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采蘩 诗经
释义

风·召南

采蘩

于以采蘩?〔1〕

哪里采白蒿?

于沼于沚。

于沙洲,于池沼。

于以用之?

哪里要使用?

公侯之事。〔2〕

公侯的事情。


于以采蘩?

哪里采白蒿?

于涧之中。

深山的涧中。

于以用之?

哪里要使用?

公侯之宫。

公侯的庙宫。


被之僮僮,

假发理得亮光光,

夙夜在公。

大清早儿为公忙。

被之祁祁,

假发松松如蓬散,

薄言还归。

这才可以来回转。

注释

〔1〕于以:于何(杨树达说),旧释为“爰以”“往以”。蘩:白蒿,可以做菜,古时常用以祭祀。

〔2〕公侯之事:诸侯祭祀之事。

鉴赏

此诗古有二解,一种认为采蘩是为了养蚕,一种认为是为了祭祀。后一说是较可取的(请与《采》参读)。不过前人认为末章是写主妇祭祀的情景,这就不大合适了。因为“夙夜在公”在《诗经》中出现过多次,都是指为公室奔忙的,这自然不会指主妇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被之僮僮”与“被之祁祁”两句。被,通髲,即假发,古鲜有异说。这里当指宫女的头饰。“僮僮”,旧训为竦敬或盛貌,似不甚妥。僮或作童,《淮南子》高诱叙说:“时民歌之云:一尺缯,好童童。”胡文英《吴下方言考》卷一说:“童童:光洁不坏貌。吴中谓物未坏曰好童童,物之光滑者曰光童童。”这里当是形容头发光洁整饰的样子。“祁祁”《毛传》训为舒缓,意稍近之,这里当是指头发舒缓松散的样子的。宫女们为了使贵夫贵妇们眼里舒服,她们在特殊规定下,戴上假发,并整理得油光发亮,一大早即开始为贵族老爷奔忙。由于工作紧张,终于折磨得蓬头散发,这才得回家休息。故说:“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由此可见,此诗写的并不是贵妇的祭祀,相反写的是在贵族祭祀中宫女们为之忙碌的情景。首章写采蘩之用。采蘩的是宫女,而用蘩的则是“公侯”。笔情冷冷,写出了世道不平的怨愤。次章写用蘩之所。章法与首章全同。二章一气相贯,连用四个“于以”,奔放迅快,从语感上表现出了繁忙。即如戴君恩《读风臆评》所云:“连用四‘于以’字,分明写出疾趋不宁之意。”而从那“于沼”“于沚”“于涧”的空间方位变化中,更表现出了宫女们奔走不宁的情景。末章写忙碌之状,从“僮僮”“祁祁”的比照中,不仅表现了宫女的发状在时间流逝中的变化,更活画出了她们勤苦、劳累、疲怠的光景。就这样通过价值创造者和享受者的不统一,通过空间方位的跳跃性移动,通过有限时间中物态的变化,既写出了宫女们的辛苦,也自然地表达出了她们内心的哀怨,从而表示了对贵族的不满。一种朦胧的阶级意识,在这里酝酿着。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3: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