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商调·黄莺儿】南归(二十首其一) 龙膺 |
释义 | 南【商调·黄莺儿】 南归(二十首其一) 夫情以物感,声以情宣。故托黄鸟于异邦,咏白驹于空谷。羁人迁客,尤易兴怀。越国秦川,并牵归梦。青阳易节,白日驰晖。征马长嘶,增欷歔于远道;流莺百转,恍睍睆于故林。有触则鸣,随唱辄和。虽谢希声于刻羽,聊抒小伎于雕虫。共倚金衣,各书玉楮。偶一为耳,焉用文之。发端窃取夫唐音,究义总归乎里语。高君得若干首,君御得若干首,而为之序。(高君姓罗名廪,浙之宁波人。为家大夫渠阳公门生也。) 万里一归人,听黄鹂傍逐臣。夕阳回首长安近。叹江湖涸鳞,恋云霄紫宸。补天浴日非吾分。泪纷纷,不才多病,十载负君亲。 鉴赏 龙膺的南〔商调·黄莺儿〕总计20首,尽管都是贬谪武林(今浙江杭州)时的作品,但感情基调多显参差,有消极,有积极,有痛苦,也有解脱;其所描述的内容甚是庞杂,有田园风光、名胜古迹,有怀古也有咏今……这首曲是龙膺因上《谏选宫女疏》而被贬谪武林时所做的曲子,其时为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即公元1594年。 龙膺少年得志,20岁即进士及第,其才学本非一般士人可比,他初任新都推官,便很好地保留了其父龙德孚的作风,因善断疑案而被誉为“神君”。其后他很快擢升至礼部主事、国子博士,春风得意,其能力之强可见一斑。更可贵者,他与海瑞一样,刚正不阿,操守坚定,敢于直言进谏。而正因他触犯了听不进逆耳忠言的神宗皇帝,其结果便是“自祠部谪赴武林”。所谓“万里一归人,听黄鹂傍逐臣”,正是以此为背景的。而这两句,又饱含着主人公多少壮志未酬的无奈与失落,因为此时的龙膺刚过而立之年,报效国家正当其年。 “听黄鹂傍逐臣”是苦涩的,“夕阳回首长安近”则是一种反衬。就客观而言,作者现在是远离国君,长安远才是实情,可现在夕阳西下,似乎夕阳是距离长安近的。如果认做是夕阳回首,那么主人公距重回长安的时间肯定不会远了;如果是主人公回首的话,则蕴含了龙膺自己对重树雄心、报效国家和君王的迫切的期待。而此时的主人公毕竟是失落的,甚至有些绝望,有如“长安不见使人愁”(见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叹江湖涸鳞,恋云霄紫宸”这个对偶句中,一面是“涸鳞”,迫切希望得到江水、湖水的给养以彻底摆脱目前的困境,却因求之不得而不住地叹息;一面是“紫宸”,高高在上,是主人公应该施展抱负与才干的所在,由是眷恋不舍,而这个眷恋不舍的正是主人公目前所失去的。所以这一叹是主人公目前的处境,一恋是主人公无比的期盼。此句带给读者的却是无尽的心酸,俗话说“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你龙膺深陷此种逆境之中,当然是可叹的;然尚想着家国天下,怀揣政治梦想,实际上更是可敬的,而这恰恰是传统文人士子的美德。 然而,现实终究是残酷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每一个读书人的理想,如果能有机会“补天浴日”,献身于国家危难之际,建宏伟大业,树历史丰碑,真可谓志得意满了。但理想与现实就是这样一种不折不扣的矛盾体,于是一个劝神宗顾及社稷生灵福祉的《谏选宫女疏》便葬送了主人公的大好前程,毁灭了他干出经天纬地事业的雄心壮志。 面对如是窘境,“泪纷纷”是免不了的,然而,作者此时想到的不仅是个人的凄楚落寞,而是为自己为官十多年来的“多病”所造成的不能更好地报效君亲和国家感到羞愧。这“多病”的原因,其实作者是十分清楚的,“从来迁客,一半误能文”(其六)而已。实在而言,作者当年上疏是坚决的、勇敢的、问心无愧的,为了国家和人民也没什么可后悔之处,而“不才多病,十载负君亲”的结语,就显得十分的不和谐了,这正是作者的矛盾和无奈。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