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江神子 谢逸
释义

江神子

谢逸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鉴赏

这是一首怀人的词。

上片先以淡笔推出一幅景物:杏花村的酒旗迎风招展,江水静静地流着,落红的花瓣在空中飞舞。除“飏残红”点明季节是春末,多少带点伤感的意味外,基本上是恬静、优美的村野景色。接二句,“野渡舟横”,出自韦应物的《滁州西涧》诗句“野渡无人舟自横”,极言郊野的寂静无人。“杨柳绿阴浓”句,承“飏残红”而来,扣紧时令,春末柳叶茂密,树阴浓重,更显得四周环境的寂静。这两句不仅补足了前面的画面,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而且暗示诗人是位在异乡作客的行人,以上都是他在旅途中看到的春末落花时节,江南郊野的景象。落花时节,本来使人容易产生悲感,更何况作客异乡。尽管有酒店,可以停下来饮一杯水酒,以解旅途的疲乏,可是无心饮。眼面前的流水就像那往事一般,一去不返。而自己呢,却像那被风吹扬的落红,到处飘泊。走在柳荫浓密的官道上,那渡口的船儿,预示了今后无休止的行程。郊野是如此寂静,更显得自己的孤独。此情此景无不引起对往事和伊人的怀念。于是,忍不住登高望远,期有所见。可是,呈现在眼前的只有远山一片,山之外更有那无边的连天芳草。与欧阳修《踏莎行》下片结句“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手法相同,都是以青山、芳草的阻隔,形容相距之远、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深,只不过抒情主人公的身份有别而已。下片头五句是对往昔的回忆,分三层来写。首先描绘出当年的环境:楼外是夕阳斜照,傍晚的云雾笼罩着,洋溢着一股宁静的气氛。楼,是他和伊人相会,并相恋过的地方。接写伊人之美,“粉香融,淡眉峰”,她粉白香润的面颊,和如远山般美好的淡淡双眉,是那么美丽动人。这里是由上片所见景物“山色远”“飏残红”而引起的回忆,所以对伊人之美不作全面描绘,而只抓住这两点。最后写他们曾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日子。“记得年时”四字,按说应放在下片首句。无论是楼外景物,还是楼内伊人,都是由“记得”而来。伊人之美则是“相见”后发现的。这种颠倒次序的错杂写法,一来使文字有变化,避免平板;二来突出“相见”的具体地点、伊人之美,以表示当初的印象之深,和如今的思念之切。而“相见画屏中”放在后面,还暗示“相见”后二人曾在一起生活过一段时间。晏几道《临江仙》的“酒醒长恨锦屏空”,就有这种暗示。两者不同的是,晏词强调的是人去楼空,本词则侧重缅怀那温馨的往事。这是因为伊人或许尚在楼中思念他,而“行人”则漂泊在外。结句用“只有”二字陡转,回到眼前。往事虽然美好,但已成为过去,现在人隔千里关山,相见无期,只有皎洁的月光,照着你也照着我。“千里外,素光同”,与苏轼《水调歌头》的下片结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义近,而各有所侧重。苏轼是以旷达的态度,自我宽解并安慰对方,带有祝愿的意味。本词则侧重于诉说离情,带有人不能相见,徒然共照同一月亮的惆怅、抱怨的意味。从回忆“相见画屏中”的“年时”,一下子跳到“今夜”,显得情事变化既快且突然,跳跃性大,可见其间省略了许多具体的描写和诉说。这就留给读者体会、想象的余地,含蕴深婉,耐人寻味。《词则》评为“情深文明”,的确是中肯之语。

尽管是怀人之词,但哀愁的氛围并不浓重。那酒馆、溶溶流水、杨柳荫,构成一幅山村闲淡的景色,与怀念中女子的美色相映照。这一点,与常见的通过伤春悲秋来写怀念之情的词相区别,显得构思新颖,写法别致。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