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羔裘 诗经 | ||||||||||||||||||||||||||
释义 | 风·郑风 羔裘
注释 〔1〕濡:润泽。 〔2〕侯:美好。 〔3〕舍命:抛弃生命。不渝:不变节。 〔4〕豹饰:羔裘的袖口上饰以豹皮。 〔5〕孔:很。 〔6〕司:主也。司直:即主持直道的人。 〔7〕晏:鲜艳。 〔8〕三英:豹饰有三列。 〔9〕彦:美士为彦,即俊杰之士。 鉴赏 这是一首赞美正直官吏的诗篇,诗的作者已不可考。诗的内容,《毛诗序》说它陈古以讽今,刺当朝无此等贤人,并无确据。朱熹、姚际恒等认为此诗是“郑人美其大夫之诗,不知何指也”(《诗经通论》),今从其说。 全诗三章皆以羔裘起兴。羔裘是大夫的朝服,用它起兴,首先给人展示出官吏的服饰美:穿着油光水滑的羊羔皮袍,袖口上饰着豹皮,鲜艳无比。接着,每章第二句一语双关,是由外美到内美的过渡。“洵直且侯”,既赞羔裘之舒直美好,又夸其官吏品质正直;“孔武有力”,既赞羔裘之豹饰鲜明有力,又夸其官吏勇武刚强(朱熹曰:“豹甚武而有力,故服其所饰之裘者如之。”)。“三英粲兮”,既赞裘上三列豹饰,又美其官吏之三德。“英”有俊秀之意,故《毛传》释“三英”为三德,《郑笺》释“三德”为刚克、柔克、正直。 每章的最后两句是直接赞美官吏的内在品质。这位官吏,能在生死关头不变节,为国效劳;不仅自己正直,而且能够正人过失、主持正义;他是国家的美士,国家的俊杰。 全诗三章,从外美和内美两方面对官吏进行了赞颂,结构严谨,层次井然。 《左传·昭公十六年》记载,郑国六卿饯晋韩宣子于郊,子产赋郑之《羔裘》,韩宣子曰:“起不堪也!”可见此诗产生较早。有人以为此诗赞美郑国的子皮、子产。但《诗经》最晚的诗止于陈灵公。鲁襄公二十九年,鲁人为季札歌郑乐时,《羔裘》诗久已编入周乐,这一年子皮始当国,子产之为政又在其后,鲁人不会在此之先就有歌颂二子的诗乐。因此,这是一般的赞颂诗,不必附会到具体的历史人物身上去。 这首诗虽然在内容上只是美化朝中官吏,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艺术上还有值得借鉴之处。它主要用赋的方法,由表及里,赞美正直的官吏,同时兼用兴法,所以,也具有一定的审美感染力。从此诗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为官不仅要外表美、威武有力,更重要的是内心美,做到正直,能主持正义,为国效劳,至死不渝。 |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