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菩萨蛮 温庭筠 |
释义 | 菩萨蛮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鉴赏 此词所写为思妇萦于思忆而梦魂颠倒之情景。首句交代出主人公及其相思的地点时间。即在玉楼上的明月之夜,有人正在长久地忆念离人。“玉”乃形容栏槛精洁如玉的样子。次句从春柳衬上一笔,使“玉楼”景象大为丰富,楼外有柳,并有明月照映着,景象多么清幽!此句还有点明季节,加重相思之客观因素的作用。“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即因“陌头杨柳色”触发之故。“柳丝无力”既体现出春柳之柔媚,亦以象征其人在长久相思中无可奈何之情态,与“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写法用意正相同。三、四两句突出送别情节。首句既言主人公正在玉楼之上“长相忆”,何能忽又在“门外送君”呢?此二句所写,显然是在主人公长久相忆而心魂恍惚中出现的梦境,末句“绿窗残梦迷”即是为这一情节而着的点睛之笔。送君门外,行人已远,但见芳草萋萋,唯闻远方马嘶。此种最为关切而萦念难忘之情景,此时于殷切相思之际,遂重现于惝恍迷离之梦魂中。此四句两层情节之关系,正如电影中常见,每当人物回忆时,镜头即模糊散开,紧现一往事场面。温词虽是小令,而有些内容竟甚难捉摸,即因其局势常多奇幻之故。 下阕写“玉楼”内长夜中的具体情节。“画罗”二句写室内物象,由于人在梦中,故室内静悄悄,但见罗帐垂彩,烛泪堆凝,亦如“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李商隐《无题》),从纯粹物象描写中,体现室内长夜虚寂之象。“香烛”句亦表明长夜之向尽,于是末二句接着写出临晓的情节。“花落”句为梦醒之因,因子规啼声惊残人梦,而末句则为梦醒际之刹那间感觉。所谓“残梦迷”,即刚一醒觉之初,梦境犹在眼前,亦如庄周之梦为蝴蝶,蝴蝶之梦为庄周,迷离恍惚,自亦骤莫能辨。而三、四两句之为梦境,亦于此朗然明晰。“花落”“绿窗”俱为设色之辞,使景象更臻鲜美,因子规啼于暮春花落时,花落鸟啼,视听俱清新;而“绿窗”以一种青春鲜嫩的色调,可使读者想见其人之姝丽。 本词的重要情节在起结四句所写。起二句入梦,结二句梦醒,“门外”二句为梦中幻景,“画罗”二句为梦时衬景。笔法脉络为从室外写入室内,从梦前写到梦后。词中虽未显然呈现具体人物的面貌,而在这情采清丽的画图中,物象精美的楼房内,却可亲切感到有位被离思困扰、动人无限怜惜的伊人宛在。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