜传》)“彭泽归来”即此之谓。总上两句,诗人笔下的陶渊明不但是一个辞官归隐的高士,而且是一个尽了责任的父亲,一个有福气的丈夫。在他的田庄里,没有督邮来叫人烦心,没有小儿女的聒噪,也没有河东狮吼的担忧,他可以对着门前五柳,三径松菊,悠然地饮酒赋诗。所以前二句涉笔似俗,而实能脱俗。 “篱下黄花门外柳,风光不似义熙前。”第三句描写的是渊明田园的风光,语本陶潜诗文。《饮酒》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五柳先生传》云:“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其居处的田园风光,可见是不错的。但据《归去来辞》所说,在先生归来之前,是“田园将芜”“三径就荒”。而先生之归在晋安帝义熙二年,此后经过一番整治,才粗具规模。所以末句“风光不似义熙前”,实是说“风光胜似义熙前”,但如果径作“胜似”,则质木无味;说“不似”则耐人寻味,不免要把义熙前后情况比照比照,方恍然大悟,原来“风光不似义熙前”,是一种多么满意的、“觉今是而昨非”的口吻啊!这种含蓄不露之美,是七绝最需讲究的。一字推敲得宜,则全诗皆为之生色。 |
随便看 |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