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登长城赋 徐彦伯
释义

登长城赋

徐彦伯

班孟坚辍编史阁〔1〕,掌记戎幕,坐燕阜之阳〔2〕,览秦城之作,喟然而叹曰:傅翼下鞲〔3〕,视人则媮〔4〕。鲸吞我宝鼎〔5〕,吞食我诸侯,鞭挞我上国〔6〕,动摇我中州。所以二世而亡,职此之由乎〔7〕!当其席卷之初〔8〕,攻必胜,战则克,因利乘便,追亡逐北〔9〕,自以为功勤三王,威慑万国〔10〕。重铁锧干戈于仁义〔11〕,轻诗书礼乐于残贼〔12〕。然后驰海若以为梁〔13〕,断阳纡以为薮〔14〕。犀象有形而采掇,珠玉无胫而奔走。朝则贪竖比肩〔15〕,野则庶人钳口。负关河千里之壮,言帝王一家之有。神告箓图〔16〕,亡秦者胡。实懵萧墙之嬖〔17〕,滥行高阙之诛〔18〕。凿临洮之西徼,穿负海之东隅〔19〕。猛将虎视,焉存纲纪;谪戍勃兴,钩绳乱起〔20〕;连连坞壁,岌岌亭垒。飞刍而粟者十有二年〔21〕,堑山而堙谷者三千余里〔22〕;黔首之死亡无日,白骨之悲哀不已。犹欲张伯翳之绝胤〔23〕,驰撑犁之骄子〔24〕。曾不知失全者易倾,逆用者无成。陈涉以闾左奔亡之师〔25〕,项梁以全吴悍之兵〔26〕。梦骖征其败德〔27〕,斩蛇验其鸿名〔28〕。板筑未艾,君臣颠沛。六郡沙漠〔29〕,五原旌旆〔30〕。运历金火〔31〕,地分中外。因虐主之淫愎〔32〕,成后王之要害;则知作之者劳,而居之者泰。

岁次单阏〔33〕,我行穷发〔34〕。眇默鸡田〔35〕,幽阴马窟〔36〕。土色紫而关回〔37〕,川气黄而塞没。调噪鼓于海风,咽愁笳于陇月。试危坐以侧听,孰不消魂而断骨哉!况复日入青波,坚冰峨峨,危蓬陨〔38〕,森木静柯,群峰雪满,联岘霜多〔39〕。龙北卧而衔烛〔40〕,雁南飞以渡河。载驰载骤,彼亭之候〔41〕。唯见元洲无春〔42〕,阴壑罢昼。鸷隼争击,哀猱直透〔43〕,饥鹿夜咆,乳虎晨斗,蛰熊舐掌,寒龟缩壳。悲壮图之夭遏,悯劳生之艰遘。

昔者韩信猜叛〔44〕,李陵拘执〔45〕;望极燕台〔46〕,山横马邑〔47〕,战云愁聚,冲飚晦急〔48〕;莫不陵地脉以扣心〔49〕,望天街以陨泣〔50〕。亦有王昭直送〔51〕,蔡炎未还〔52〕;路尽南国,亭临北蛮;贮汉月于衣袖,胡霜于髻鬟;虽宠盈毡幄,而魂断萧关〔53〕。至若赵王迁逐〔54〕,马融幽放〔55〕;去家离土,逾沙历障;梦蟏蛸之户侧〔56〕,坐蠮螉之塞上〔57〕;桃李夕兮有所思,绮罗春兮遥相望;登毁垣以擗摽〔58〕,坐颓隅以惆怅。是以卫青开幕〔59〕,张辽辟土〔60〕,校尉嫖姚〔61〕,将军捕虏;薙垣铺障〔62〕亭伐鼓〔63〕;斩元于铁防之门〔64〕,流血于金河之浦;张虎牙以泄愤,猬须以蓄怒〔65〕。及夫中郎殉节〔66〕,博望逾边〔67〕,取剑仆地〔68〕,寻河际天〔69〕;幽海上而万里,窜胡中而几年;银车洊出〔70〕,玉节仍旋;南向国以乐只〔71〕,北违沙以莞然。

呜呼!长城之设,载逾九百,古往今来,岿然陈迹。穷海战士,孤亭戍客,登峻墉,陟穹石,嗟故里而不见,感殊方以陨魄者,亦何可胜道哉!嗟我羁沦,南庭苦辛〔72〕,长怀壮士,永慕忠臣。经百战之戎俗,对三边之鬼邻〔73〕。徐乐则燕北书生〔74〕,开伟词而谕汉;贾谊则洛阳才子〔75〕,飞雄论以过秦。岁峥嵘而将暮,实慷慨于穷尘〔76〕

注释

〔1〕班孟坚:东汉史学家班固,字孟坚。

〔2〕燕阜:燕山,在今河北省北部。

〔3〕下鞲:指鹰。

〔4〕媮(tōu):狡黠、鄙薄。

〔5〕宝鼎:古传国之重器,代指国家、社稷。

〔6〕上国:帝室,此指东周王朝。

〔7〕职:副词,只是。

〔8〕席卷:指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9〕追亡逐北:语出贾谊《过秦论》。

〔10〕功勤三王,威慑万国: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11〕铁锧:当作“鈇锧”,古代腰斩的刑具。

〔12〕残贼:《孟子·梁惠王》:“贼(败坏)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13〕海若:海神。

〔14〕阳纡:一名具圃,上古时代秦地的大泽,为九泽之一。薮(sǒu):湖泽。

〔15〕贪竖:贪馋之小人。

〔16〕箓图:帝王自称天授符命之书。

〔17〕懵(měng):无知之貌。萧墙:指内部。嬖:宠幸之人。

〔18〕高阙之诛:指诛杀边塞无辜之人。

〔19〕“凿临”二句:《史记·匈奴列传》:秦筑长城,“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西徼(jiào):西边。负海之东隅:即指辽东。

〔20〕钩绳乱起:指秦繁法严刑以钳制人民。

〔21〕飞刍粟:运输粮草。刍,草料。

〔22〕堑山堙谷:构筑长城的劳役。

〔23〕张:扩展,强盛。伯翳:嬴秦之先人。绝胤(yìn):杰出的后代。

〔24〕撑犂:匈奴语谓天为撑犂。

〔25〕闾左:秦制,百姓贫弱者居闾里之左。

〔26〕(qiáo)悍:轻捷勇敢。

〔27〕梦骖:秦二世之梦。事见《秦始皇本纪》。

〔28〕斩蛇:刘邦斩蛇事,见《史记·高祖本纪》。

〔29〕六郡:指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

〔30〕五原:秦郡名,其地在今包头市。

〔31〕运历金火:古代以五行相生相克之说附会王朝更替的命运,认为秦为金德,汉为火德,火克金,故言。

〔32〕淫愎(bì):极度刚愎,一意孤行。

〔33〕单阏(chán yān):十二支中卯的别称。

〔34〕穷发:极荒远之地。

〔35〕眇默:遥远之貌。鸡田:塞北地名。

〔36〕马窟:陈琳有《饮马长城窟行》。

〔37〕《古今注》:“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故曰紫塞。”

〔38〕(dì):同“蒂”。

〔39〕联岘:山岭相连。

〔40〕龙北卧而衔烛:古代神话,北荒日照不到之地有神龙,视为昼,眠为夜,名谓烛龙。《淮南子·地形训》高诱注“龙衔烛以照太阴”。

〔41〕亭候:边境上守望的岗亭。

〔42〕元洲:传说中的仙境。

〔43〕猱(náo):猴的一种。透:跳。

〔44〕韩信:西汉初杰出军事家。

〔45〕李陵:西汉大将。

〔46〕燕台:黄金台。

〔47〕马邑:秦县名,今山西。

〔48〕冲飙:疾风。

〔49〕陵地脉:长城跨越大地。

〔50〕天街:天衢。

〔51〕王昭直送:汉送王昭君入匈奴和亲。

〔52〕蔡炎:蔡琰。

〔53〕萧关:古关名,在今宁夏。

〔54〕赵王迁逐:战国赵幽缪王迁七年(前229),秦兵攻赵,虏赵王迁。迁逐,流放。

〔55〕马融幽放:见《后汉书·马融传》。

〔56〕蟏蛸:长脚蛛。

〔57〕蠮螉(yē wēng):细腰蜂。

〔58〕擗摽(pì piāo):拊心悲伤。

〔59〕卫青:西汉大将军。

〔60〕张辽:三国时魏将。

〔61〕嫖姚:勇猛轻捷。

〔62〕薙(tì):芟夷,平毁。

〔63〕,同“锄”。

〔64〕元:首。铁门、金河,皆古代边塞地名。

〔65〕:同“纠”,矫正。猬须:刺猬身上的刺。

〔66〕中郎:指苏武。

〔67〕博望:指张骞。

〔68〕取剑仆地:见《汉书·苏武传》。

〔69〕寻河际天:此小说家附会张骞事。

〔70〕银车:贾谊《新书·匈奴》:“匈奴之来者,将为银车五乘。”洊(jiàn):一再。

〔71〕向国:归国。只:语助词。

〔72〕南庭:南匈奴的朝廷。

〔73〕三边:东、西、北边陲。

〔74〕徐乐:西汉人。

〔75〕贾谊:西汉人。

〔76〕穷尘:荒尘。

鉴赏

徐彦伯(?—714),名洪,字彦伯。兖州瑕丘(今山东兖州)人。少以文章擅名,结庐太行山下。高宗时,河北道安抚大使薛元超表荐之,对策擢第。任职蒲州(今山西永济)时,以文辞雅美,与李亘、韦嵩同誉为“河东三绝”。武则天撰《三教珠英》,录天下名士文辞,而彦伯、李峤居首。中宗、睿宗朝,累官工部侍郎,右散骑常侍,太子宾客,兼昭文馆学士。开元二年卒。彦伯文名著于当代,新旧唐书均录其文集二十卷,惜作品多已散佚。《全唐诗》仅录存诗30余首,《全唐文》录其赋三篇,而以《登长城赋》最为出色。从赋文“嗟我羁沦,南庭苦辛。长怀壮士,永慕忠臣。经百战之戎俗,对三边之鬼邻”的自述看来,可能是彦伯隐居太行尚未入仕的青年时代的作品,那时他当有塞北朔漠之游,因览秦城而有作。

《登长城赋》并非一般行旅登临,铺写长城形胜之作,而是一篇借长城以寄慨,吊古兴感的文章,作意在以史为鉴,言国家治乱、边塞安危为指归。因此全文虽然以登览长城为发端,假长城有关故实为线索,却以纵横恣肆的笔墨,将秦汉以来千年的史实构织成文,表现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总体思考和把握。故显得视野开阔而中心比较突出,情词激越而意绪则较深沉。

全篇大体分为四个段落。

第一段一开头,便假借史臣班固之口吻,历数秦政之失,指出秦二世而亡的原因,然后就秦朝兴亡的历史展开具体的剖析。这段文字本由览秦城而引发,又落到秦筑长城而结束,可知赋述的中心其实在长城。作者既把修筑长城作为秦朝暴政的一部分,却又并未将它作为秦之主要过失和秦亡的主要原因看待,表现了对复杂历史问题的深刻见解。他在筑城问题上对亡秦的批评,只是集中在“虐主之淫愎”——骄横刚愎,过度使用民力,使“黔首之死亡无日,白骨之悲哀不已”,造成“失金者易倾,逆用者无成”之势,因而加速了秦的灭亡。而对于长城作为一项伟大的防御工程,在保障中原王朝安全上所起的作用,毋宁说,他是给以充分肯定的。“因虐主之淫愎,成后王之要害;则知作之者劳,而居之者泰”四句,可以清楚表明这种态度:备受后人指斥以至被看作秦朝覆亡诱因的筑长城,竟成了屏藩后代王朝的要害;秦王的暴政,却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这难道是历史的讽刺?抑或是历史之不公?作者在这里为人们留下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赋中所抒发的这种深深感慨,是一种俯瞰历史的哲人式的感慨,他对秦筑长城功过的赋述所取的客观历史主义的态度,闪烁着辩证思想的光彩。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文赋》),这本是作家艺术构思的一大特点,尽管在表现方法上,随手之变,千秋各异。本篇在首段纵览秦筑长城的历史,以作者的感慨醒目地提挈前文之后,陡转文思,另阔新境,就寒冬岁暮登长城所见的风光景色,展开横向的铺写,绘制出一幅具有广阔历史背景和深刻情感内涵的塞北边城图。

赋的第三段,凭吊长城有关古人,正是紧紧围绕“壮图夭遏,劳生艰遘”这个中心展开的。韩信、李陵、明妃、蔡琰、赵王迁、马融,他们无不思亲怀友,望断乡关,面对古长城而痛愤感伤,寄托其离乡去国的惆怅情怀。这是“壮图夭遏,劳生艰遘”的一种表现。若卫青、张辽及众多勇武杰出的将领,他们奋战在长城线上,扬威泄愤,破敌建功,则是在艰劳中施展其壮图的另一类人。还有苏武、张骞,虽拘囚异域,历尽艰险,终能不辱使命,还归故国,其气节与辛劳,尤其值得后人凭吊、思念。这一段作者的文思,再一次由眼前长城无垠的辽阔空间向历史的长河跨越,他神游于万里长城、千载历史风云之上——视通万里,思接千载,较之一、二两段,达到浑涵汪茫的更高境界。有一种意见,认为这一段有堆叠冗散之弊,然而在我们看来,众多历史人物,在作者心中、眼前、笔下,纷纭涌现,几难自已,诚所谓“操觚以率尔”(《文赋》,指笔下迅捷,信手而成),不假绳削,不正暗示了作者的情思激荡、感慨深沉吗!

故此,在赋的末段,便以“呜呼”的感叹语领起,使这种感情的潜流喷薄而出,在径抒作者的感慨,点明作意中收结,显得水到渠成。“长城之役……,亦何可胜道哉”11句,是叹古人,明承一、三段,暗扣第二段。“嗟我羁沦”以下六句,是自嗟沦落,回应二段,与一、三段吊古之意潜通。结尾六句,更将古今融为一体,借徐乐、贾谊之事以寄意,表明作者登长城以兴感的核心,就在“恤民安边”,鲜明托出全文的主题。

总览全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文心与史论的巧妙融合。文学诚然不排斥议论,但是政论史论一类文章之不称为文学作品则是毫无疑义的。《登长城赋》的创作,虽如作者所自称,在于效徐乐之“开伟词而谕汉”,步贾谊的“飞雄论以过秦”,包含着向唐统治者提供历史鉴戒的目的,具有史论和政论的色彩;在表达方式上,总体说来也是议论多于描写,钩稽史事多于摛文状物。然而,它的全篇却都是作家触物兴感的主观情绪的自由抒发,而非社会历史的客观记叙与评论。它融议论于叙事,托史事以言情,展现了一位纵览古今、慷慨悲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而在主人公的激情抒发中,有着对历史的清醒判断,它们又共同透视出初盛唐之际的时代精神、士大夫知识分子心态的某些重要方面,即安边恤民、扬国威于四裔这种时代社会的追求。实堪称为“诗情”与“史识”的水乳交融。

二、形散神聚的结构形式。本篇首段责秦政之失,次段写长城风光,三段凭吊历史人物,末段慷慨抒怀,似分散而各不相关。然全文以长城为明线勾连,以“悲壮图之夭遏,悯劳生之艰遘”——换言之即“安边恤民”的思想——为中心神思潜运,将各段紧联为一个整体。一、三段言史事以吊古,二、四段写眼前景、抒心中情落脚现实,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相互映衬,交错成文,显出开合纵横的气势。其结构技巧也是颇可效法的。

三、文质兼具的语言特点。本篇在体制上虽是六朝骈赋的继续,然而却脱尽了靡丽秾艳之习,独具刚劲质朴的气势。虽大体都是用骈俪语,但叙写浅切自然,而在情绪激越之处,则以散句振起,假变化的节奏传达情思,琢练而不呆板,显得挥洒自如。全篇凡18用韵,基本上按仄、平、仄、仄、平的顺序,依次更换;仄声韵中,也注意上、去、入声的更替换用。这样规则用韵,使声情协调,诵之更具铿锵抑扬之声韵美,这显然是受了近体诗和声律学说影响的结果。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6: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