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打马赋 李清照
释义

打马赋

李清照

岁令云徂〔1〕,卢或可呼〔2〕;千金一掷〔3〕,百万十都〔4〕。樽俎具陈〔5〕,已行揖让之礼〔6〕;主宾既醉,不有博弈者乎〔7〕?打马爱兴,樗蒲遂废〔8〕,实小道之上流〔9〕,乃深闺之雅戏。齐驱骥〔10〕,疑穆王万里之行;间列玄黄〔11〕,类杨氏五家之队〔12〕。珊珊佩响〔13〕,方惊玉镫之敲〔14〕;落落星罗〔15〕,忽见连钱之碎〔16〕。若乃吴江枫冷〔17〕,胡山叶飞〔18〕,玉门关闭〔19〕,沙苑草肥〔20〕,临波不渡,似惜障泥〔21〕。或出入用奇,有类昆阳之战〔22〕;或优游仗义〔23〕,正如涿鹿之师〔24〕。或闻望久高〔25〕,脱复庾郎之失〔26〕;或声名素昧,便同痴叔之奇〔27〕。亦有缓缓而归〔28〕,昂昂而出〔29〕,鸟道惊驰〔30〕,蚁封安步〔31〕。崎岖峻阪〔32〕,未遇王良〔33〕;局促盐车〔34〕,难逢造父〔35〕。且夫丘陵云远,白云在天〔36〕,心存恋豆〔37〕,志在著鞭〔38〕。止蹄黄叶,何异金钱?用五十六采之间〔39〕,行九十一路之内〔40〕。明以赏罚,覈其殿最〔41〕。运指麾于方寸之中〔42〕,决胜负于几微之外〔43〕。且好胜者,人之常情;游艺者,士之末技。说梅止渴〔44〕,稍苏奔竞之心;画饼充饥〔45〕,少谢腾骧之志〔46〕。将图实效,故临难而不回;欲报厚恩,故知机而先退〔47〕。或衔枚缓进〔48〕,已逾关塞之艰〔49〕;或贾勇争先〔50〕,莫悟阱堑之坠〔51〕。皆由不知止足〔52〕,自贻尤悔〔53〕!况为之不已,事实见于正经〔54〕;用之以诚,义必合于天德。故绕床大叫,五木皆卢〔55〕;沥酒一呼,六子尽赤〔56〕。平生不负,遂成剑阁之师〔57〕;别墅未输,已破淮淝之贼〔58〕。今日岂无元子〔59〕,明时不乏安石。又何必陶长沙博局之投〔60〕,正当师袁彦道布帽之掷也〔61〕

乱曰:佛狸定见卯年死〔62〕,贵贱纷纷尚流徙,满眼骅骝杂〔63〕,时危安得真致此?木兰横戈好女子〔64〕,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注释

〔1〕岁令云徂:一年将尽。

〔2〕卢:古代樗蒲戏,一掷五子皆黑称卢,是最胜采。

〔3〕千金一掷:以千金作一掷的赌注。

〔4〕百万十都:不详。

〔5〕樽俎:盛酒和肉的器皿。

〔6〕揖让之礼:宾主相见的礼节。

〔7〕博:局戏,用六箸十二棋。弈:围棋。

〔8〕樗(chū)蒲:古代的一种博戏。

〔9〕小道:儒家称礼乐政教以外的学说、技艺为小道。

〔10〕:即赤骥、耳,均良马名。

〔11〕玄:黑色。

〔12〕杨氏五家之队:见《唐书·杨贵妃传》。

〔13〕珊珊:形容玉佩相击的声音。

〔14〕镫:马鞍两旁的脚踏。

〔15〕落落:分明的样子。星罗:像天上星的布列。

〔16〕连钱:马身上斑驳的毛色。

〔17〕吴江枫冷:唐崔信明诗:“枫落吴江冷。”

〔18〕胡山:胡地的山。

〔19〕玉门关闭:见《汉书·李广利传》。

〔20〕沙苑:唐宋时放牧之地,在陕西省大荔。

〔21〕障泥:马鞯。

〔22〕昆阳之战:刘秀破王莽军的大战。

〔23〕优游:悠闲。

〔24〕涿鹿之师:见《史记·五帝本纪》。

〔25〕闻望:声誉名望。

〔26〕庾郎之失:当指庾翼盘马堕地的故事。

〔27〕痴叔之奇:“痴叔”指晋王湛。事见《晋书·王湛传》。

〔28〕缓缓而归:苏轼《陌上花三首引》“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29〕昂昂:气概轩昂的样子。

〔30〕鸟道:只有飞鸟可度的险峻山路。

〔31〕蚁封: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

〔32〕阪:山坡。

〔33〕王良:春秋时晋国善御者。

〔34〕局促:拘束。

〔35〕造父:古代善御者。

〔36〕“且夫”二句:见《穆天子传》卷三。

〔37〕恋豆:无远志。

〔38〕著鞭:见《晋书·刘琨传》。

〔39〕五十六采:据《打马图经·采色例》,打马共五十六采。

〔40〕九十一路:打马有图,上有九十一路。

〔41〕覈:同“核”。殿最: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上等的称“最”,下等的称“殿”。引申为高低上下之意。

〔42〕方寸:指心。

〔43〕几微:先兆。

〔44〕说梅止渴:见《世说新语·假谲》。

〔45〕画饼充饥:见《三国志·魏书·卢毓传》。

〔46〕腾骧:飞跃。

〔47〕“欲报”二句:可能暗用晋文公退避三舍事。

〔48〕衔枚:枚,形状如箸,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行军衔于口,防止喧哗。

〔49〕关塞之艰:《打马图》上有函谷关,叠成十马,方可过关。

〔50〕贾(gǔ):出售。

〔51〕阱堑:陷坑。

〔52〕不知止足:不知足。

〔53〕自贻尤悔:自取其咎。

〔54〕正经:儒家的代表著作。

〔55〕“故绕”二句:见《晋书·刘毅传》。

〔56〕“沥酒”二句:见《新五代史·吴世家》。

〔57〕剑阁之师:当指桓温平蜀之事。

〔58〕“别墅”二句:指谢安大破苻坚的故事。

〔59〕元子:指桓温。

〔60〕陶长沙博局之投:见《晋书·陶侃传》。

〔61〕袁彦道布帽之掷:袁彦道,即袁耽。事见《世说新语》。

〔62〕佛狸定见卯年死:语出《宋书·臧质传》。

〔63〕骅骝、耳:均良马名。

〔64〕木兰:女英雄花木兰。

鉴赏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其父李格非是著名学者、散文家。丈夫赵明诚是金石学家,曾任莱州、淄州太守。她婚前与婚后,都生活在一个文艺、学术空气很浓的家庭里。金兵南侵,在逃难途中,丈夫病死,图籍散失,只身漂泊江南,晚年过着极为孤苦的生活。李清照诗文俱佳,以词成名。创作上囿于传统观念,认为诗应言志,词应写情,主张“词别是一家”。她的诗谈论古今,抨击时事,表现出鲜明的爱国思想和意气豪迈、胸襟开朗的一面。词多写生活感受所引起的情思。有今人所辑《李清照集》。赋仅存《打马赋》,是南渡后所作。

《打马赋》不仅在李清照现存的几篇文章中别具一格,在宋人的赋作中也别具风采。打马是一种类似樗蒲的博戏,李清照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它加以改良,使之成为一种更为流行的闺房雅戏。这种博戏明代和清初还在流行,后来逐渐失传。打马是一种博戏,可以说是一种极不足道的题材。李清照不仅把它当作一场战斗来写,而且用它来表现崇高的爱国思想,这就使作品具有了特殊的意义,而成为赋中的上品。

李清照天资聪慧,性情喜博,各种博戏无所不好,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她认为博戏在于争先,争先之道在于专精,专精则无所不妙。南渡之后,李清照到处漂泊,博具散尽,很少再从事博戏。绍兴四年她避乱金华,有了一个安定的环境,便对打马这种闺房游戏加以改良,使之更适合于玩赏,并著有《打马图经》一卷,卷前有序,序后有赋,即《打马赋》。关于这篇赋的写作背景,她在《打马图经序》中曾有所交待:“今年冬十月朔,闻淮上警报,江浙之人,自东走西,自南走北,居山林者谋入城市,居城市者谋入山林,旁午络绎,莫不失所!易安居士亦自临安溯流,涉严滩之险,抵金华,卜居陈氏第。乍释舟楫,而见轩窗,意颇适然!更长烛明,奈此良夜何?于是博弈之事讲矣。”今年即绍兴四年(1134)。这年十月金及伪齐的军队渡淮南犯,江浙骚动,人们到处逃难,李清照也由富春江乘船到金华避难。这次金兵出动的时间虽然很短,前后只有三个月,但它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很深的。饱经忧患的李清照到金华以后,虽然有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但对国家的时事却是无法忘怀的。

赋的开头,先点出打马的节令与意义。岁末人闲,正是呼朋唤友博弈消遣的大好时机,何况打马是“小道之上流”“深闺之雅戏”呢?闲暇无事,更不妨赏玩一番。接着作者调动各种艺术手段,运用大量的与马有关的生活与典故,对棋盘上马的交错变化作了具体的描绘。随着作者笔锋的转动,棋盘上的各色名马顿时活动起来,千姿百态,变化万端,不可名状。作者所以爱好打马,正是为了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姑且把对现实的希望寄托在棋盘之上,使跳动不已的雄心,稍微得到一点慰藉。正因为打马有这样的作用,所以才在棋盘之上演出了一幕幕精彩动人的场面。但知足常乐,适可而止,争胜心切,不知止足,反而会造成过错,自贻悔恨。博弈如此,人生也是这样。知有所戒,用心精诚,才能达到至胜至妙的境界,出现“绕床大叫,五木皆卢;沥酒一呼,六子尽赤”的奇迹。赋写到这里,打马出现的各种情景,几乎形容殆尽,作者就势将对时事的希望托出,使赋文再次形成一个波澜:“平生不负,逐成剑阁之师;别墅未输,已破淮淝之贼。”这里作者连用了桓温平蜀和谢安破敌的两个典故,来表明自己的希望,作者所以举桓温与谢安,是因为桓、谢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与南宋的偏安局面有相似之处。桓温除平蜀之外,还曾率师北伐,收复了一些失地;谢安面对前秦苻坚南犯的百万之众,镇静自若,毫无惧色,终于以少胜多,为国家建立了殊勋。他们都为巩固东晋政权起了柱石的作用。相比之下,南宋统治集团畏敌如虎,每当金人大举入侵时,只知道躲避逃跑,毫无破敌良策,致使广大人民流离失所,国无宁日,岂不令人失望。“今日岂无元子,明时不乏安石。”这和作者刚南渡后所说的“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心情已大不相同,由那时的愤激之语,一变而为希冀之词。她期望朝廷能够重用桓温和谢安一类的人物,出奇制胜,获得与平蜀和淝水之战一样的胜利。桓温和谢安不仅是国家的重臣,而且是博弈场上的能手。既然博弈无害于大事,又何必像陶侃那样将博具投之于江,而不学袁彦道将布帽投地而尽情一掷呢?赋的正文到此结束,真是快人快语,自然妙合,韵味无穷,表现了作者豪迈不羁的性格。

赋末的乱辞,有总结全文之意,作者借总括全文之机,再次将自己的爱国感情显豁地表现出来。木兰横戈从军,尽到一分捍卫祖国的责任,堪称巾帼英雄,何等令人仰慕!然而现在自己已经年老,再没有过去那种志在千里的雄心了。只希望能随着北伐的队伍,渡过淮水,重返家园。这样的结语多么深沉动人。

总观全赋,字字说打马,句句谈博戏,然而字里行间又无不渗透着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作者谈古论今,说南道北,缓急交错,从容不迫,意之所到,兴之所至,笔亦随之,做到了思想与艺术的统一。的确不愧为赋中的名篇,谈博戏的妙文。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4: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