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中吕·驻云飞】百空曲(一〇〇首其二十三) 俞樾 |
释义 | 南【中吕·驻云飞】 百空曲(一〇〇首其二十三) 撰述丛丛,仰屋研求苦用功。采辑无时空,编纂还能总。嗏!元草付飘蓬,谁家酱瓮?一卷离骚,只换端阳粽,君不见著作诸家总是空。 鉴赏 这是《百空曲》的第二十三首,围绕一切皆空组曲命意,从学问文章的角度切入,强化其主题。 “意匠惨淡经营中”,文章、学问莫不如此。一些学者、文人,撰述多多、著作等身,其成果都是他们苦心孤诣、上下求索获得的。他们积累吸纳时,需转益多师。研究探讨中,要博采众长,不受时空的束缚。在编写书撰时还要能够提纲挈领的梳理、全面总体的把握。曲中“仰屋”一词,用来形容苦思冥想之状,非常形象生动。正所谓真知灼见不好求,著书立说谈何易! 《左传》中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之说。但作者认为,“立言”难以不朽。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文章著作、这些辛勤智慧的结晶,大多都会因四方散落、尘掩土埋而消失。像写出《离骚》这样伟大诗篇的作家屈原,不忍见楚国亡而投身汨罗江后,楚人为纪念屈原,也不过就是每逢农历五月五日包粽子投入江中表示纪念而已。“一卷离骚,只换端阳粽”,以难以企及的大家为据,呈现一种不容辩驳的气势,犀利畅快。 如果说在太平年月,想要立德、立功以至于不朽是不易的,那么,立言而致不朽,相对来说文人比较容易达到,或者说是大多文人的追求。然而,俞樾却连这个也给予否定,认为像屈原写下《离骚》这样不朽的诗篇也只能换来端阳粽,言下之意,其余之人却连粽子恐怕也换不到。正是基于此,俞樾说“著作诸家总是空”。因此,这个“空”,不完全等同于销声匿迹、化为尘埃,还包含着对学问文章价值意义的否定。 在这里作者将学问文章与功名利禄一样,一概归于虚无,消极一面是显而易见的。但俞樾作为清末大学者,在这支曲中有无存在目无余子的傲气?是否蕴涵对当时道德文章的讽刺?令人深思。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