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经旧苑吊马守贞文 汪中
释义

经旧苑吊马守贞文

汪中

嗟佳人之信嫮兮〔1〕,挺妍姿之绰约。羌既被此冶容兮,又工颦与善谑。攘皓腕以抒思兮,乍含毫以绵邈〔2〕。寄幽怨于子墨兮,想蕙心之盘薄〔3〕。惟女生而从人兮,固各安乎室家。何斯人之高秀兮,乃荡堕于女闾〔4〕。奉君子之光仪兮,誓偕老以没身。何坐席之未温兮,又改服而事人。顾七尺其不自由兮,倏风荡而波沦。纷啼笑其感人兮,孰知其不出于余心。哆乐舞之婆娑兮〔5〕,固非微躯之可任。哀吾生之鄙贱兮,又何矜乎才艺也。予夺其不可冯兮,吾又安知夫天意也。人固有不偶兮,将异世同其狼藉。遇秋气之侧怆兮,抚灵踪而太息。谅时命其不可为兮〔6〕,独申哀而竟夕。

注释

〔1〕信嫮(hù):真正美好。

〔2〕绵邈:遥远,此指文思深远。

〔3〕盘薄:形容坚稳牢固。

〔4〕女闾:娼妓所居住的地方。

〔5〕哆(chǐ):此指放纵不羁。

〔6〕谅:真是,委实。

鉴赏

这篇赋体吊唁文字甚短,文前却有一篇较长的序。《序》中言明,乾隆四十八年(1783),作者客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城南,常经过明朝南苑妓女马守贞故宅。马氏为当时名妓,风流绝代,且善文墨。作者曾览其画迹,恨不同时。因想到如此才女,托身乐籍;钟美如斯,摧辱无已,不胜感慨。联系自己“俯仰异趣,哀乐由人”的身世,虽身为男子,与妓女之遭际何异!于是伤心之时,乃为辞以吊守贞,亦用以自悼。这就是此篇所作之缘起。

全文216字,可分为三个层次。从开头“嗟佳人”至“盘薄”八句,赞美马氏的妍姿蕙心。用八句把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形象呈现于读者面前。从“惟生女”到“可任”十四句以高度的同情心感叹马守贞青楼生活的内心痛苦。自“哀吾生”至“竟夕”为第三层次,从马氏联想到自己,由人及己,哀叹“天意”和“时命”之有违人意。作者深有感触地说:既然我的生命是如此鄙野卑贱,又何必以自身才艺相矜持;所给予、所夺去的都无所凭借,我又怎么能懂得“天意”呢?人本来就常不如意的,所以我与你马氏在不同时代遭到狼藉不安的境遇。值此清秋悲怆之际,我只有深深叹息。真是时命使人不可为啊,唯有终夜独自表达心中哀怨。最后十句,悲伤抑郁之情,溢于言表。

这是一首抒情小赋。它没有大赋那种铺陈敷衍的开阔,却有小赋独具的体贴入微的诚挚和亲切。作为清代公认的著名辞赋作家,汪中在这篇小赋中简而不陋地处理好了赋体模式与情感表达的关系。无论布局、遣词造句、用典和写实,都能够恰到好处。然而这篇小赋的成功,还不完全在于作者技巧娴熟,最主要的是他有一腔无可名状的愤懑的激情。他不是无病呻吟。他将对古人的凭吊和对自己的遣怀结合起来,在对马氏的同情中,有着对于自己不平命运的倾诉。在这里,与其说是追怀古人,毋宁说是哀怜自我。作者在青楼女子和失意文人之间找到了共同之处,他们都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文中所谓坐席未温,风荡波沦,就是他们“异世同其狼藉”,无法主宰命运的表现。作者结合自身感受,将人的自我主宰问题贯穿于全文,从而使其具有感人的魅力。人的命运是受人主宰还是自我主宰,这实在是足以使人全神贯注的问题,尽管作者还不具备明确的民主意识,但他能结合自身遭际提出这样的问题,就能深深地扣击人心。这也就是作品的感人魅力之所在。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7: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