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蝶恋花 晏几道 |
释义 | 蝶恋花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尽日沉香烟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远信还因归燕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鉴赏 这首词《乐府雅词》又作赵令畤作。我们认为作者是晏小山。原因有三:一、《小山词》结集于晏几道逝世之前,一般不可能混入他人作品。二、《乐府雅词》载《蝶恋花》,字面与《小山词》所载有出入,很多地方与词意相龃龉,《小山词》所录应是原作。三、就风格而论,这一首与《小山词》其他十四首《蝶恋花》形成统一的艺术风格,遣词造句方式也基本相同,而与赵令畤十二首商调《蝶恋花》,情韵气质则有明显区别。 晏几道的词以“工于言情”“措词婉妙”为人称道(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冯煦说他是“古之伤心人”(《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这首《蝶恋花》反映了晏词的以上特点,主要写一位深闺思妇春深怀念远方亲人的悲哀伤感。首句从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写起,与一般景起、情起的写法有所不同。“欲”字透露出两层意思:或觉得天气转暖,或认为时令已到减衣的晚春。“寒未去”,意陡转,写出怯于减衣的犹豫。一波三折,这就令人思忖:究竟是春寒,是心寒,还是身子骨单薄,抵御不住春寒料峭?作者都未一语道破。二三句从心理到外形,托出锁在深闺、有意封闭自己的孤独、懦弱的思妇形象。“不卷珠帘”,或是畏寒,或是慵懒,或是怕出户外见到春残景象。“人在深深处”,透露出这畏寒女子闭门深隐,似有千种愁绪无人告诉。这一意境,与欧阳修同调词“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的意境非常相似,主题和情绪氛围的制造也很接近。下面宕开,不再写闺中人,而写室外景:“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残杏”而能“啼”,能“恨”,这应是闺中人心理体验的外射。前三句写人与后二句写“残杏”“啼红”,让人与花交相辉映,启发读者想到残红就是思妇,花啼即人啼。这里融进了上引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意境,创造出意象叠加的审美境界,比欧词显得更含蕴、深婉。这种处理艺术技巧极高。残红的“啼”“恨”,全是虚拟,若止看成拟人,理解就太肤浅了,而把这“啼”和“恨”坐实到伤春人、伤心人的形象中,二者交映,就使人们看到一个春残时愁锁深闺,满脸粉泪,像残杏一般在哭泣的孤独女子的形象。 下片回到闺中,主要写人。首先写出闺阁中香烟缭绕的朦胧气氛,表现思妇愁绪如烟如织、弥漫无穷的意象,又突出思妇整日里无所事事的无聊生活环境。思妇本想借酒浇愁,醉中麻木自己,但麻木是短暂的,即使醒来迟,终究要因伤春伤别情绪而苦恼。“春情绪”而能“破”,写愁绪的饱和。仿佛从睡梦中醒来是一根针,将充斥愁绪的水泡挑破,愁立即溢出,四散开来。结拍两句,终于道出愁苦的原因。“远信”,是所盼;“归燕”,是假想。“远信”不可盼而托之“归燕”,“归燕”不可托而怨其“误”事。这无理之理转为至情。明知燕归信无凭,于是又将思绪和视线牵向屏风上所画的山水图,在山水图上寻找亲人的行踪。这个结尾十分巧妙,看似不着气力,客观地摆出“小屏风”这个画面,实则暗示了深闺思妇的许多复杂的心理活动及细微的眼神动作转移。见到窗外归燕,怨其误了自己的“远信”;看到屏风上的山水,想到亲人“西江路”上的匆匆行色,这都是入梦入痴的悬想造成的。至此,一个伤春伤别的深闺思妇形象,活脱脱出现在人们眼前。人们不但看到此人如落红般的啼痕,还看到她细腻的、变化的心思。而这些又都是通过形象鲜明的画面来表现的。画面之外,隐藏着丰富内涵和悠长情韵,这就是写词所要追求的含蓄蕴藉的艺术境界。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