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回心院 萧观音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回心院

萧观音

扫深殿,闭久金铺暗。游丝络网尘作堆,积岁青苔厚阶面。扫深殿,待君宴。

拂象床,凭梦借高唐。敲坏半边知妾卧,恰当天处少辉光。拂象床,待君王。

换香枕,一半无云锦。为是秋来展转多,更有双双泪痕渗。换香枕,待君寝。

铺翠被,羞杀鸳鸯对。犹忆当时叫合欢,而今独覆相思块。铺翠被,待君睡。

装绣帐,金钩未敢上。解却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见愁模样。装绣帐,待君贶。

叠锦茵,重重空自陈。只愿身当白玉体,不愿伊当薄命人。叠锦茵,待君临。

展瑶席,花笑三韩碧。笑妾新铺玉一床,从来妇欢不终夕。展瑶席,待君息。

剔银灯,须知一样明。偏是君来生彩晕,对妾故作青荧荧。剔银灯,待君行。

爇熏炉,能将孤闷苏。若道妾身多秽贱,自沾御香香彻肤。爇熏炉,待君娱。

张鸣筝,恰恰语娇莺。一从弹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风雨声。张鸣筝,待君听。

〕 ① 展转:津逮秘书本《焚椒录》作“转展”。

萧观音的《回心院》词,共十首,见于辽王鼎《焚椒录》。萧观音是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皇后,工书能诗,善弹筝、琵琶,能自制歌词,甚得辽道宗的宠爱。后因道宗荒于游猎,萧后讽诗切谏,而被疏失宠,遂作《回心院》词。这十首词,从宴寝欢娱诸方面,联章铺叙,反复咏叹,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希望重获宠幸的迫切心情,同时也表现了宫闱失宠的寂寞与苦闷。

这十首词,几乎是同一格调,都是在起句从日常生活细节着手,用同样的动宾结构句式,提出女主人公的一种行动,这行动的受事者,如深殿,象床,香枕,翠被,锦茵等等,又都是最能撩起女主人公爱情之思的事物,然后再以这种事物为感情的触发点,转为触景生情之笔,而以第五句复叠起句,紧接着以第六句点明首句所提出的行动的目的:扫深殿以待君宴,拂象床以待君王,换香枕以待君寝,张鸣筝以待君听等等,落脚点皆在于“君”(指辽道宗),把一个被疏远了的幽闭深宫的女主人公缠绵悱恻的爱情之思,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我们应当注意的第一点。

第二,这十首词又具有描绘细腻、抒情凄婉的特点。仅以第一首来说,其描绘的中心只是一个“殿”。作者首先用“深”“暗”形容其总体形象,然后再用游丝、尘埃、青苔加以烘托,而且游丝是“络网”的,尘埃是“作堆”的,青苔是“积岁”且厚厚铺满了“阶面”的。通过这样多层次的细致描绘,把一座殿堂写成了荒凉幽暗的世界,这正是“闭久”的象征。皇后所居,荒幽如此,不言而喻,这皇后是被弃的。显然,这一首中的景象描绘,意在为女主人公的形象烘托背景气氛,以显示其遭遇的不幸和心境的凄凉,同时也为以后的九首词奠定了基调。其他几首,每首一物,皆从这种特定遭遇出发,展开描绘,用词命意,时见佳境。如写“象床”“香枕”,皆着笔于“半边”或“一半”,而写“翠被”,则特别点出被面上的“鸳鸯对”, ——成对的鸳鸯,本来是美满爱情的象征,但作者却以一个极富心理情态的“羞杀”加以否定,这样就把曾经做过“鸳鸯对”而今只能独卧半边床的弃妇的形象勾勒了一个轮廓。这十首词所写的“物”,除第一首的“深殿”外,其他九首都是琐细而精巧的,床是“象床”(用象牙修饰的床),枕是“香枕”,被是“翠被”,帐是“绣帐”,茵(垫褥)是“锦茵”,席是“瑶席”,灯是“银灯”,以至熏香的炉,鸣奏的筝,虽仅一字修饰,却可见其精,物象罗列,极见其美。这自然是与“皇后”的身份相称的。但是,尽精尽美之物,所引发出来的情,却是至悲至凄的。“象床”上,只是一个独卧半边的“妾”,而另一“半边”,本来是留给“君王”(即句中的“天”)的,可是,“敲”而至“坏”,却不见他的“辉光”。“敲坏”一词,极见情态,无限的孤独,急切的期待,都在“敲坏”一词中。而“香枕”,也是空留一半,作者又用“秋来展转多”以写这半枕孤寒之苦,苦不可耐,因而有“双双泪痕渗”的痛泣。“渗”,字似俗而意极深,非双泪长流,不见其“渗”,换句话说,“渗”字中包含了女主人公长夜不眠、孤枕而泣的无限眼泪。这种“愁模样”自然是不忍自视,也不堪见人的,故“装绣帐”一首乃有“解却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见愁模样”之说。“剔银灯”一首,拟情拟景,尤为委曲缠绵。就银灯的本身来说,女主人公明知它无偏无私,是一样明亮的,但在她的主观感觉上,却是君来则明,独对则暗:“偏是君来生彩晕”,因“君”来临,不仅格外明亮,而且还能生出“彩晕(彩色的光圈)”来;反之,独对“妾”时,则好像故意荧荧如青豆一点。这里把人的感情赋予灯,明写其灯,暗写其情。银灯的“彩晕”,实际上是女主人公燃烧于内心的爱情之光;而荧荧一点,也正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难熬的期待。这十首词的抒情,在细腻凄婉的共性下,又有其多变的一面:不仅有“敲坏半边”的急切,“双双泪痕渗”的悲苦,“独覆相思块”的冷寂,同时又有“笑妾新铺玉一床”这样含泪的自嘲,“常和窗前风雨声”的凄凉,而“只愿身当白玉体,不愿伊当薄命人”“若道妾身多秽贱,自沾御香香彻肤”,则又如泣如诉,温柔敦厚,情致缠绵,怨而不怒,女主人公的一颗纯正的爱心,跃跃然如在目前。凡此,我们都可以看出作者在描写与抒情上的高妙手段。

辽国的文学是落后的,词作更为寥寥,唯有萧后的《回心院》独占春色,这是萧观音一生在学习汉文化进行诗词创作上的艺术结晶。据王鼎《焚椒录》记载,萧后的《回心院》,在当时是“被之管弦”,可以演奏的。当时的演奏家赵惟一独善其曲,而另一善筝及琵琶的宫婢单登,与赵惟一争能,后来竟与权奸耶律乙辛串通一气,对萧后进行诬陷,终于置萧后于死地。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这十首词在当时的影响。至于《回心院》是诗或是词,前人颇有争论。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断言:“其词既属长短句,十阕一律,以气格言,尤必不可谓诗;音节入古,香艳入骨,自是《花间》之遗。……姜尧章言:‘凡自度腔,率以意为长短句,而后协之以律。’懿德(辽道宗即位,立萧观音为懿德皇后)是词,固已被之管弦,名之曰《回心院》,后人自可按腔填词。”况氏并举徐釚《词苑丛谈》、徐本立《词律拾遗》均收入此作为证。这个意见很值得重视。

(邱鸣皋)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6: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