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望 江 南
春不见,寻过野桥西。染梦淡红欺粉蝶,锁愁浓绿骗黄鹂。幽恨莫重提。 人不见,相见是还非。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无泪可沾衣。山远夕阳低。
贺双卿
【赏析】
纸上的文字往往能营造出另一个世界,且总比真实世界更为美丽与多情,这首《望江南》也是如此。
词中写的原是极平常的乡野春景,在工业化之前,中国曾有无数这样的场景。但在词人笔下,这寻常的春色里就有不寻常的悲哀。词人为寻春而行,但寻得的结果却是红花绿叶里都带着梦幻和哀愁,“欺粉蝶”、“骗黄鹂”将这种情感表达得传神而别致。下片中也有一对妙句:“拜月”常为许愿,“惜花”总是自惜,这些对词人来说也成了没什么意义的事情,则她心情的郁闷可想而知。整首词没有什么深奥的字句,但描写词人的哀苦却十分有力。于是,这景色衬着感情,也变得少有的凄美。
据说这首词是贺双卿用粉写在玉簪花的叶片上的。在唯一记载贺双卿事迹和诗文的《西清散记》里,充满了以花粉在花叶上写诗之类美丽得过分的事情,所以不少人怀疑“贺双卿”也是该书作者史震林的杜撰。胡适就曾做过一篇《贺双卿考》,列举了关于贺双卿身世的诸多疑点。但双卿词确是清词里少有的感人篇章,配上流传的种种非常故事,总能引人唏嘘。因此不少学者很不忍将其视为托伪之作,纷纷提出反证,比如说丹阳贺姓子弟皆能词,且出过不少女词人等等。真伪之论到现在虽说认其为真者居多,但似乎仍无定说。但看看《西清散记》这本唯一保留了双卿诗词事迹的小书,倒或许能使我们读双卿词时多些体会。作者在书中自称弄月仙郎,与朋友怀芳子等人闲散于山林,常扶乩请来女仙。这些女仙都花容月貌而且芳年早逝,被请来后先是哭诉自己的不幸身世,而后就留下一些诗词。《西清散记》里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内容,因此被胡适斥为“向壁虚造的才子佳人鬼话”。贺双卿是书里少数几个活着的才女之一,而且是最突出的一个。除了文才惊人外,还“貌美”、“性柔”,对生活的忍耐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并且在与众士子唱和和谨守妇道间寻到了一个奇特的平衡点。
入词的东西一般总要经过美化。生活里种种情景,写成文字以后,滤掉了让人难堪的事物,剩下了可以吟咏、可以赏玩、可以反复体味的东西。如果我们只看文章,古人真正的生活状态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在词中被离愁别绪、春红秋白折磨的女词人们,生活里不知面对着怎样的困扰。即便是以朴素真挚著称的双卿词,也少有正常女性真正的问题,而多是运用文字抵抗生活的聪明。这种聪明在双卿词里看得到,在记录下(或是创造了)贺双卿事迹的《西清散记》里看得到,在古往今来的大多数作品里也都看得到。
《西清散记》里弄月仙郎有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说的是他对于自己文稿的矛盾态度:“天上人间,事多感慨,爱其文者,或疑其事,拘于理者,或病其言,余之为此,本无心也,虽焚之何悔。”不存载道之心的文章是很私人的事情,本未有被考订的意愿与准备。好在大多数读者是深谙个中真味的,看看这首《望江南》,看到了自己春日中莫名的彷徨、委屈和若有所失,便感动了,也满意了。至于作者引起这种感情的原因,甚至自己应和这种感情的原因,是与诗词美丽的本身格格不入的,我们也无需关心。再至于它是不是可能用粉写在玉簪花叶上,就更是无足轻重的小节了。
(顾 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