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西江月 辛弃疾
释义

西江月

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鉴赏

这首词大约是辛弃疾后期闲居瓢泉时所作。词人一生立志报国,希望亲上前线杀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可是这志向一直未能实现,却被两次罢官,前后闲居了近二十年。这二十年中,词人该有多少愤慨、多少忧愁?过去诗词中常用山之高、水之长来形容忧愁之多,如杜甫的“忧端齐终南”、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可是辛弃疾在这里完全舍弃了传统写法,却说没有工夫发愁。明明是闲居,怎么会没有工夫?词人说忙在喝酒“贪欢笑”。可是用了一个“且”字,就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这“欢笑”比“痛哭”还要悲哀:词人无法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忧愁,姑且想借酒醉后的笑闹来忘却忧愁。这样,把词人内心的极度忧愁深刻地反映了出来,比用山高水长来形容愁显得更深切,更形象,更可信。接着两句进一步抒写愤激的情绪。孟子曾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说的是书上的话不能完全相信。而词人却说,最近领悟到古人书中的话都是不可信的,如果相信了它,自己便是全错了。表面上好像是否定一切古书,把古人都骂倒了。其实这只是词人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而故意说的偏激话,是针对南宋朝廷中颠倒是非的状况而说的。辛弃疾主张抗战,反对投降,要求统一祖国,反对分裂,这些本来都是古书中所说的正义事业和至理名言,可是被南宋朝廷中的当权派说得全无是处,这岂不是说明古书上的道理现在都行不通了吗?词人借醉后狂言,很清醒地从反面指出了南宋统治者完全违背了古圣贤的教训。

下片则完全是描绘一次醉态。先交代一句:时间发生在“昨夜”,地点是在“松边”。这次醉后竟与松树对话,问松树自己醉得如何,这是醉态之一。以松树为友,可见知音极少。自己醉后摇晃,却以为松树摆动;明明是自己扶着松树站起来,却说松树要扶他,这是醉态之二。最后是用手推开松树,命令它走开。表现独立不倚的倔强性格,这是醉态之三。这些醉态写得非常逼真,可谓惟妙惟肖。但这不拘形迹的醉态,实际上也都是表现对当时现实的一种反抗。题目曰“遣兴”,也说明这是在抒写情怀。词中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绪。

此词语言明白如话,文字生动活泼,表现手法新颖奇崛,体现了作者晚年清丽淡雅的词风。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2: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