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词学名词解释 领字(虚字、衬字)
释义

词学名词解释 领字(虚字、衬字)

张炎《词源》卷下有《虚字》一条,他说:“词与诗不同。词之句语,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叠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乎?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甚’‘任’之类。两字如‘莫是’‘还又’‘那堪’之类。三字如‘更能消’‘最无端’‘又却是’之类。此等虚字却要用之得其所。若能善用虚字,句语自活,必不质实,观者无掩卷之诮。”

沈义父《乐府指迷》也有一条讲词中用虚字的。他说:“腔子多有句上合用虚字,如嗟字、奈字、况字、更字、料字、想字、正字、甚字,用之不妨。如一词中两三次用之,便不好,谓之空头字。”

以上从一字到三字的虚字,多用于词意转折处,使上下句语结合,起过渡或联系作用。明人沈雄的《古今词话》把这一类虚字称为“衬字”。万树在《词律》中就加以辩驳。他以为词与曲不同,曲有衬字,词无衬字。按:沈雄以词中虚字为衬字,实有未妥。在南北曲中,衬字不一定是虚字,有时实字也可以是衬字。故词中虚字,不宜称为衬字。

在清代人的论词著作中,这一类的虚字都称为“领字”,因为它们是用来领起下文。如“正”“甚”之类,《宋四家词选》中就称为“领句单字”,这便说明了“领字”的意义。

领字的作用,在单字用法上最为明确。因为单字不成一个概念,它的作用只是领起下文。二字、三字,本身就具有一个概念,使用这一类语词,有时可以认为句中的一部分。它们非但不是领字,甚至也还不能说是虚字。

宋人所谓虚字,都用在句首。近代却有人说:“虚字用法,可分三种。或用于句首,或用于句中,或用于句尾。用于句尾者,多在协韵处,所谓虚字协韵是也。此在词中,可有可无。用于句首或句中者,其始起于衬字,在首句用以领句,在句中用以呼应,于词之章法,关系至巨,无之则不能成文者也。”(见蔡嵩云《乐府指迷笺释》)按:句尾用虚字,是少数词人偶然的现象,辛稼轩就喜欢用虚字协韵,例如六州歌头歇拍云“庶有瘳乎”,贺新郎下片云“毕竟尘污人了”,卜算子六首歇拍都用也字,如“乌有先生也”, “舍我其谁也”。这一类虚字,已成为词句的一部分,作实字用,并不是宋人所说的虚字。沈祥龙《约斋词话》把姜白石词“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二句中的“先自”和“更闻”认为是句中虚字,这显然是错误的。总之,宋人所谓虚字,都是起领句作用的,所以,它们必然用在句首。清人称为“领字”,其意义更为明确。

领字惟用于慢词,引近中极少见。单字领句,亦比二三字领句用得更多。故学习作词,或研究词学,尤其应当注意单字领字。单字领字有领一句的,有领二句的,有领三句的,至多可领四句。今分别举例如下:

抱影凝情处。(周邦彦:法曲献仙音)

绣阁深沉。(柳永:倾杯乐)

暗忆江南江北。(姜夔:疏影)

芭蕉不雨也飕飕。(吴文英:唐多令)

以上一字领一句。

风前津鼓,树杪旌旗。(周邦彦:夜飞鹊)

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柳永:八声甘州)

思妇无眠,起寻机杼。(姜夔:齐天乐)

云和再鼓,曲终人远。(贺铸:望湘人)

以上一字领二句。

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

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辛弃疾:摸鱼儿)

华岳烧丹,青溪看鹤,尚负初心。(陆游:木兰花慢)

水去云回,佳期杳渺,远梦参差。(张翥:木兰花慢)

以上一字领三句。

渐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苏轼:沁园春)

一川冥霭,雁声哀怨;半规凉月,人影参差。(周邦彦:风流子)

骢马钿车,俊游何在;雪梅蛾柳,旧梦难招。(张翥:风流子)

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新月初笼。(辛弃疾:沁园春)

以上一字领四句。

一字领二句的句法,在词中为最多,如果这二句都是四字句,最好用对句。一字领三句的,此三句中最好有二句是对句。如柳永八声甘州那样用三个排句,就显得情调更好。一句领四句的,这四句必须是两个对句,或四个排句,不过这种句法,词中不多,一般作者,都只用沁园春和风流子二调。

* “合用”,即“应当用”,这个“合”字是唐宋人用法,不作“合并”讲。

(施蛰存)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