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浣溪沙 欧阳修
释义

浣溪沙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鉴赏

欧阳修一生热爱大自然,所到之处往往流连忘返,写出很多啸傲风月、寄情山水的佳作名篇。从早年在洛阳与志同道合的“当世贤豪”游览嵩洛胜景所写下的记游诗文,到晚年退休归颍,在“十顷西湖一钓竿”的生活中写下的《采桑子》十首,都是为后人称道的写景杰构。这首《浣溪沙》写泛舟春水,流连光景的情趣。由于作者善于细心观察湖面的天光水色,敏锐捕捉自然景物中上至云天阳光、下至花鸟游丝所蕴涵的美的特质,并注入自己内心特蕴的情思,便交融成幽美的画意诗境。

上半阕写湖面上的风光:飞架在湖面上的彩虹——朱色桥上正行驶着有雕绘彩画的华美车辆,车轮滚滚碾过桥面,发出阵阵声响。“溶溶春水浸春云”写水天交映之景,“溶溶”,水波流动的样子。“浸”字用得极妙,不是直写春水倒映春云,而是从观察体验的错觉中来描绘景物的状态,写春天的云彩浸泡在溶溶的一湖春水之中。水天颠倒,幻境顿生:似乎是湖水弥漫到了云天之上,又似是云彩掉落到湖水之底。此处与作者《采桑子》“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意致相同,而笔墨异趣。自然界中,水天倒影本是极平常的景色,但作者却从平常中发现了不平常的美,并以清词丽句艺术地再现出来。“碧琉璃滑净无尘”写湖面无风,水色澄碧。“滑”指船行水面有如在琉璃上轻轻滑过。与《采桑子》“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意同,都是熨帖入微地描述了湖面泛舟时轻快、恬适的心情感受,形象而有诗意。

下半阕写游兴未尽的流连之情,意笔兼到,写法别具一格。明明是游人在湖上泛舟狂饮,耽乐了一整天,这时夕阳斜照,天色已晚,醉眼蒙眬的游人怀着恋恋不舍之情,不得不踏上归途。可是作者却特意从啼鸟、游丝着笔,从对面写来,反客为主,主动化为被动,词意跌宕,情味更加浓郁。我们看到,词中的主动者是啼鸟、游丝,被动者是醉客、行人,不是耽乐的醉客行人贪恋湖上春色不愿离开,而是春天里自然界可爱的生灵——春虫春鸟多情好客:“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在醉客行人归回的路上,蜘蛛用自己吐出的丝,多情地缠绕着游人;鸟儿也在花丛中婉转啼鸣,热情地召唤着游人,他们都对游人挽留不已。春水、春云、春虫、春鸟既对人流连,也令人流连。欧阳修笔下的啼鸟、游丝是颇通人性的灵物:“啼鸟亦屡变,新音巧调篁。游丝最无事,百尺拖晴光。”(《暮春有感》)在词中,游丝萦醉客,醉客也自萦游丝;啼鸟唤行人,行人也自唤啼鸟。游人与春光共流连,游丝、啼鸟也与春光共流连,自然界中万物对春光的相依相恋之情融成了一片。“天工施造化,万物感春阳”(同上),景语即情语,抒发了作者对春光的深深眷恋。词中的“春”,何止是指自然的春天,不也包括人生的青春、爱情、理想、希望等等一切最幸福美好的事物吗?正因此,作者以对“春”的无限深情,凝成了词的结句:“日斜归去奈何春”。“奈何春”,是指对春天无可排遣的意思。词人郁积内心的流连惆怅之情,从歇拍的轻轻喟叹中丝丝传出,萦纡不绝。“寻常风物口头语,便是诗家绝妙词。”这首词以自然鲜妍的艺术形象,浅近明畅的语言,写出沉挚深婉的情思,乍看似平淡无奇,细加品味却有隽永之趣,堪称写景词中的上乘之作。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9: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