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鱼丽 诗经 | |||||||||||||||||||||||||||||||||||||||||
释义 | 雅·小雅 鱼丽
注释 〔1〕丽:罹,落入。罶(liǔ):竹制捕鱼器具。 〔2〕鲿(cháng):黄鲿,黄颊鱼。 〔3〕旨:味美。 〔4〕时:及时,时鲜。 鉴赏 这是一首贵族宴飨宾客的诗,“乐酒今夕,君子维宴”(《小雅· 诗六章,明显地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三章章四句,具体地渲染主人设宴的丰盛,可视为诗的主歌。诗人没有描绘宴会的全景,笔墨只集中在鱼、酒的鲜美与丰富上。我国古代的饮食文化中,鱼与酒皆占有重要地位。鱼乃美食,孟子说起“鱼,我所欲也”是津津有味的,冯谖没吃上鱼还和孟尝君闹过意见。《诗经》中提到酒的地方,竟有五十余处之多,“君子有酒”,只这一句就见于三首诗中(《鱼丽》《南有嘉鱼》《瓠叶》)。直到宋代的苏轼还说“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后赤壁赋》)非得“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不可。而《鱼丽》诗中正是客、酒、肴三全其美。“鱼丽于罶”是兴兼赋义,联系《豳风·九罭》那同一格调的开头,有以鱼入网譬喻留客之意,那么这儿的兴义,也应是众多鱼客的鱼贯而入。而宴会上确有多鱼,则“鱼丽于罶”又使人联想到在鱼篓里毕剥活跳的鲜鱼,唯其鲜,其味更美。三章中每章并列两种鱼名:鲿呀鲨呀,鲂呀鳢呀, 后三章章二句,系抓住前三章中的三个重要的形容词:多、旨、有(有即不乏),又从具体的鱼酒推广到更大的“物”的范畴,反复重唱,似乎在赞美自然的赐予,又似乎在赞美人类的创造。这是诗的副歌。副歌往往是直接点出主题的,“物”既着眼于眼前食物又属意于地方万物,“物其多矣”“物其旨矣”“物其有矣”,三复斯言,加强了“美万物盛多”的主题表现。这几句须和《 作为一首歌诗,《鱼丽》的语言形式之美妙,是应予以特别注意的。它似乎直接暗示了这诗的唱法,虽然诗经唱法失传,我们仍不难通过这种暗示,作出最佳唱法的设计。先看主歌:由于是具体的形象的描绘,故每章诗句较副歌为多;又采用四二四三的长短句形式,明显地与合乐有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鱼名组成的二字句,这种短句在唐五代词里一般出现在“和声”,如《采莲子》中的“举棹”“年少”,《竹枝》中的“竹枝”“女儿”。因为短,便成为长句的间隙,宜用帮腔(即和声)唱法。由此可以假设推想,在宴会演唱《鱼丽》,众乐齐举,一人领唱道:“鱼儿落进笼鱼篓啊”,于是齐声应和:“鲿呀鲨呀”,该是多么动人。后两句也可照此一唱一和,唱来极有顿挫抑扬之妙。唱得众宾客情绪都上来了,于是杂然相和,满座尽欢。再看副歌:由于是点题和渲染,每章都很短,每句重音落在多、旨、有、嘉、偕、时等字眼上,句末都带一个语助“矣”,更重反复咏叹。此部最宜大合唱,此在今日,甚至可用轮唱,把宴会的气氛推向欢乐的高峰。 |
|||||||||||||||||||||||||||||||||||||||||
随便看 |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