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元明清词:

 

词条 百字令(将游鸳湖) 项廷纪
释义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百 字 令

将游鸳湖[1],作此留别

啼莺催去,便轻帆东下,居然游子。我似春风无管束,何必扬舲千里?官柳初垂,野棠未落,才近清明耳。归期自问,也应芍药开矣。 且去范蠡桥边,试盟鸥鹭,领略江湖味。须信西泠难梦到,相隔几重烟水。剪烛窗前,吹箫楼上,明日思量起。津亭回望,夕阳红在船尾。

项廷纪


【赏析】

从命运来看,廷纪一生多不幸:少孤;原殷实的家道至其身渐趋衰落,后竟被一把大火烧个精光;无奈奉母北上,不幸老母再亡于舟途之中;不久,自己年未及四十又早殁。从性格来看,喜沉默,不乐酬酢,淡然嗜古。故其词“情艳而苦,感于物也郁而深”(《忆云词甲稿》自序)。然本篇却写得轻灵爽朗,快意无限,且时有幽默调侃之趣。盖因所写乃人之乐事也。可见,伤心人也时有快语。

词开章便是“啼莺催去”,一个“催”字,已使作者的喜悦跳荡之情溢于言表。似乎连那啁啾黄莺也被这明丽的春色所激动,不停地催促其起身东行。于是,作者欣欣然抒写其将行之乐。用“轻”字写帆(船),是古人展示旅途欢快常用之词,如太白“轻舟已过万重山”。“居然游子”,又是一调侃。“游子”在外,曾不知惹出文人多少苦水,而作者此处乃用“居然”形容之,仿佛以游子为乐事。盖因作者此去本非背井离乡,而是惬然一游,以游子之名而行游客之实,其实连一丝游子的伤感也寻不出,有的只是乘舟将行的欣喜。寥寥数语,作者之惬意、适意、快意如在目前。难怪廷纪马上将自己喻作无拘无束、自由骀荡的春风。看来,实不必“山一程,水一程”(纳兰性德《长相思》)方是游子。原来游子也有这种解法!既似春风,则初垂官柳(“官柳”本指官家所植柳,后泛指水边道旁之柳)、田间野棠(“野棠”,一种果木,即棠梨)便渐次滑入作者笔下,轻轻抚慰着词人的悠然之心。此时正近清明时节,芳翠遍野,群莺乱飞,若不在如此当口尽情游戏于鸳湖,何以酬答这殷勤春景。故廷纪自问自答:无论如何,亦得芍药开时(芍药初夏开花)方才回转。此处问答,似平常语气,却有无限留恋之意。

下片初先从正面写游湖之意,乃在于企盼过一段闲适生活,如范蠡一般泛舟湖上,与鸥鹭为盟(“盟鸥”乃隐居之意),试尝隐者之味。这对作者来讲恰是其所向往之诗意人生。范蠡之功成身退,曾是古代有抱负志士所向往的理想路途。既可一展雄才,博得青史留名,又免遭“狡兔死,走狗烹”之悲剧。左思便有“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咏史》)的诗句。不过,能得偿心愿者毕竟寥寥,一则自古以来能至功成者少之又少,二则一旦功成,又泰半难以身退。故范蠡之行为虽为文人激赏,但躬行亲为者凤毛麟角。不过,对廷纪而言,却不存在这一障碍。因为淡泊文人的最大好处是疏于功名,廷纪所想只是隐逸,与“功成”无涉,他生来就属于江湖一派,因此,其逍遥之趣便更纯粹、更自然。

自“须信西泠难梦到”始,笔锋一转,从思乡角度反写游湖之乐,手法更显奇妙。“西泠”乃桥名,桥在西湖孤山下,属西湖胜景之一,此代作者故乡。“须信”似是告诫家人:莫怪廷纪不思归途,不念故乡,怨只怨西湖与南湖相隔多重山水。这显然是滑稽的托词。从来只听说行路难,以致有家难回,还未听说过山重水复可以隔断人的思绪。这些话的潜台词是:鸳湖美景大概可以使我流连忘返吧!其欣悦以至略显俏皮之情表露无遗。然而,至此尚嫌不足,连他日归家后携妻共“剪烛窗前,吹箫楼上”也须“明日思量起”。“剪烛”语出唐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吹箫”典出《列仙传》,指秦穆公时萧史、弄玉事。二典均喻指夫妻分离后的相聚。“明日”似亦暗用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句意。苏词“明日”指重阳节后,则此处“明日”似指游湖之后,意为对爱妻的深情也且暂搁起,待我归家后再去打点。至此,读者不难明白,使词人既乐不思蜀,又不念爱妻者当是游鸳湖的无限乐趣也。词的下片至此全是写词人已神游至鸳湖,并幻想神游时种种无暇思亲之乐,有“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之妙。

结尾处“津亭回望,夕阳红在船尾”再将笔触收回。既然鸳湖有如此胜景,直撩拨得作者心旌摇动,那么,此时的廷纪便只有迫不及待地乘舟东行之一途了!词全从未行时的想象中落笔,却又将游兴写得丝丝入扣,细腻生动,展示了作者不凡的艺术表现功力。

(陈伟军)

注 释

[1].鸳湖:即鸳鸯湖,又名南湖,在今浙江嘉兴西南,分东西两湖,相连似鸳鸯交颈。有烟雨楼、钓鳌矶、鱼乐国诸名胜。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4029条元明清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元明清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6: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