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青玉案 黄公度 |
释义 | 青玉案 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浥残别袖燕支雨,漫留得、愁如缕。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倚栏无语,独立长天暮。 鉴赏 这是一首旅途寄内(旧时代男子称妻为内人或内子)的作品。上片写旅途中对爱人的想念,下片诉旅途中孤寂的心情。身在旅途,“邻鸡”三句却从回忆写起。晨鸡啼晓,本来无关人事。“催人去”三字实际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情感,即不愿离家而又不得不离的矛盾心情。“回首”句束上启下,转入旅途思家的叙写。“高城”语用唐欧阳詹诗“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才离开家,为什么“回首高城”就感到音信阻隔呢?这是把不愿离家的心情作进一步的渲染,使其色调更浓。下面“霜桥月馆”化用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句,描述途中早行的情景,“水村烟市”,则指旅程中投宿的处所。这八个字合起来是朝朝暮暮、随处随时的意思。“总是思君处”是结束句,极写思家情切,为不愿离家的心情描写再一次加强色调。 过片以下转入对旅途愁苦的叙写。“浥残别袖燕支雨”是说:分别时沾染在襟袖上的爱人的泪水已经只存痕迹。这首先说明他和家里的亲人已经“相去日以远”了,而同时这又和上片“音信阻”一语遥相呼应。人阻高城而泪痕宛在,“漫留得、愁千缕”,正由这泪痕引起。泪痕勾起离愁,离愁希望倾诉,最后三句写的就是这种心理。“欲倩归鸿分付与”,可是“鸿飞不住”,只好“倚栏无语,独立长天暮”,独自等待着暮色的降临。 读完这首词,读者可能会问,不过是离家几天罢了,为什么竟这样依依不舍呢?据有关记载,词人刚登第的时候,丞相赵鼎很赏识他,他到平海军后,还彼此通信。秦桧和赵鼎是对头。作者既见重于赵鼎,因而为秦桧所嫉恨。他这次离家,正是平海军判官任满,前往临安改官。而这时赵鼎已被秦桧排挤去位,大权归秦独揽。因此他料定此行必然没有好结果,但诏命出于皇帝,又不能拒命不行。所以怕离家尚非真情,对前程心怀忧惧,才是他当时真实的内心世界。不过他不愿明说,采用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极写对家庭的依依不舍,从侧面衬托出他对仕途的栗栗危惧。其所以把离愁写得如此浓烈,正是要引出读者的疑问,由疑问引向探索,从而理解其言外之意。清代有些词人以“意内言外”作为论词的原则。这一说法虽然稍嫌偏颇,但证以宋代(尤其是南宋)某些词人的创作实践,也有一定的道理。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