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踏莎行 吴文英 |
释义 | 踏莎行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瘢新褪红丝腕。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 鉴赏 这首词是端午节怀人之作,也是一首感梦之作。作者所怀念、所梦见的是他深深爱恋而后来离去的一位姬人。词的上片写梦境。多数梦境是迷离恍惚的,叙说梦境的诗词也往往给人以缥缈朦胧之感。而作者的梦中所见却异常清晰,词中也把梦中人的容貌、服饰描摹得非常细腻逼真,使人很难看出是在写梦。前三句着意刻画其人的玉肤、樱唇、脂粉香气及其所着纱衣、所持罗扇、所带绣花圈饰,从色、香、形态、衣裳、装饰来显示她的美艳。后两句,以“舞裙”暗示其人身份,以“愁鬟”透露两地相思,以“榴心”“艾枝”点明端午节令。上句的“空叠”二字,是感叹舞裙空置,料因无心歌舞;下句的“应压”二字,则瞥见发鬟散乱,想其应含深愁。这上片五句,句句写梦,却没有说破是梦。 直到换头“午梦千山”一句,才点出以上所写原来只是一场午梦,正如陈洵在《海绡说词》中所说,“读上阕,几疑真见其人矣。换头点睛,却只一梦。惟有雨声菰叶,伴人凄凉耳”。句中的“千山”二字,表明梦魂此去之遥远。这一句虽然与姜夔的《踏莎行》“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两句所显示的意境不同,却都是写山长水远,道路阻隔,只有梦魂才无远弗届。下句“窗阴一箭”,是慨叹光阴逝去之速,也就是作者在一首《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词中所写的“欢盟误,一箭流光,又趁寒食去”。这换头两句刚写梦醒和醒后的感受,接着忽又承以“香瘢新褪红丝腕”一句,把词笔又拉回梦境,回想和补写梦中人的手腕。这一词笔的跳动,似在章法上颠倒错乱,忽此忽彼,但正是如实地写出了作者当时的心灵状态和感情状态。在这片刻,对作者说来,此身虽已梦觉,而此心仍在梦中。梦中,他还分明见到其人依端午习俗系着彩丝的玉腕及其腕上的印痕似因消瘦而宽褪。如果联系他另外写的几首端午忆姬之作,其《满江红·甲辰岁盘门外寓居过重午》中有“合欢缕,双条脱,自香销红臂,旧情都别”诸句,《隔浦莲近·泊长桥过重午》中也有“愁褪红丝腕”句,《杏花天·重午》中又有“竹西歌断芳尘去,宽尽经年臂缕”两句,似可说明其对伊人在端午日之以彩丝系腕一事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这就无怪他在这次梦中也注意及此,并在梦醒后仍念兹在兹了。歇拍“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两句,则再从梦境回到现实,并就眼前景物,寓托其自“午梦”醒来直到“晚风”吹拂这段时间内的悠邈飘忽的情思和哀怨。 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形容梦窗词之佳者如“天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