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幸蜀西至剑门 李隆基
释义

幸蜀西至剑门

李隆基

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

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

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

鉴赏

宋朝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载有该诗的本事:“帝幸蜀,西至剑门,题诗曰:……至德二年,普安郡守贾深勒石。”“幸蜀西至剑门”数字与诗题相合,似云幸蜀途中初至剑门。但诗曰:“銮舆出狩回。”则是车驾返京语气。故清人沈德潜对此感到困惑,说:“至剑门而云出狩回,未解。”(《唐诗别裁集》)其实,至德二载是玄宗幸蜀返京之年。《旧唐书•唐玄宗纪》和《资治通鉴》的记载相同:十月,肃宗遣中使啖廷瑶入蜀奉迎,当月车驾离蜀,十一月至凤翔,十二月至京。又据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载,普安郡即剑州,剑门就在剑州境内。玄宗车驾返京,经行剑阁,作有是诗,州刺史以为中兴盛事,勒石以示纪念。此诗境界开阔,基调高昂,也不似仓皇避乱时情景。可确定为至德二载回舆长安时所作。

“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二句,扣题落笔,力度千钧。剑阁天险,銮舆人主,铢两悉称。晋代张载《剑阁铭》写剑阁山势,“狭过彭碣,高逾蒿华”“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地之峻”,“峻”是剑门山主要的特征,其他如道路险曲等,都由“峻”字生出。何以见峻?工笔刻写,势难传神。诗中不去写山,只抓住山腰“横云”这一特定景观来写:在平原高不可及的层云,此刻只是层层低缳于剑门腰际,则山高岭峻路险,不待赘言。轻轻一笔,便见神奇。“横”字,写出层云叠起,横截青峰,与峻伟山势,共同构成一种浩然劲雄的气势。经过首句先声夺人的渲染,出句交代皇舆返京,经行剑阁情事。《春秋》为尊者讳,天子逃窜,每称“出狩”,用来不免难堪。但“出狩”下紧缀一个“回”字,又很能见出玄宗心境的爽朗和愉悦。两句一景一事,领起下文。

颔联二句“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互文见意。“屏”“嶂”均指山峰,“翠”“丹”,形容山色之美,玄宗回京经过剑阁,虽已是十月初冬时分,但南国天气,正是枫叶流丹,青松积翠的好季节。山路萦绕,但见座座山峦,红绿纷呈,丹翠辉映,煞是好看。“千仞合”写道路险阻。皇舆经行,抬头看去,剑门七十二峰拥挤堆叠,壁立千仞,仿佛扇扇闭合的大门。山势最险处,“峭壁中断,两岩相嵌,形似剑门”,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所在,山亦由此得名。“五丁开”写道路之险。包含一个神奇的传说:秦惠王伐蜀不识道路,于是造五只石牛,置金牛尾下,扬言牛能屙金。蜀王负力信以为真,派五壮士拉牛回国,为秦开出通蜀的道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太白《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联”所据与此略异,但都是从开辟之难,写道路的艰险。

“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落笔于事,事中见景,“灌木”句写道路之曲。太白诗“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可见弯道众多。仪仗左转右转,旌旗拂动,乘舆前行,倒觉是路边的树木山石在转移倒退。“仙云”呼应首联“横云”,山中之云,远看阴浓层叠,及至拂马而来,却丝丝缕缕,轻灵洁白,使人视之,顿觉澄洁清爽,加以地势之高,如入仙境。

尾联“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是就剑阁石壁所勒张载铭文发议论,张氏在《剑阁铭》中明确提出,“兴实在德,险亦难恃”,并在文尾声明撰铭宗旨:“勒铭山阿,敢告梁益”,警告汉中和四川的不臣者,天命所钟,在德不在险。玄宗读罢铭文,深有同感。“乘时方在德”,“乘时”,是说眼前出现平叛的大好形势。玄宗相信李唐王朝德在人间,又相信其子肃宗的仁智,祸乱很快就会消弭。当然,面对铭文,玄宗也不会忘记,他追求享受、进用佞人,与这次动乱的发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不免嗟叹自己昔日之非,不无悔恨。因此对张载的识见才华十分称赏“嗟尔勒铭才”,“嗟”是赞叹之词。此诗格调庄严,笔力扛鼎。虽作于乱中,不失盛唐气象。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7: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